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人老板说在巴塔这里:“白天没有鸟事,晚上鸟都没事。”差不多是这样吧,不过当然我还有不少事要做,除了工作,还有看书(带了些英文原版书,还有电脑上的电子书),还要学西班牙语等等,我肯定是闲不下来的,希望这段时间不会白白度过。
看来今年自己注定是要错过秋季和冬季了,希望能回去赶上春天。巴塔这里一年四季都是夏天,所以出来时,不需要带很多衣服。但是这里的气候还称不上炎热,因为早晚非常凉爽。
巴塔是赤几最大的城市,相当于赤几的“上海”,但是大小也就是国内的一个县城差不多。但是这里干净、安静,少有高楼,车道顶多是四车道的。赤几正在进入一个迅速发展期,再过几年,巴塔这里肯定要与现在大不一样,成为一个越来越大、越来越繁华的区域中心城市。
赤道几内亚曾经是非洲最落后的地方之一,但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的人均GDP已是非洲的前几名,都是因为前些年发现了石油的原因。石油金钱虽然尚未让人人富裕起来(我看到过一些很穷的住户),但至少有钱搞基建了。一位中国老板告诉我,十年前,巴塔这里甚至没有柏油马路。
来非洲出差其实是两年前领导就提起的,后来还提了一两次。每次一提,我就必然会恐慌一番:不愿意离开家,怕自己应付不了独自在这里的生活。想到这些,思虑万端,必定会有一两个夜晚睡不好觉。现在来了,倒是都还可以。我这个人,经常在为未发生的事情多余地担忧,实在是种劣根性,读者以我为鉴可也。
在巴塔住的酒店Hotel Plaza是这里数得着的,黎巴嫩人的集团EGTC属下。头天住进来,看到空调居然是海尔的,但是开了半天,居然不制冷。投诉之后给换到了另外一个房间。住了三个晚上后,上午上去,中午回来,进门时前台叫住我,说是给我换回了原来的房间,可不是吗,把我的东西全拿过来了,做法真是奇怪。我一数,还少了个昨天自费买的玻璃杯,去要,要回来了。
巴塔这个小城市,中国人倒真的不少。多的是中资建筑企业的员工,来时的飞机上就遇到不少,然后有已多年在此地经常的人,多为浙江温州人、青田人(真让人佩服),然后居然还有一些找到了当地的工作,例如在超市。我一见像是中国人就打招呼,有时间就聊一聊。
跟酒店附近开电器店的老板聊天。老板说今天停了一天电,我有点奇怪,没有啊?后来才想到我住的是酒店,是本地一间大集团投资的,据说总统夫人也有参股,停电时当然会发电。另外还不知道的是市里尚未通公共自来水,这是我又不知道的。唉,我离此处的真实生活距离还差得很远很远呢。
不过那位来自浙江青田的老板讲电和自来水的问题很快就会解决,因为中国公司承建的水电站即将竣工,韩国公司承建的自来水系统也将投入使用。借用一句说俗了的话:巴塔的明天会更好。
酒店楼下即有一间超市。中午3点钟时想去买水,关着门。晚上去看,开门了。我找到食品部的一位中国人员工问,才知道这间超市上午8点开到1点。然后下午3点开到7点半。附近只有两间超市,可能都是这样。原因呢,一方面是只有一班员工,另一方面也可以想象到此处购买力之低。
在超市里是跟一位中国女员工聊。她来自山东济宁,丈夫也在这间超市工作(我后来跟他也聊了几句)。她跟丈夫在此处已经两年,一开始是通过劳务中介来巴塔工作,她在巴塔机场打扫飞机,丈夫开车。合同期满后,他们自己在这间超市找到了工作。孩子留在老家。那位青田老板说他们的月薪是六七千人民币。
现在我当然不会多感慨什么,不过十几年前我在西双版纳旅游时去了一座傣寨,遇到一位来自河南南阳的老乡,每年冬春农闲时,他会去西双版纳走村串寨卖气球。后来我坐车回景洪市时大哭了一场,为什么?首先主要是想到广东人爱说的“揾食艰难”吧。如今我人近中年,对此愈有体会,感慨却少了一点。
我在街头看到一摊档那边,有一块块方形的摞起来的什么,心里一喜,以为是旧书摊,可以淘书。上前一看,才知道全是DVD。该小贩见有主顾,从隐蔽处掏出几张封面很那个的DVD,还专门抽出一张亚洲版的递到我眼前。哇,上次有人向我推销毛片,还是——光绪年间的事情吧?我当然没有买。另,求笔记本电脑外置光驱。
最近成了个不问时事的人。想当初,除了看报纸,还天天上新浪新闻,生怕漏过一条新闻(至少是标题),害怕与世界脱节。后来上新浪微博,觉得资讯已经够多,于是连新浪新闻不看了。可是微博总让人看得心里沉甸甸的,又因为不看“新闻联播”,得不到有效缓解。可以说资讯方面也给自己带来了压力。
