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客观或表演情绪
2011-7-25 14:25:31 来源:日用品的博客 我要评论()
温州动车事故新闻发布会,现场气氛比较火爆,在场记者据说情绪普遍比较激动,对铁道部发言人的提问,很像质问和指责。
按我理解,这是好事儿啊。但随后看到的一些“新闻专业人士”的评论让我大跌眼镜,比如有人说:“仅从现场看,记者的自然人与职业人两种身份冲突巨烈。自然人所有的愤怒,超过职业人必须的冷静,寻找事实之发布会,由此演化成情绪对抗。这当然可以理解,但我相信,公众信任这个职业,不是委托他们去表演情绪的,而是去寻找事实的。”
这种指责在场记者不够客观冷静的“表演情绪”论调,我不能理解。
西方强调记者专业性,是指他们应和普通公民不同。普通公民可能由于信息不足或知识水平不够,情绪化比较严重。不爽了就集会抗议,找官员吹胡子拍桌子瞪眼睛,利用手中的权利把官员赶下台。因普通公民手中有这大权力,可能在参与公众事务中由于情绪化而滥用权力,做错事,所以媒体有责任发声和引导,用理性和事实来给民众降温。所以媒体的责任是双重的:不仅监督政府,也要为普通民众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换句话说,记者的专业性是指,在大家同是普通公民的情况下,你要比其他人多出来那么一点儿职业性;你要为由权力决策和选择的普通人,提供更多的信息。
可如果其他公民没有决策权呢?可如果一名记者,他做为普通公民,甚至做为“人”的基本权利都被践踏了呢?你强调的那些“多出来”的冷静客观的“职业精神”,不是空中楼阁么?
现在的情况是,动不动就出大事故,总是不了了之,人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敢于挖掘真相的人不在监狱里就在去往监狱的路上,别说说话,放个屁都要注意氛围,在少的可怜的质问官员的场合中,还要自作多情地强调冷静客观?有个记者是从半空中吊着的车厢中九死一生跑出去赶到现场的,你和他谈新闻专业性?
就算遇难者中没有在场记者的亲属和朋友,人还有对陌生人的同情心和道义。这时候,面对官员的搪塞和谎言,难道正常的反应不是掀桌子飞板凳么?怎么倒成了“冷静客观”了?!因为权力一边倒,记者们,同时也是公民们,不敢掀桌子飞板凳,所以才强压心头怒火,情绪才难免激动。
发表“冷静客观”宏论的人,我不知道有没有在西方生活过。是,西方记者有职业精神,冷静客观。因为他们根本不必要发火,要美国铁道部发言人胆敢抛出“这是一个奇迹,但它就是发生了”这种论调,转身就完蛋了,恐怕下一份工作都难找,走到街头都被人戳着脊梁骨唾骂。收拾他的人有的是,根本不需要记者们出手,他们发什么火?
而在中国,在这种极其宝贵的记者招待会场合,你说读者仅需要记者们了解明天就发表不了的真相?不需要他们和官员表达意愿和交流?那你告诉我,你还有记者以外的其他途径和铁道部发言人交流么?你打算去游行还是打电话给你选区的人大代表?或者你打算去扔臭鸡蛋烂西红柿指着鼻子骂王勇平“大傻逼”,帮其他记者,也是公民们,把怒火都发泄了,好让其他记者能专心致志的挖掘真相?
记者的职业精神,是建立在记者的职业尊严基础上的,请问,在新华社和宣宣通搞你的时候,你的尊严在哪里呢?我以为这时候,做为“自然人”,发火是正常的;不发火而高调唱职业精神的人,不是“职业人”,而是受虐狂。
下次跳出来装外宾的时候,建议多动动脑子,好装得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