十三岁,小女孩儿升入了初中,班主任老师根据她小学的操行评语将她推荐到校学生会。当时做学生会主席的那个男孩子高她两届,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学校条件很差,冬天,他们学生干部要早早去学校把教室的火炉点燃,她不太会做这些事情,他以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常常默默地帮助低年级的同学点炉子。在小女孩儿的眼中,他的所有动作都是那么地娴熟并透着一种美感。初中三年,学校里常常组织学生们去“学工、学农、学军”,有时,只要求学生干部去,在开往农田的大卡车上,她坐在车箱他的脚边,常常呆呆地仰视着他迎风而立的剪影,在她的眼中,他就是《火红年代》中的赵四海,是《平原游击队》中的赵勇刚......
三年后,他考入了省城的一所很不错的大学,而她则考上了本市的一所重点高中。他们的学校是小城很薄弱的中学,当年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仅仅两人,考上重点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也才四人,所以一时间他们成了母校的知名人物。不过在小女孩儿的眼中,看不到自己,她看到的是学生会主席的高大形象,在他面前,她甚至感觉到自己的卑微和渺小......
高中的两年,在那所优秀学子济济的重点高中,她是默默无闻的.两年中,升学的压力使她淡忘了那位初中的学生会主席——她曾经的偶象.
又过了两年,她也考上了大学.入学一个月后的某一个秋日的午后,那一天的天空异常地透明。漫步在校园的草地,她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时代的幸运儿,能够考取这所省城知名的大学——大学的校领导在新生欢迎大会上公布了一个数字:当年全国参加高考的考生与高考的实际录取人数比例为100:3,而女生的录取率为100:1。在秋阳下,她有一种自豪感,因为她属于百里挑一的人才哟!当她孤独地沉醉在自己的满足和自豪中时,他突然出现在她的眼前,她感觉他象是从头顶那透明的天空降下来的,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他的眼睛凝望着她的眼睛,无语,只一瞬间,他又匆匆地离去了。
后来她想起来了,两年前他就是考取的这所大学,在当时的母校轰动很大。她读高中的两年,已经忘记这件事情了,没有料到两年后在这所大学里他们又成了校友。但是在整整一个学期里,她再没有见过他,因为学校很大,他们又不在一个系,不住在一个宿舍楼。当她已经快把他第二次淡忘的时候,他又出现在她的面前。那是放寒假准备回乡度假的头一天晚上,她的口袋里揣着第二天早晨回家的火车票,正与同学在玩扑克。一个与他同年级的男同学来到她的宿舍,说是让她无论如何在今天晚上与他们几个高年级的男同学一同返乡,也好在路上照顾一下。她被晕头晕脑地拉走了,到了火车站,她看见了他,他淡淡地与她打过招呼,然后他们就上了同一列火车。在车上他依然淡淡地与她和几位同行的高年级同学聊天,并拿出一副兄长的姿态来照顾她(这让她想起初中时他帮助她点燃教室的火炉的情景),在他的面前,她感觉手足无措,女大学生的自信和孤傲荡然无存,仿佛是一个在大人面前十分不成熟的小女孩儿。好在是夜间行车,两个小时以后,她以睡觉为由,伏在了茶几上,终于把那张羞涩的红红的脸埋进了自己的臂弯......寒夜里,她的头发被冻在车窗上,朦胧中她感觉有人一次次细心地把她的小辫子从玻璃上结的霜花中慢慢地摘下,还有人轻轻地给她披上一件军大衣......那一夜,十四个小时的旅行让她终生难忘!
