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雨夜
2010-5-29 10:48:56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也许今生与雨有缘,我在西宁经常遇到下雨。这次也不例外,刚刚从北京的火车上下来,一路阴沉的天空,就在西宁打破了僵局。走出火车站不久,天空就落雨了。那雨就像积压了好久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似地从灰蒙蒙的天空落下来。我的外衣很快就被浸透了。
在干旱的西部,下雨是一件非常快意的事。尤其是今年,青藏高原的雨水比往年少许多。据说地球气候也是按照周期运行的。记得前几年柴达木盆地经常下雨,那些荒漠中稀疏的草木长得分外的好。尤其是那些在沙漠里生长的沙柳树和梭梭树更是长势喜人。有一次我在沙漠发现了一截干枯的沙柳树,胳臂粗的树干上,居然有上百个细密如书页的年轮。没有雨水,沙漠的树木生长得极为缓慢。每当心里空落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截沙柳树,不断体会它的孤独和崇高。
雨水落在脸上是凉爽的,我尽量想象让自己成为一颗沙漠中的骆驼刺,细心体会用全身的毛孔如饥似渴地吮吸雨水的快感。可惜我不是树木,我所体会的快感,其实并不是树木本身的快感。但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我依然觉得天地间的万物之间应该有某种潜在的通感。只不过我们越来越孤立的生活环境,逐步地割断了人类与万物之间内在的精神交流,我们的交流更多地被功利的物欲所替代。我尽管有时候非常鄙视这种不和谐的共存方式,可是我却对之无可奈何。
我们急急忙忙坐大巴去了宾馆,宾馆距离火车站也就几公里的道路。若不是随身携带了东西,真想独自沿着契阔的湟水河边的林荫道,不用撑炫丽的雨伞扮靓,也不用携手爱人呢喃,就这么略带孤单地,像一个生长在野外的印第安人一样,怡然自得地呼吸湿漉漉的空气,聆听晶莹剔透的雨珠落在衣服上,很快消失的声音。自从走进城市,就无可奈何地远离了雨水中的漫步,那些矫情的生活方式让我变得越来越陌生。
记得小时候和几个好伙伴去放羊,也是经常遇到雨天。雨水压住了山坡上的浮土,洗净了小草上的灰尘,把一座座雄浑的大山掩映得朦朦胧胧,就像我上大学时风靡华夏的朦胧诗一样。许许多多的东西被淡化在虚设的字里行间,需要慢慢地去品味其中的道理。
那时候我们就蜗居在山洞里,看着雨水在山洞口拉上细密的雨帘,看着在雨水中若隐若现的山峦。可以想象得到,羊子很有韵律地啃食青草的声音。此时,也会突发奇想让自己也变成一只羊子,享受雨水中进食的惬意。
过了晚饭时间后,我懒得出去,就躺在床上看电视。现在的电视频道有些多了,让人越来越按捺不住心中的寂寞,狠不得同时打开成千上万个视频。可是越是这样,心中的欲望越是无限制地膨胀。那时候村子里只有个别人家有台小小的电视机,村里好多人就蜂拥到那家去看电视。电视上的雪花那么大,有时候甚至连影像都看不清楚,可是人们还是津津乐道。
现在人们都忘情于物欲横流,返璞归真这个词很少见到了,衣食住行都在极力追求奢华,似乎唯有这样才能体现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可是我却有一种近于固执的想法,物质与精神是两个南辕北辙的孪生兄弟,过度的物质享受会使精神滑坡。
我还记得在十岁的时候,在一个大山深处的人家吃的一碗只用青盐做调料水煮的洋芋片。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清淡的滋味依然唇齿留香,感觉那真是人间的真味。由是我也觉得做人之道,就是时时处处显本色。用本色铺设起来的人生道路才是最广阔的,最有滋有味的。
雨水从容自如地在窗外飘摇,恬静的雨夜让人思绪飞扬。夜色越来越浓郁了,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今生会在这样一个角落的床上独自享受雨夜。
现在我们对生命的记录,一般都是通用时间和空间的二元模式。这个模式非常的浅显易懂,只要找到时间和空间的交叉点,就能够在生命的坐标系上找到人生的轨迹。为此,好莱坞也做了很多时空旅行的科幻片,这些光怪陆离的影片无论怎么哗众取宠,归根结蒂无非就是生命体在试图改变某个已经存在的交汇点,来改变此后的人生轨迹。
我却不这么认为,这个世界(包括未知世界)绝不仅仅是由时间和空间二元组成的,如果分解世界,世界必定是多元的,也就是说生命的记录或者存在的形式是多样性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空间的交汇;如果不分解世界的话,那么必定是一元的。比如,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就是组成万物的一元;反过来原子的不同排列组合,又派生出万物,万物就是多元的。由此而推,当我们被形形色色的物质和精神世界迷失方向的时候,我们会不会反过来寻找那是我们最初的本质呢?如果顿悟了这些,我们就不会拿金刚石去取笑木炭是另类了;当然也不会固执地把远古的猿猴一直当做自己的祖先了。
晚上九点左右歌声渐起,一会是蒙古族歌曲,一会是藏族歌曲;一会是独唱,一会是合唱。这些歌声都来自柴达木盆地的民间歌手。这样的雨天,他们一定是在边喝酒边唱歌,这是他们的生活习惯。
我不知道这些蒙古族歌曲和藏族歌曲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喝醉的人们唱歌想表达什么。其实也没有必要非要了解歌词,或者唱歌的意义。我觉得他们唱歌无非就是一种心情的宣泄,就是想把自己心中的快乐或者郁闷通过唱歌这个管道发泄出去。
他们的歌曲没有伴奏,有些还是原生态的。近年来原生态歌舞逐步成为时尚,我不是追赶潮流的人,觉的原生态的歌舞中好多东西对于我们是陌生的,但是却能够感动我们。比如,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年过六旬的老教授,在讲《西厢记》时,她的面颊上露出了美丽的红晕,那幅人面桃花的意境记忆如新。我想老教授一定是动了真情,她也许是被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感动了,也许是被自己的初恋感动了。就是在这样的不经意间,她把我这个曾经青涩的年轻人感动了,而且直到现在还被感动着。
所以,我觉得在欣赏音乐或者行吟音乐的时候,千万不要试图去破解音乐。音乐是一种感觉,它从某一点发出,在不同的心灵萌生不同的情绪,而那些不约而同、却各不相同的感受就是我们所期待的。有时候,我就是在享受音乐的旋律,而不是歌词。
雨夜听歌是第一次,我关闭了电视,还有房间的灯,让一切回归到本色。静静地聆听雨水在窗外洒落,可以想象它们像苏州织娘手中飞梭的银针,一丝不苟地刺绣美丽的鸟鱼花虫、江河湖海;也可以想象它们像久别重逢的喜泪,痛快而甜蜜地流淌,默默地对视流泪的眼睛,无声胜过了千言万语;还可以想象它们就是自己,在经历了阳光的蒸发、寒流的侵袭、山川是阻隔、本心的呼唤之后,义无反顾地迈向回归之路。
听说,他们一直唱歌到了天亮,雨水也一直飘落到了天亮,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进入了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