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自由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佛陀的饮食态度
2011-5-3 14:09:08    来源:作家立场    我要评论(

  即便不信佛,几乎所有的人也都知道,中国的僧人,大多是素食主义者。我这里说大多数,是因为中国版图广阔,民族众多。就佛教的传承派别而言,也不一样。汉传佛教的僧人,自唐开始,是在戒律里面严格规定,不许食肉的,也就是不沾荤腥。甚至姜葱蒜这样有特异气味的菜蔬,也不能吃。是因为如果僧人吃了这样的东西,口鼻中就会散发难闻的气味,这样在殿堂礼敬或接待信众的时候,就会让人不舒服,所以,尽管这些东西虽然是素的也被禁止食用。还有酒,按说也是素的。就是粮食精么,没有人用动物尸体去做酒的。但因为饮酒后会让人喜怒无常,丧失理智威仪,而且也有难闻气味散发,所以也在禁止之列。
  
  但在其他特殊的地域和民族的佛教里面,情况又是另外的模样。比如藏传佛教,就不要求信徒食素。因为藏地高寒,氧气稀薄,粮食蔬菜很难种植,生民重要的食品,就是牛羊肉和其奶制品。而在我国云南与泰国接近的傣族地区,流行的是上座部佛教,汉传佛教称他们为小乘。也就是,他们有点原教旨主义,遵循的基本还是两千年前佛陀时代的老规矩。不受金银财务,不耕种经营,乞食等等。这个乞食里面,也就有了佛陀当时对于僧人饮食的一些说法和观念。因为是靠信众供养,所以就不能像自己做饭那样的讲究。信众并不是一样的口味习惯,食素食肉的都有。你不能要求必须给我什么不能给我什么,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乞化来的食物里面有肉类,怎么办?能不能食用,这就成了一个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佛陀吸取当时印度其他宗教流派的教训,反对极端主义,对待包括饮食在内的修行细节,保持中庸的态度。所以,佛教就成了一个很开通开明的宗教,而且还被后世的知识分子称为不是宗教的宗教。你完全的不必有许多条条框框,完全的可以因地制宜。但也有一样,就是佛的基本思想,却是全世界所有佛教徒都一致遵循的。比如慈悲,和平,与自然融为一体,反对贪婪,浪费和暴力等等。
  
  在佛陀时代,佛陀的弟子们都是乞食的,他们是居无定所,到处云游弘法。在佛陀成道三个月后,佛陀的弟子很快增加到六十位,这时佛陀对他的弟子们说:“为了芸芸众生的善益,为了芸芸众生的幸福,你们去弘法吧。”就这样佛陀的弟子们以行乞弘化的生活足迹遍布了整个印度。所以佛陀在饮食方面所制的戒律是:乞到什么吃什么,不挑食,乞食时不论贫富,以平等心来接受。
  
  有一次,卫舍离的将军西合,是耆那教的一位大居士,要想见佛,因为他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所以耆那教的教主大雄不许他去,他三次请求都被拒绝了。于是这位居士就不再请教他,而直接来见佛陀。佛陀给他讲了开示,从人天福报讲到四圣谛以及宇宙人生的真理,他听了非常高兴并要求归依佛陀,做一位在家弟子。佛陀讲到“像你这样有身份、有名望的人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不能草率做出决定。
  
  “世尊”西合说,“听了您这句话,我更加乐意皈依佛陀,因为如果我要皈依其它教派的话,他们会高举旗帜,在城中游行,高呼:“西合,一位将军归依我们了。”但是佛陀却不同。于是他再一次请求皈依佛陀。佛陀表示同意并说:“归依佛教后,你要继续尊敬供养你以前的师傅,耆那教之教主。”
  
  于是这位将军西合就请佛陀到他家应供。当耆那教徒听到这件事后,在佛陀到将军家应供的那一天,耆那教徒在卫舍离城中要道上高呼:“将军西合屠杀了一只很大的生畜来供养乔达摩,乔达摩也知到这是为他而屠杀,但是他还要去应供,所以这样的业要记在他的名下。”
  