第二个学期开学后,她会经常在校园里看到他了,但他们只是淡淡地打一个招呼而已。不过凭着女孩子的细心,她发现了一个令她内心非常甜蜜的细节:她那时是大学一年级,课程排得很多,每天中午要12点才下课,而他已经是三年级了,一般是十点多钟就没有课了,学校里的三个食堂都是在11点30就开饭,这样到低年级的同学放学再走到食堂时,第一批吃饭的高年级学生基本上就吃完了。在她经常去吃饭的第三食堂里,男生和女生就餐被同学们自动分为非常明显的两个区域,女生的就餐区靠近食堂的大门。常常是她刚刚买好饭,在女生就餐区坐定,那边高年级的同学就纷纷离席了,原来她在这个食堂是看不见他的,因为据同乡们说他一般是在二食堂吃饭。但是这个学期开学后,她却能在三食堂频频看到他。只有周四,她所在的班是体育课,可以提前下课,她就可以比以前早些进食堂了。不知从什么时侯起,她发现每个周四的中午,她走进食堂时,总能看到他坐在正对着食堂大门的餐桌前,远远地目视她(这里是女生就餐区,他一般是不在这里吃饭的)。而她发现,他这时一般都是吃完了饭的,好像就是为了等着看她一眼,然后就离开。她记得,有一个周四,她们班的体育课安排的内容是与其他班级排球赛,她没有看完球赛就去食堂了,这是她第一次这么早去食堂吃午饭,她坐在一个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里,很快吃完了饭,然后就静静地观察着预料中的情景出现。果然,那一天,他与一个同学在窗口买了饭,选在那个对着大门的餐桌前,吃饭期间,他的眼睛基本上是对着大门,吃完了饭,他又静静地坐了一会儿,看着大门,她知道,他那是在期待着她的出现。后来,他的同学好像是催促他,于是两个人去洗涮饭盒,那时已经基本上没有再走进食堂就餐的学生了。在他走出食堂大门时,他还在频频回头,在女生就餐区用目光搜巡着什么......而她,则一直在角落里静静地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又过了一周,她所在的班级在室外上排球课,老师讲了要领做过了示范动作之后,学生们开始自由组合练习,这时,她发现他不知什么时候站在球场外,似乎是漫不经心地看着她们。她很紧张,发球总也过不去网,球一落入她的手中就会飞出去。她知道这是她在他面前表现出来的不自信,在她的眼中他永远是一只大鹏鸟,而自己却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丑小鸭。她索性不打球了,准备离开球场,可是慌乱之中,她的脚没有迈上球场的石阶,她一下子摔倒了,隔着薄薄的单裤,鲜血渗了出来,她感觉到钻心的疼,不由自主地流出了眼泪。不过她还是咬着牙爬了起来,拖着伤腿跑进了丁香花丛林中,她没有回头看,她怕自己这狼狈的一幕尽收他的眼里。她记不得那一天她在树丛中立了多久,反正她后来再也闻不得丁香花的气味,而且她总觉得自己的一条小腿骨有一个豁口......
六月的一个周末的晚上,她早早爬上了自己的床铺,躲在蚊帐里看起了小说。正当她昏昏欲睡时,同室的同学从下面爬上来,神密地挤着眼睛说门外有个“英俊青年”要求见。她慌乱地穿上衣服,跑到门外,他正与另一位高年级的同乡站在那里,说是邀请她参加他们高年级的同乡会组织的春游,问她是否愿意同去。她的内心兴奋到了极点——这是他第一次主动来找她,并且是邀请她与他同行!
第二天,是一个晴朗的周日,凌晨她如约走出了宿舍楼,他与其他几位高年级的同学已经等在了楼前,他把她介绍给了同乡会的同学,说她是“小老乡”,让大家一定照顾好她,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放心吧!”于是他跑前跑后地组织这一支十多人的团队走出了校门,先是坐公共汽车,然后乘船,到了当时已经唱红了大江南北的那个小岛。那一天,她过得很愉快,在他的指挥下,大家唱歌、野餐、拍照、做游戏,她一直被他当做一个不懂事的小妹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下午,有人提议去划船,他把所有的人安排到一张张小船上之后,自己拉着她上了最后一艘小船,他坐在她的对面,用力划着船桨,侃侃地向她讲述自己的弟弟妹妹们的趣事,并告诉了他家的具体位置,邀请她暑假去他家玩儿。平时多话的她,这时却不知说些什么,只是微笑地又极不自信地看着他。后来他提议下到江里游泳,她担心自己不会游泳又没有力气划船,他笑了笑,跳到水里,一只手划水,一只手推着小船。她感觉到无比的幸福和无限的羞涩,她多么希望时间在这里永远地停住,让这一切化作永恒啊!
