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自由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故乡
2011-2-25 11:05:50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席慕容诗中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每次读到这样的诗句,映现在眼前的是故乡的田野,村庄,袅袅的炊烟。
  
  清明节,还有个动听的名字,“清和节”。书上说,四月,天气清和,万物复苏,天地之间乃一片清和明朗之景象。自去年起,我开始跟随哥哥们的脚步,回到故乡,去给祖上扫墓。去年的时候,我是第一次回去,故乡的河岸是那么的空旷,那耸立在大堤上的白杨林,在蓝天下,站立成阻挡风尘的城池,无语的守候,那枝头摇曳的树梢啊,是在向我这归家的人招手吗?
  
  今年的清明节,我亦早早起来,街市的阳光格外的晃眼,我一个人,带上花篮,上路。
  
  我的车子,穿过热闹的小城,穿过当年曾往返无数次的小镇,巡着路口的指示牌,调转车头,向故乡的方向疾驶。回到故乡,迎候我的是道路两旁婀娜的柳,虽不曾翠绿,可那伸展的枝桠,如同一双双温暖的手,抚慰着归来的游子,故乡的路化为一幅格外美丽的风景画,震慑了我的眼,迷醉了我的心。
  
  阳光明媚,这清和的节气,只有踏上故乡的土地才能感知。清褐色的柏油马路,被两旁高大的树簇拥着。故乡的路上,撒满了阳光,走着的是不曾谋面的乡亲。那满脸是皱褶的老人,肩上扛着干农活的铁锹,满眼慈祥的打量着迎面而来的我。这片土地,是这样的亲切。这里,安然的熟睡着我的先祖们。我那骁勇无比的太祖父,我那温和慈祥的爷爷,我那壮志未筹过早离世的叔父就在那片小树林里,回到故乡,没有伤悲,故乡的土地是热的,这里的阳光、树林、空气以及不曾相识的乡亲,丝丝缕缕温暖着我的心。
  
  在那跳跃的阳光里,我似乎搜寻到了父亲和母亲当年青春的身影。仿佛看到了,十五岁的母亲,被十八岁的父亲迎娶。父亲穿着黑色的马褂,带着大红的顶戴,而母亲穿着红色的嫁衣,遮着红盖头,到了奶奶家的门口,轻盈的跳过那炭火的盆,周围是和善的乡亲。初冬的节气有些冷,那门口的红炭火着的正旺。父亲母亲曾在这里生活了七年,那是他们最年轻最美好的时光。二十出头的他们,该是多么的风华正茂啊。如今,八十多岁的父亲和母亲,被岁月的刻刀无情雕刻的父亲和母亲,在当年该是多么的光鲜。时光的列车,只需往回行驶几十年,我眼前的这个村庄,就是我的爷爷,奶奶,少年的叔父、姑姑们鲜活的生活了。朝而起,暮而休。奔波劳碌,且饱含艰辛。
  
  清和的四月,故乡呈现给我的是一个明媚无风的艳阳天。我们这一群后人,为先祖们的冢上添新土。记得奶奶活着的时候,常说,清明的时候要给故去的先辈上坟。坟上有新土,说明有后人。土地松软,一锹锹的新土撒上去,摆上鲜花,忽然听见鸟的叫声,寻声望去,竟然是林间树梢上一对喜鹊在枝头和鸣。这悦耳的和鸣,是先祖们欣慰的赞许吗?
  
  我是他们的孩子。白杨树的枝桠向上,脚下的土地温热,徜徉在他们中间,不感到一丝的害怕,他们熟睡着,温暖的沉睡在故乡的土地上。
  
  奶家的老房子,远远的只能看到个影。三十年前,我曾到过那个老房子,那时,爷爷拿着锄头,在菜园里忙碌。而奶奶盘腿坐土炕上,从她的竹篮子里拿出糕点来,笑着递给我。而姑姑和叔叔们,就散坐在外屋的凳子上,开心的唠家常。这个村子里不多的读书人,齐齐的聚合着,叔父是附近几个镇里唯一的一个读过大书的人。夏日的风清凉的穿过中堂,菜园里的各样蔬菜清脆而香甜。房子后,果树枝叶繁茂,桃子、杏子、梨应有尽有,风的竖琴在树叶间演奏着精彩的和旋。
  
  关于故乡的回忆,稀疏而珍贵。我不曾在这里出生,然我与它血脉相连。告别故乡,白杨树的身影在碧蓝的天空下,无比的挺拔与矫健。早春四月的阳光,齐刷刷的亮在田野上,走上那条崎岖的小路,没有回头,心里,身后,是我温暖的故乡。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