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自由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温暖的刻薄
2011-10-19 11:30:27    来源:黄章晋    我要评论(
  
  以文字为生的人里,我的文学阅读量肯定在平均线以下,这些年读的更是少,所以,要写一篇小说的书评,极不相宜。然而,《七日谈》却是一本体例极怪的小说,甚至作者刀尔登本人也说,它确实不好说是一本小说。
  
  它的名目就很古怪,其全称是《七日谈——字母表,以及西里花斯人的合理生活》。
  
  刀尔登本名邱小刚,而我更熟悉的,是他当年在网上的ID:三七。在小圈子里,刀尔登有着无上的地位。“海内中文论坛,三七才气第一”的评价,即便我今天看来,也只觉绝无夸张之嫌。网上随手文字,最易见人真正禀赋修为。BBS火爆时代的氛围里,刀尔登招牌式的机敏、幽默、练达、缜密、克制,你不能不叹为天人。
  
  当然,合格的粉丝必会找出偶像可爱的缺点。刀尔登洞悉人心人性人情,得源于他的旁观姿态,那种无时不在的距离感,然而,其令人遗憾之处亦在于此。私下里,我曾与其他同好者评价,刀尔登什么都有,但或缺少了情怀,你见不到他会有爱,会有恨,总之,一切与情感浓度相关的东西,看上去他都不会有。
  
  这种对偶像的不满当然可以理解,BBS上的交流,素性平和谦冲者,难免也会个性十足,刀尔登明明手有六脉神剑,却最多显现一下凌波微步。适当的时候,任何人都会有一怒、一哭,然而刀尔登却没有。粉丝期待偶像要像个偶像,但那种需要端着的严正、深情之类的姿态,他从未有过,如果要说端着,就是他始终是一种略带玩世不恭式的距离感。
  
  看多了他克制的幽默,绵里藏针的机锋、含蓄的调侃,不免觉得,刀尔登洞悉人心,却略罕人情,缺少爱憎。人多智到了近乎妖的程度,则不免失于刻薄。
  
  《七日谈》这本书,实在是我熟悉不过的刀尔登。我的意思是,刀尔登的文字,任何人看一小段都会留下强烈印象,但找个行文截然不同者,从头到尾改写此书,那种看人、看世情的视角,却一望而知是刀尔登的。
  
  这里该约略说一下这本奇怪的书了。它真不好说是一本“正常”的小说,贯穿始终的,是两个人的对话。一个是“我”,他当然来自我国,另外一个,则是来自西里花斯国的张三。当然,西里花斯国,是个杜撰出来的国度。相较“我国”,它是个神奇的国度,然而,其充满隐喻的神奇,却又令人如此熟悉——书中也说,西里花斯国与我国“同文同种”——此书如迷宫般的隐喻,该是另外一个极为有趣的话题,这里我们且不去谈它。
  
  所谓的“字母表”,即小说中“我”打算用英文字母为代称,写一大堆人的故事,而“合理的生活”即这些人的故事,关于何为“合理的生活”,书中的“我”与来自“西里花斯”国的“张三”还颇有一番争论,甚至自始至终是一条逻辑暗线。
  
  简单地说,《七日谈》就是“我”和“张三”轮番讲各自世界的故事,“我”说的,是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故事。
  
  你完全可以认为这本书写的有点儿漫不经心,它凭空架构的两个世界,确乎懒得给予足够的铺陈交代,当然,读者一经展读,很容易被看似毫无情节吸引力的文字牵引,读着读着,就容易忘掉这种质疑。
  
  《七日谈》里,“我”原本准备按照字母表从A到Z,按照随机顺序讲故事写本小说,但我当真数了一下,似乎只出现了14个人,有些人确实平淡到值得“张三”发问:“这个人的故事就讲完了?”总之,没有一个人有曲折离奇的经历,至多有个别人,其生活方式和态度的选择,是属于较少数。如果把小说简单视为故事生动的升级版,《七日谈》中,“我”讲的故事,连上《故事会》的资格都不够,而个别原本有资格上《知音》的题材,也是生生被浪费掉了。
  
  它吸引我,或者能让我发这么一通议论的地方,在于《七日谈》在讲述如上寡味故事时,你其实可以获取对今日公共话题的另外视角。固然,“张三”与“我”性格截然不同,张三看上去带有一种进步主义的积极姿态,而“我”的态度,某些时候确乎有刀尔登本人的影子,消极、散漫、随意、出世。
  
  如果让我找一个最喜欢的表达,来评价刀尔登带给我的欢喜,就是他以对人心人性和人情洞悉,展现了一种同情性的理解。这是今日中国最难得的一种态度。字母表中的主人公,没有我们定义的那种“主流人群”的样本,多属边缘、平庸,乃至可怜、可叹者,甚至也有那种生活中让我们特别不齿的例子。然而,这些非主流人群,从数量和比例来说,或许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
  
  没错,对这些本可或给予爱恨的人物,刀尔登笔下口吻温和的描述,是种难得的宽容和温情,这当然与他的生活态度有关,人在任何环境下适应性地选择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我的理解,在他看来都是值得同情理解的。何必一定要取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态度?
  
  之所以我会对此格外看重,或许因为我职业之故,见得太多进入公共话题的故事,论者习于套用理论或价值工具,虽或不失其有理有据,是非分明,然却未免缺少种细微之处体察人情人性的谦逊,年龄、阅历的增长,及社会学的观察增多之后,我愈发觉得,在今日中国,某些时候缺的真不是鲜明观念,而是同情性的理解。
  
  在《七日谈》中,刀尔登式的含蓄的刻薄依然处处可见,但今日读来,不得不说,刀尔登式的刻薄,真是一种温暖的刻薄。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