  其实将军西合准备什么样的饭菜,佛陀并不知晓,这只是耆那教徒对将军西合离开耆那教而皈依佛陀的一种不满而已。
  
  于是佛陀就制定了三净肉:当有人供养肉食时,乞食者应当观察,此肉是不是为我所杀,我有没有看到杀生,有没有听到杀生,是不是怀疑为我所杀。如果不是,可以接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净肉。直到今天,南传上座部国家如泰国、斯里兰卡、缅甸的僧人仍然奉行这一条戒。所以佛陀所制这一条戒的目的是出于对一切众生慈悲的本怀,不伤害一切众生之性命。所以,即使是南传僧人,如果有人为了贪图口福而要居士供养他肉食,这也是犯戒。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并不是因为它是肉而不食,不食肉是出于佛教徙对一切众生之慈悲,因为我食肉间接地助长了杀生,所以我们不食一一切众生肉。
  
  佛陀对饮食的态度,与他对修行的态度是一样的实行中道,避免极端。佛陀的弟子,也是佛陀的堂弟提婆达多曾向佛陀建义,比丘应当严守五条戒:一,穿粪扫衣,也就是穿用从坟墓间拣来的破布缝制的衣服。二,夜宿时住在树下。三,完全素食。四,不接受居士的邀请,去家里应供。五,日中一食,即一天吃一餐。佛陀的回答是听便,愿意严守这五条戒的比丘,可以这样做。
  
  为什么佛陀允许他的弟子吃三净肉呢?因为如果挑食,要吃素食,那将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不便和负担,同时比丘的乞食弘化生活也会受到限制,并且也影响到佛法的弘传。即使到了后来,僧团不断状大,许多大富长者向以佛陀为首的僧团捐赠了很多寺院和精舍,如只树给孤独园,还有卫塞卡优婆夷为佛陀建筑了一座七层高的僧舍,建了好几年才完成。另外一位大银行家,库库陀也为佛陀和他的弟子建了一座大寺院,名叫库库陀寺。著名佛教学者,拉毛特(Lamotte)曾计算过,佛陀在世时,僧团拥有二十九座大的寺院:八座在王舍成,四座在卫舍离,三座在舍卫城和四座在骄娑罗。我们可以推想到,在其它地区一定也有许多大小寺院供比丘们在旅途中休息过夜。但是佛陀时代的比丘,以乞食弘化为最理想的生活方式,虽然有这样多的寺院,他们还是到处云游,传播佛陀之无上教法。与佛陀同时代的耆那教也提昌戒杀,但他们把这一戒条实行到了极点,以至于呼吸时怕伤害了空气中的微生物,他们就戴上口罩,走路时怕伤害了路上的蚂蚁和虫子,他们就边走边用扫帚扫地,所以他们至今也未发展成为世界宗教。因此佛教的戒律重在精神,而不重在条文或形式。这也是佛教能够传播全世界,并且能够救度无量众生的原因之一。
  
  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故事来说明这一点。
  
  佛在世时,有一位比丘在静坐时想到,佛陀制了这么多戒条,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这很难实行。于是他起座到了佛陀那里,说:“世尊,您制定了这么多条戒律,我很难实行,您是不是可以修改一下呢?”
  
  于是佛陀回答到:“好啊,我现在只给你一条戒,你能遵守吗?”
  
  这位比丘听了很高兴:“能,我一定能遵守的。是什么戒呢?佛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这么一条戒。”可见一切戒律以行善为主,以行善为目的。
  
  佛教传入中国后,开始的很长时间,也并没有关于饮食上的严格戒律限制,只是出于慈悲关怀的佛陀本愿提倡食素而已。但到了南北朝的梁武帝时期,由于梁武帝萧衍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号称菩萨皇帝,并厉行素食,所以他就下令,在他所辖的南梁国内,所有宗庙祭祀,不许宰杀牲畜,一律用面食蔬果代替。并且,还令全国寺院僧侣,只许食素,不许荤腥。这是中国汉传佛教僧侣素食生活之始。后来,食素就成为中国僧人的基本戒律,并且自南而北,被广泛的推广接受。
  
  可见,中国的汉传佛教僧人,也不是一开始就严格食素的,而是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有一个大的机缘催促而成。(南北)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