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时代的战争
2011-5-12 14:26:27 来源:史杰鹏的博客 我要评论()
少时看《三国演义》,两军对阵,必各派出一人单挑,最后被斩于马下的一方,其军队必溃逃。于是感叹猛将的作用,对普通士兵,看得若有若无。略长大些,觉得那毕竟是演义,夸张得离谱。一个人再猛,被十来个士卒围着,持矛一阵乱戳,只怕也难幸免;再不行,来十几个弓弩手围着一阵乱射,还不死的简直是奇迹。真实战场可不是武侠,武勇如西楚霸王,随便就能来个百人斩,也免不了自刎乌江的命运。于是想起演义里的吕布、关羽,让人发笑,史书上说他们“万人敌”,不过修辞手法而已。而且真正的战争,除了少数例外,绝不会那样打法。
念研究生时读《左传》,才发现自己又错了,古代战争还真有类似单挑的这种打法,只是发生在春秋,他们用的词叫“致师”。
就讲一件鲁宣公十二年的事吧,这年的春天,楚国讨伐郑国,三个月后,郑国国君打个赤膊,牵着头羊向楚国投降。但城未破之前,郑国已经向晋国发出了求救信号,只不过晋国办事拖拉,等军队走到黄河边上之时,听说郑国已经投降。晋国中军主帅荀林父认为楚军锐甚,不可争锋,想班师回朝。然而他的副将先縠不肯,私自带自己的部属渡河,理由是晋国一直是霸主,要是见了楚兵就马上开溜,以后在江湖上就没法混了。荀林父担心先縠有失,只好下令全军跟进。
其实楚军对战胜晋军也毫无把握,当时孙叔敖为令尹,劝楚庄王避战,但庄王的宠臣伍参,也就是伍子胥的爷爷,坚决主张参战,理由是楚国是庄王御驾亲征,怎么能避让晋国的臣子。庄王于是下定决心,命令孙叔敖整兵抵御。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接着楚庄王派了个使者去晋营求和,晋方也求之不得,约定盟誓。但盟誓日期未定,楚国搞了一点小动作,也就是派勇士致师,单车向晋营挑战。
和骑兵时代不同,车战时代的挑战,起码得配备三个人:司机、领导、保镖,在那个时代,他们分别称为:御者、主将(普通战车也称车左)、车右。楚国致师的这辆单车(不是自行车),车上三者的名字分别为:许伯、乐伯、摄叔,我们不要误解他们都年龄老迈,是大伯、大叔辈,那时的伯叔只是兄弟排行或者习惯称呼而已。这三个家伙,个个都七个不平,八个不忿,一百二十个不含糊。许伯首先开口:“我听说致师,司机应当开足马力,靠近敌军营垒绕一圈回来,车上红旗猎猎作响,这才叫爽。”乐伯说:“我听说致师,车左应该弯弓狂射,到了敌营,代替司机挽缰,让司机下车轻松刷马而还。”摄叔也不敢落后:“我听说的致师,版本和你们都不相同。车右应该突入敌军营垒,割敌军一只耳朵,再抓一个俘虏回去。”
三人背诵完了他们的士兵守则,开始行动。过了没多久,他们就在回程的路上,都圆满完成了任务,但是有个麻烦,屁股后面紧紧黏着晋国的追兵,中间一坨,两边各一坨。乐伯不客气,弯弓就射,左边的一坨他射马,右边的一坨他射人,最后只剩下中间那坨还恋恋不舍,不离不弃,而他只剩下一枝箭,要逃走看来是不可能了。这时他看见路旁游弋着一头麋鹿(那时环保真好),果断射出一箭,将其击毙,然后命令摄叔:“按作战守则办。”
摄叔立刻跳下车,扛起那头麋鹿,挡住中路的追兵,说:“不是适当的季节,没有什么好东西,这头鹿希望您不嫌弃,带回去给下属尝尝。”
中路追兵的主将叫鲍癸,一听傻眼了,人家这么讲礼貌,认真按照作战守则来,自己不能蛮不讲理啊,只好下令停止追击,对部下说:“这三个家伙不简单,车左善射,车右文采好,都是名副其实的贵族啊!仰望中……”楚国的三位贵族兄弟,就这样开着一辆马车,带着一个晋国俘虏平安回到了军营。
当然,这故事还有后续,晋国的魏錡听说楚国的三位致师者就这样白白放跑了,很不服气,要求也去楚营走一趟。他回家的路上,后面紧跟着的是楚国的潘党,魏錡手忙脚乱,好在他也及时发现路边有麋鹿,而且是六头,当即如法炮制地射了一头,叫车右献给潘党:“当兵这么辛苦,平时没什么机会吃上足够的鲜肉吧,如不嫌弃,收下这头鹿如何?”潘党一看,敢情这魏錡也是一个响当当的贵族啊,算了,也只好下令收兵回营。
这就是贵族时代的战争,也许会有人觉得他们虚伪,装逼,但我却腐朽地认为,不管在什么领域,有规则永远比没有任何规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