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容手术前后花了7万多元的李媛媛(为保护当事人,化名)刚从北京一所传媒院校毕业,她告诫学妹们:“不要以为整容漂亮了,就能找到好工作,容颜改变后引起的后果是自己始料不及的。”
放暑假了,各种针对学生整容的广告铺天盖地,有些美容机构在广告上甚至打出了“学生专场”的字样。目前,整形美容市场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有机构声称暑假来医院做整形手术的五成以上是学生。
记者走访了多家整形美容医院后发现,做酒窝、漂唇、割双眼皮、隆鼻……这些成年女性热衷的整容项目如今已成为一些青少年学生热捧的对象。不少青少年为了找到工作,做了双眼皮;为了寻求幸福,不惜重金隆鼻。而近来在一些大门户网站上流行的说法:“青春期孩子最适合做颌面整形”,将学生整形的风潮推向了极致。
就这样陷入整容“漩涡”
4年前,因为一直觉得和电视相关的专业很神秘也很热门,弹得一手好钢琴的李媛媛选择了北京一所很知名的“211”传媒院校。
上了大学她爱上了一个帅气的男生,当李媛媛鼓起勇气表白时,人家却以长相与他不够“登对”为理由拒绝了她。最后,他选择和一个播音主持专业的漂亮女生在一起了。
那件事让她很受打击,觉得自己在这个美女如云的校园里像只丑小鸭。
一次演出选拔的经历,让她彻底绝望了。她们班都是艺术类的学生,每个人都有特长。她钢琴水平在班里也是数一数二的,老师也知道她的刻苦认真。当时,有一个去新加坡演出的机会,只有一个名额,学校搞了一个汇报演出来甄选人,她当时发挥很好。演出结束后,班主任还找她谈话说:“你钢琴弹得不错,这次演出应该是你去,要好好把握机会,努力练习啊!”
之后的一段时间,她每天就泡在琴房不停地练习。可最终却不是她。她很不服气,去找班主任理论。班主任语重心长地说:“这次是跨国演出,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学校很重视,所以希望找一个外形不错,琴技也不错的。你也别灰心,以后还有机会嘛。”她当时非常伤心,还责怪父母为何将她生得如此普通。所以她整容的想法,也得到了母亲的同意。
她记忆中,那天医院人很多,大约有四五十人排队等待,其中有一半人都是学生模样的。
开学后,同学都说她的整容做得挺成功的,眼睛变大了,变漂亮了。
当她第一次小尝试成功后,她就又去做了隆鼻、下颌角成型、垫额头、激光美白,总共花了7万多元。
让拥有了美貌的李媛媛想不到的是,同学都知道她在脸上动过刀这件事成了她的心病,无法克服。她不想以后的同事知道这事,所以很忌讳去同学工作的单位。因为工作不对口,求职四处碰壁。
现在李媛媛在一家英语机构当网络找错员,每天盯在电脑面前,看是否有错别字、语病。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让她在北京很难生存,时常要靠家里接济。每天很累、很辛苦,谈恋爱对她来说也是奢侈。
改变容貌所带来的自信,仅仅维持了两个学期,她的就业没有变好反而更糟,钢琴表演的机会也没有了。
学生市场数量大利润高 多选择一次做几个手术,一步到位
“学生,年龄虽不大,但刷银行卡一次能刷几万,有的卡里还有十几万元,而且很少讨价还价。”不久前盘出美容店离开这个行业的王楠告诉记者,“一般都是家长支持,一次拿出几万块钱。多数是为了找个好工作。”
面对毕业大军的激烈竞争和就业压力,许多人被逼无奈想出整形的办法。“刚毕业的学生,大家简历写的都差不多,工作经验也都没有。唯一的差别不就是上面贴的那张两寸照片吗?”今年也面临毕业找工作的王芳说,她虽然没想过去整容,但是她能理解那些做整容手术的同学。
