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追着世界杯的足迹去留学
2010-7-16 10:17:11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有人说:世界杯是四年一遇的足球盛事,每隔四年,全世界的球迷们和非球迷们都会为足球疯狂、着迷。也有人说:足球月实在有些不讲道理,全民世界杯有些强奸意识的味道。我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球迷,但我依旧会不时瞟上一眼直播的赛事,也会在工作之余了解下赛况,全民世界杯时代在2010年这个夏天已经到来。
如果您是个球迷,让您有机会连续三届在现场看世界杯比赛是不是会让您觉得无比幸福?我想您一定会说,有这样机会的人不是足球从业人员就是富豪球迷,我们普通人又怎么能有幸连续三届在现场观看世界杯呢?在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位朋友,如今他已经远赴南非,而四年前的夏天他在德国,八年前他在首尔。
这位朋友是个资深球迷,据他自己说从八六年的墨西哥世界杯便开始着迷于足球,屈指算来那时候的他不过六七岁的样子。八六年世界杯?对我这种球盲来说和公元前没什么区别,好在通过这段时间各种媒体填鸭式的宣传,我才知道在那届世界杯上发生了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和“连过五人”,也才慢慢理解了为什么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会把足球当成毕生的爱好和信仰。
2001年的时候他本科毕业,一心想出国留学的他通过努力申请到了美国和韩国两家大学的OFFER。他说:“原本想去美国留学的,可当时911事件刚过,恐怖主义袭击造成的恐惧情绪犹在,还是去近邻韩国留学吧,就不给心灵受伤的美国人民添乱了。”他刚去韩国半年,世界杯历史上第一次由两个国家合办也是第一次在亚洲举办的世界杯开幕了。
朋友说:“世界杯刚开幕,他老爸就打电话嘱咐让他别老往人多的地方跑,万一碰到足球流氓打架不安全。”可老人的嘱咐无济于事,世界杯就在身边,再加上那届世界杯有中国队参加,他满腔热情地加入了当地华人留学生的球迷协会,每天穿梭于热情的球迷们中间,痛痛快快地过了把球迷瘾。
后来,朋友说通过世界杯期间跟韩国当地球迷的交流让他对韩国人和韩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而这些东西是在大学校园里学不到的,受益匪浅。想想首尔大街上的大屏幕前,几十万为韩国队加油的“红魔”球迷,如此震撼的场景让他毕生难忘。
从韩国毕业后,他回到国内工作。也许是对自己在国内工作状况不满意,也许想继续深造,他决定还要是出国留学,目的地——欧洲。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感慨命运的巧合,原本想去英国留学的他,最后阴差阳错地申请到了德国的一所大学,在国内苦读半年德语后,他背上行囊踏上了去往德国的飞机。这是2005年,一年后德国也要举办世界杯。
最近,我不时听见身边同事抱怨说:世界杯还是在欧洲举办才有气氛,一是因为欧洲的球迷文化氛围比较好,至少没有那恼人的“呜呜组啦”;二来在欧洲举办世界杯,就不会有那么多欧洲强队早早出局,比赛会更加精彩。朋友留学的大学在鲁尔区,在这个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工业区,有威斯特法伦、盖尔森基兴等世界杯赛场,所以朋友靠着租来的一辆大众汽车便轻而易举地跟在欧洲大陆举办的世界杯来了个亲密接触。
对于德国世界杯的评价,朋友说:“在国人的观念里,德国人古板。实际上这种看法并不贴切。”在工作上,德国人一丝不苟,严格按照计划和工作程序办事,虽古板却能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保证工作效率。可一旦离开了工作岗位,德国人一样可以像巴西人那样热情、豪迈、不羁。和四年前的韩日世界杯比起来,德国举办的这届世界杯多了些足球传统大陆的底蕴和球迷们更为纯粹的热情,少了份突兀的民族情结。可以说06年德国世界杯是一届纯粹而快乐的世界杯,让他很享受。
以前每每听到朋友说到这些的时候,我多少有些一头雾水的感觉,世界杯不就是全世界挑出三十二个队进行的足球比赛吗?在他眼里却能看到如此之多人性层面的东西来。看来从伪球迷到球迷不是学着在嘴上喊“射门!漂亮!哎呀!”这些字眼就能做到的。
前年,朋友完成在德国的学业回到国内,就职于一家跨国公司。吃饭的时候,朋友们都调侃他:这下安心了吧,再想读书都没得读了。朋友在那苦笑着说:没书读不要紧,今后恐怕就难有机会在现场看世界杯了。几个月前,朋友们聚会的时候他兴奋地跟大家宣布:哥们儿要去南非了,因公出差一待就半年,老天爷不负我啊!其他球迷朋友听到这个消息,满脸的怨恨,感慨:同是球迷,命大有不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就开始忙着预定球票,计划自己在世界杯期间的行程。
朋友的经历让人羡慕,多年的生活经历竟能始终有自己的理想相伴。不过转念一想,朋友能如此幸运离不开他为自己人生做的每一步规划和努力。不管什么时候,人生的方向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要迈向何方,自己说了算。
也许,在四年后的圣保罗或里约热内卢海滩上,还会出现我这位球迷朋友的身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