可是自从出来后,就不知时事了,只知道工作、家人和朋友的情况。在宾馆里不开电视,也看不到卖报纸的。因为上网费而且网速奇慢,所以没时间像以前那样,在新浪微博上一页一页看过来。这样,差不多断绝了资讯的来源。奇怪的是,居然未让我有任何不适,多年之后才知道,我并没有信息依赖症。
开百货的都是浙江温州、青田人。我跟一位青田老板聊,他说他原来在西班牙。他们老家青田那里40万人,20万人都在海外,老家通行的货币除了人民币,还有美元、欧元。我由衷佩服那里的人。巴塔这里外国人除了非洲别国的黑人,就数中国人最多,现已有几千人。可以预料,随着赤几的发展,中国人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前几天还跟这里无(中国)人不知的温州张老板吃饭。张老板说话慢条斯里,非常和气。他说他在巴黎待过,但是觉得那里的商机没有西非这里多,就先到了加蓬,然后十年前到了巴塔,见证了巴塔的发展。现在他的家族在巴塔有五十多人,刚果(金)那边更多,有100多人。
巴塔这里外国人除了非洲别国的黑人,就数中国人最多,现已有几千人。随着赤几的发展,中国人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来赤几发展,倒是个不错的选择。认识一位小姑娘,新疆长大,大学毕业后公派去古巴留学一年学西语,然后来巴塔中资公司工作,感觉太清闲,跳到一家国际化的当地公司。挺传奇的。
另一个巴塔。最近几天走的路不少,但主要都是出了宾馆往大海的方向,那一带干净舒适,以为这就是巴塔了,但是昨天傍晚时选了和大海相反的方向,这一下,发现了一个贫穷、底层但是富于生机的巴塔,简直像走进了广州的城中村,心里很是高兴,也感到庆幸,差一点就错过了我想看到的。
脏乱差是这里的特点。这几条街上,中国人绝对是种重要的存在(西化句型哦)。有十几家百货超市,除了食品外,卖的都是质量很一般的国产百货。有几间诊所,里面不少黑人在看病,看来中国医术很受认可。另外就是有几间照相馆,数量之多,让我感到奇怪。
上次给家里打电话,Mickey接的,我上来就说:“我在这儿挺好的。住得挺好,吃得也挺好,还能看书、学习,不用担心……”Mickey说:“怎么听着你像是被绑架的人给家里打电话?”我马上说:“赶紧汇100万美元过来!”
在赤几这里上网买的是上网卡,其实也就是个密码,不是在国内有时候用的USB 3G上网卡(根本没有)。费用是8小时15000西非法朗,三十多美元。宾馆里有WIFI,但是不免费,连接上后想上网,还是要输入密码,然后上面提示还有几小时几分钟,用完即下,不可像以前一样挂在网上,真是感觉到时间就是金钱。
这间轮胎店的主人来自徐州,已经来了两年,以前在国内开车搞运输。他的妻子也在这里,父亲则是刚来两个月,而他的三个孩子则放在家里。他还请了位来自马里的黑工。这间店的楼上即是马里驻巴塔领事馆,非常简陋。
这里普通人的人生活还是很艰苦的。温州老板电器店里黑人售货员工资才相当于一千多人民币,轮胎店请的马里黑人技工每月两千元。考虑到此地高昂的物价,可知生活不易。这位黑人青年在路边卖汽车用品,过了许久,才卖出一瓶清洁剂。对了,这种蓝白相间的出租车相当于这里的公共汽车。
这次出来,正好可以躲一躲Mickey。近一年来,随着他进入叛逆期,经常吵架,事头上都很来气,但是想一想,这不正是男孩的成长必经之路吗?《圣经》上说:“Sons shall rise against their Fathers。” 吵那么多架,我的责任也不小,就是习惯把他当小孩看,想用过去的方式管教他,很少从他的角度看问题。还好走之前,我跟他道过歉了。
巴塔街上的中国诊所不少,我走进了邓医生(女)的诊所。邓医生回国尚未回来,值班的是她的妹妹小邓医生。小邓医生是广州医生,丈夫和读大学的儿子还在广州,她来帮姐姐。诊所墙上挂了不少邓医生的照片,如我所猜,邓医生原为援赤几中国医疗队成员,到期后留下来开诊所。
询问之下,此地开诊所的几乎全为广东医生,我也猜到了原委。因为几十年来,援助赤几的医疗队全由广东所派。在邓医生这间诊所里,一对父母领着小女孩进来,小女孩患了疟疾,打了针开了些药,明、后天再来打次针就没事了。
我被带去办加蓬签证。领事馆门口无保安,进去后一间空旷的屋子,墙角那里有张桌子,一黑人女子坐着。以为是秘书。彼女问:“干啥哩?”“办签证。”“谁?”“这个中国人。”“哪种?”“三月内多次进入。”“16万,下午两点来取。”(西语未通,部分对话为想像)真的就拿到了,太不正规了吧?