王楠说,整形美容是针对有特定需要的人开放的服务行业,因为这种消费对一般人来说属于非必要消费,所以常人对它并不像买米买面那样明白,而且费用也都不是明码标价。“多数的成年人做整容手术,都是一点一点做,先做个鼻子再做个眼睛等等。因为她们不想在日常生活中看着不自然让人看到一下差别那么大。而学生很多都选择一次做好几样,一步到位。”
现在国内多数整容机构,设置了类似销售角色的所谓形象设计师,虽然也穿着白衣但并不是医生。这些形象设计师对整形者的鼻子眼睛先指手画脚一番,描绘美好的未来,然后才安排见整形医生。
实际上,整容手术不是设计一个产品,必须遵循医学科学规律,医生和形象设计师不能混为一谈,形象设计师仅仅限于生活美容,医学美容中并不存在形象设计师。形象设计师设计得完美无缺,由于医疗技术的限制,整形医生可能根本就做不出那种效果,而最终可能变成一个失败的手术。
在各个美容机构中对消费者进行推销的“形象设计师”,在设计手术效果的时候绝少提到的字眼就是“风险”。
在暗访中,记者在一家专门打出“暑期学生专场”的整容机构看到,形象设计师对一名前来咨询的女生看了不到半分钟时间,就给出了下颌削骨并垫下巴的方案。费用是3万元左右。在过程中一直在让女生面对镜子,给她描述手术后效果,并一再强调“创伤很小、很安全”。
之后,同样这个女生在一家三甲医院的整形外科门诊对上述方案进行咨询的时候,接诊的医生则直接回绝了手术要求。在他看来“削下颌骨和垫下巴”都完全没有必要,而且这种手术可能伤害颌神经,是有风险的,“你年纪那么小,回去再好好考虑考虑”。
10年间已有20万张脸被毁掉
国外临床整容门诊的第一关就是求美者和心理医生接触,但现在国内没有这道程序。很多女孩子都因为一时头脑发热,而就某个部位反复去做整容手术。单眼皮改双眼皮,改完后觉得不满意,又改回单眼皮的例子屡见不鲜,而且她们往往是越改越不满意,越改心里越不痛快。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在2008年曾开通整形援助热线,对那些整形上瘾或者为改变命运而整形的爱美人士进行心理干预。此前,通过调查显示,国内临床整容者30%或多或少有心理问题,其中10%比较严重。
对于青少年来说,整形美容的目的很单纯。然而,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让一些学生迷住了双眼,医生的夸大其词,也让学生们对整容抱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谈到整容的原因,多数人表示,因为觉得自己不够漂亮,所以很难在同龄人中获得自信。
记者在一家美容医院见到的3名前来咨询的女孩,面容长相都比较好,依然想要做整容手术的原因是“想让自己更完美一点”。而对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3人都认为自己会选择“成熟技术”不会有风险。
与广告中一个个光鲜照人的“效果对比图”不同的是,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美容等领域连续多年是我国消费者投诉热点,中国整容整形业兴起的近10年中,平均每年因美容整形毁容毁形的投诉近两万起,10年间已有20万张脸被毁掉。
整形外科博士、北京韩韵坊整形医院院长李懋告诉记者,学生选择整容时往往心理预期都比成年人高,“很多人拿着明星的照片指明要‘这样的鼻子’、‘这样的眼睛’,对医生来说,这样的要求是做不到的,手术只能是在你自身条件下进行改善或接近想要的效果,不可能是重新造一张脸出来。”
在实际接触中,李懋发现学生在选择整容项目中比成年人更固执:“有些小孩过来选择做眼睛,可在我们看来她的问题可能出在鼻子上,把鼻子做一下会对整体效果改善很大,而做眼睛效果不会那么明显。但沟通工作很难做。”
李懋认为,相比成年人,学生在选择整容的时候更容易“一时冲动”,“所以一定需要冷静想好再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