暑假来临时,她的一个同窗好友要手术,她选择留下来陪伴,晚些时间回家,所以没能与他同行。 暑假里,她去看望她初中的班主任,奇怪的是这位老师一直在谈一件事——她那么眷恋的他早已经有女朋友了,是他的同学,当年没有考上大学,如今被他当干部的父亲安排在下属单位工作,只等他毕业,他们就结婚。并且大大地表扬了他,说他上了大学,人没变心,没有象很多大学生那样成为“当代的陈世美”。从老师家回来,她得了一场很重的胃肠感冒,当她昏睡在病中时,他的面容总是恍惚地出现......
再开学时,他出去实习了近两个月。他们重逢已经是深秋,她淡淡地,他也是。她发现,他亦不在她常去的食堂吃饭了。听同乡会的同学说,他们的学业基本上结束了,大家在忙自己的毕业论文,还有很多同学经常回家,他就是属于后者。她心里酸酸的:想必是他回家乡看女朋友了——那个没有考上大学的同班同学。
又一个春天来到了,她开始书写自己的浪漫史了。热恋中,男友的热情和体贴使她再一次几乎将他忘记。六月底的一天,她一个人匆匆地从图书馆出来,沿着林中寂静的小径直奔自己的宿舍楼,走到小路尽头时,一声亲热的呼唤传来,(她终生忘不了那声音,那是他第一次没有带着姓而直呼她的名字!)她向前望去,映入她眼帘的是一身笔挺的藏蓝色的毛料中山装、戴着一个大墨镜俨然不是大学生装束的他(在他的记忆中,八十年代初期,他做大学生时总是穿黄色的确良军便装的),她很惊异,问侯了他,他微笑着说已经去过她的宿舍了,同室的同学告诉了他她的去处,然后他就在这个她的必经之路上等她,已经等了很久了。他说他是来向她告别的,因为再过两天他就做为毕业生离开这所大学了,他很真诚地告诉她在她剩下的两年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与系里的辅导员搞好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好的分配去向。她得知他就是因为四年中与辅导员关系搞得好,再加上家里父亲的努力,他去了一个让同届毕业生都羡慕的政府机关工作,当然是回到他们的家乡——那个小城。那一次的谈话持续了二十多分钟,他始终没有摘下墨镜,她只看到他迷人的嘴角露出的微笑,没有看到让她曾经魂牵梦绕的大眼睛。自始至终,她几乎一直在听他在说,没有插言,后来,她似乎没有再听他谈话的内容了,而是感觉到一种留恋和凄苦,直到这时,他依然把她当做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吗?她无言地长时间地凝视着他的蓝色制服,没有敢去看他的脸,她产生了一种想伏在他的肩上痛哭的冲动,她想告诉他,她曾经苦苦地恋过他;她想问他,他是否喜欢过她......但是一切都没有发生,她后来微笑着与他告别了。不过她回到宿舍,伏在床上哭了很久,她知道自己的这段单相思终于划上了一个句号。
大学毕业后她去了另外一个城市,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忙碌,时光匆匆而逝,尽管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但是她一直没有忘记他,因为时间和空间的相隔,她在心中已经将他金装银裹成了神的形象,甚至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之感。21世纪,现代通讯手段的发达,终于使他们再次在家乡的小城重逢,这时,他已经是另一个城市一个中直企业的总经理,奇怪的是她在他的面前竟然没有了以前的自卑感。见面时,他们第一次握了手,第一次他拥抱了她。席间酒酣,他埋怨她为何在上大学时对他没有一点点的表示,哪怕是“一点点”?她含笑无语,她不知道他这是真心话还是在逗她,因为他是在喝了酒之后说的;她想也没有必要知道了,她感觉眼前的这个人已经不再是当年她苦恋的偶像了,她感觉到一种很强的失落......离别时,他执意用他的豪华汽车送她,但是中途她找个理由逃之夭夭。漫步在她生活过的如今已经满街陌生人的小城,她抑制不住自己,失声痛哭,她为自己二十年经营的一个美丽神话的破灭而痛心,为自己这般冒失地赴约而后悔不已,在她的心目中,曾经的偶像大打折扣,她伤心不已。
四十而不惑,她在三十七岁时做了这么一个非常不成熟的举动——寻找跳进社会大染缸之前的自己和他人,追寻初恋的轨迹。她犯了一个大错——相见不如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