此地上网贵(每小时近30元),能上时,通常login之后总是很快logout,像小口抿好酒一样。改掉了上网乱逛的习惯,更不会去吵架。豆瓣读者对我的译文提意见,不根据原文,一提十来条,多是质疑我的语言习惯。我没多看,也不想多回答。你有你的语言标准,就甭看我的译文得了,我的译文出版前,有编辑把关呢。
代理公司的总经理,黎巴嫩人,挺热情,对我照顾不少,他比我还小两岁。最喜狩猎、钓鱼,妻、儿均在黎巴嫩。他准备两年合同期满后回黎巴嫩创业,还准备申请加拿大移民。他言谈中不时以“成功者”自居,但是这种人我见多了,所以并不反感,而且对他的帮助,我深以为感。
这位总经理住巴塔路边的一座二楼公寓,请了几个看门人,白天一个,晚上三个,每人每月付250美元。我问他干吗不搬到那幢黎巴嫩人聚居的漂亮的大楼里住,他说他的关系(connections)实在太多,跟同胞在一起住,反而不方便。可以理解。
2007年12月的那天,我看完三门峡水库后走到路边,正好走来一位提着暖水瓶的红衣姑娘,路上别无他人,我默默无言,掏出手机为她拍了张照片。 如果上帝给我一个机会,让我能穿越到那一刻,我一定会勇敢地向她开口:“小妹妹,给我倒杯热水好吗?”天可怜见,我在西非,已经7天未喝过热水了!
在朋友的点拨下,去超市买了个热水壶,太大(1.7升),价钱倒不算太贵(当然我挑最便宜的),16000西法,32美元呢,不用说,Made in China. 买了我喜欢的立顿红茶,价钱可就不像话了,100包,9美元。总算喝上热水了!原先谁想到出国还得自带电热水壶呢?下次换个小的带出来,我指的是容量小的电热水壶出来。
已经在这家旅馆住了11天了,前所未有的出差经历。每天我都以为是在这里住的最后一天(然后搬去船上),然而情况可以说是瞬息万变,甚至天气也会成为一个影响因素。于是每天都是灰心地回到宾馆,进到熟悉的房间,再无奈地送走一天。这是“加州旅馆”啊。
在这边认识的一个家伙,天天跟我说African girl的好,吾未见其明也。特气人的是,今晚还发了几条信息,先是:“OK now I have one African girl.” 后来又说:“I’m going for sex.” 最后还知道关心我:“Are you having sex?”我回他:“NO. I’m on the internet telling them of one sex maniac I know.”
我那位sex-maniac外籍朋友前天嚷了几次牙疼,我问他嗓子疼不疼,他说也有点儿。出于恻隐之心,我把带的广东凉茶颗粒施舍了他几包。今天问他,果然好多了,很感谢我。我乘机教育他说:“Too much sex 让你阴虚火旺,湿热积滞,故有此症,报应啊,哈哈。汝今肯改否?”下次他再有这样的毛病我不免费了,卖给他。
这间中餐馆是来自山东枣庄的杜小姐开的,她老公在附近开一间电器修理店,她本来是给他们做饭,觉得无聊就开了这间餐馆,又叫来了弟弟、弟媳及一位厨师来帮忙。这里才开了一个月,尚未挂牌,只能通过二楼的几个灯笼看出来。未挂牌,是因为费用贵,反正今年快过完了,明年会挂牌。目前暂不做黑人的生意。
这几次经过附近一间中国人开的轮胎店,发现经常锁着门。昨天就专门过去问是为什么?原来巴塔这里的店铺,下午一点钟必须关门,四点钟才能再开。你说这是什么破规定。
F.S.菲茨杰拉德的文字又可以为我近期的状态做个注解:“(of a football player) I feel happier than I have for years – no early-season practice, no sweat and suffer, a little discomfort and inconvenience, but free.” (from The Bowl). 我在巴塔,工作,读书,学习,又寂寞,又美好。
The Carpenters唱的“Day after day, I must face the world of strangers where don’t belong. ”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