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衣食住”到“食衣住”
2011-9-27 11:15:30 来源:金宰贤 我要评论()
“四条腿的除了桌子,带翅膀的除了飞机,中国人都会吃。”这是我关于中国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很显然,这句话充分表明很多外国人是不够了解中国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只有包括部分广东人在内的一些中国人才会充满着“挑战精神”去享受美味。
不过相对而言,中国人确实十分注重“食”。我想,“食衣住”是了解中国的一个关键词。在中国,人们过去也把它称之为“衣食住行”,但后来不知什么时候这个顺序似乎变成了“食衣住行”。虽然《汉书•郦食其传》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强调“食”对老百姓的重要性,但考虑到中国以及韩国都深受重面子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我觉得称之为“衣食住”更有说服力。因此,“食衣住”的排序从侧面上印证了中国人比以前更加重视“食”,也可以说更加重视“现实”问题。此前经常令我困惑的是,中国的很多成功人士,特别是有钱人不太注重自己的外表以及着装。我原先以为他的经济水平很一般,但后来发现其中具有相当财力的人也不计其数,这从外表根本看不出来。如此朴素的确是一种美德,但这也是“食”衣住的一种表现吧。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人更注重“食”呢?这可能与经济发展状况不无关系。若温饱问题没解决,谁还会管时尚?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总支出中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这个规律也适用于一个国家: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平均支出中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57.5%下降到2010年的35.7%。这个数据表明中国已基本解决了大多数家庭的温饱问题,但它仍属于30%至50%之间的发展中国家行列。
在我看来,中国人本身重视饮食,这可能使得其恩格尔系数高于同样经济水平的国家。法国虽然是名副其实的发达国家,但它的恩格尔系数为13.7%,高于其他发达国家。这与法国人饮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不是为了工作而吃饭,而是为了吃饭而工作。”
和中国人相比,韩国明显更加注重“衣”,也可以批评它有时过于讲究表面上的形式,使得人们迫不得已关注自己的着装。韩国的恩格尔系数进入21世纪后维持在约12%至13%左右。我在中国经常被问及的一个问题是:“在韩国街头,是不是像电视剧里一样有很多帅哥美女?”每当听到这个问题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我的标准答案是:“电视剧里面的世界不会跟现实生活完全一样吧。难道中国电视剧里面的人物和我们平时接触的人都一样?”但他们还是有点不明白。
其实韩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恩格尔系数一直徘徊在20%至30%之间,甚至在五六十年代经历过非常艰苦的生活,以至于“吃饭了吗?”成为人们打招呼的习惯。我估计这个时候很多人不会过于关注着装,而一旦不用再担心柴米油盐的问题,我们理所当然地开始注重外表。
现在中国一些发达城市的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已经开始较上一代更加在乎外表。我不敢预测在不久的将来“食衣住”会变成“衣食住”,但对得益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些80后、90后来讲,“衣食住”的排序现在已经成为他们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