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还原“蚂蚁”的疼痛与尊严
2011-12-20 13:04:50 来源:东方早报 我要评论()
由崔永元团队创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同名图书《我的抗战Ⅱ》近日上市。这是一部亲历者的口述历史,有中国的平民受害者,有伪军,也有侵华日军士兵……
崔永元试图还原什么?
对一个拥有五千年记忆的古国而言,历史似乎漫长得令人疲倦,足以令后人忽略太多的细节,太多小人物的命运。一卷史册,本纪、列传之类,全是帝王将相,弄个把江湖人物进去,就算很另类很体贴了。至于小小百姓,那只是蚁民、草民,谁会在五千年的叙事中,关注一只蚂蚁的疼痛、一株野草的呜咽呢?
不要说太远的过去,就是近百年的中国史事诸如八年抗战,我们也习惯于教科书式的、概念性、结论性的宏大叙事,沉醉于“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浪漫情怀,而那数亿中国民众的抗战故事,我们或有《四世同堂》这类小说、《集结号》这样的影视作品可以猜想一二,可那毕竟是虚构,而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往往随着当事人生命的飘走,在历史长河里不留一丝痕迹。
现在,崔永元站出来说:“也许我们能够记住战场上将军振臂一挥,但是我们记不住冒着枪林弹雨冲上前线的士兵的身影。可是真正的历史,是由所有冲上战场的人组成。”他做了这件很费力、很费钱的事,还原历史中“被遮蔽掉”的平民身影,和团队花了10年还有上亿资金,抢救式采访了4000多位抗战亲历者,收集影音资料超过10万小时……
这些生命行将结束的平凡人物,在历史教科书中曾是“沉默的大多数”,被虚化成一个个庞大的数字,现在借崔永元的话筒,发出了细弱的声音。可是,谁有耐烦去听,谁会在乎呢?
于是,想起了这则故事:暴风雨过后的海边,许多小鱼被卷到沙滩上艰难地挣扎,一个小孩儿一条一条捡起,扔回大海。有人对孩子说,“这么多小鱼捡不完的,谁会在乎你这么做呢?”“这条小鱼在乎。”小孩回答,一边又捡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也在乎,它们都在乎……”
是的,平凡的说者在乎,平凡的听者在乎,如此刻的你我以及千百年后的“你我”,都在乎。而不“在乎”平民视角、平民命运的历史叙事,是倨傲的、失真的,甚至是可怕的,它可能把本来是以史为鉴的那面镜子,扭曲成一面哈哈镜,滤尽个体生命的尊严、中华民族的悲欣和基于史实的反省,只剩下伟人或奸雄,或夸张到虚胖虚高,或简约成伶仃一线。最终,我们不但成为缺失记忆的民族,甚至会在这样的历史观教育下,对历史车轮辗过的小人物命运习以为常地不屑一顾,对个体生命的尊严与屈辱麻木不仁,最终虚化的,是平等意识,是公平正义。甚至一些官员还会忘记了红色政权是无数支前小车推出来的,是无数父老乡亲献出至爱的鲜血染出来的,最终竟忘却了我们从哪里出发、为什么改革、为谁发展这些根本性命题,动摇了立国之本。
所以,崔永元的努力,不仅仅完整地还原了一段抗战史,更还原了曾经在中国史书中被标注为“蚁民”的尊严。用他的话来说,“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得有尊严,国家一定很体面”。
以人为本,莫此为甚。(作者:李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