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1年6月,中国海监船、渔船,越南渔船、武装船、勘测船在南中国海频频擦出火花。惹得越南总理阮晋勇忍不住公开表示“越南全党、全国人民、全军”争南海岛屿的“最强决心”。14日,越南在南海举行长时间军事演习,让南海风波皱紧。
近30年,中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海多次交手。由于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各方早有和平对话的认识。1991年7月,南海各方在印尼举行“处理南中国海潜在冲突的讨论会”,到2002年终于达成南海各方行为原则共识。虽不具法律约束力,但和平意愿昭然,为和平开发奠定了基础,也保证了南海的平静。
但主权于新兴国家是天然的政治正确。一旦出现争端,当事国斡旋退让的余地有限。在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之下,法律、国际法、对方的看法都变得次要。剩下的惟有强硬,因为退让就是卖国。南海正是这一难题的典型代表。而该地区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更加为主权争端提供了肾上腺素,不断激化局势。
长期以来,南海问题被视为是东南亚的地雷,被小心翼翼地“搁置”,以避免损害当事国之间的贸易与互信。此刻,为什么突然间就无法继续“搁置”了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越南为南海问题注入了新变量,也就是越南内部政治环境的新变化。6月3日越南国会直选,政治改革已呈不可逆转之势。在越南经济面临严重通胀威胁的情况下,民族主义逐渐成为维系政权合法性的需要,也是各派在经济低迷情况下,获取选票与民心的有效手段。
6月9日,越南总理罕见就西沙、南沙高调表态既是一例。显然,对民众而言,这一口号要比越共此前建设共产主义的政治纲领更深入人心。
可以预见,随着越南政改的进一步扩大,民族主义的表达会越来越多,南海问题也将因此面临更大的压力。“准争端”在未来可能会更多。
不过,南海问题依然处于可控的范围内。毕竟,南海周边环境、东南亚地区的格局没有发生变化。近10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深入,互信基础扎实,沟通渠道畅通。
从历史的角度看,以军事解决主权争端的方案并不划算,因为无法保障战争结果转化为战略目标的实现。诸如两伊战争、南亚印巴战争及南美玻利维亚-巴拉圭的查科战争中均有体现,战败方不但不会放弃领土诉求,反而会成为酝酿更强烈民族主义的温床。
民族主义无法解决这一僵局,而且会带来无法承受的后果。或许是意识到这一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才会在6月14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说,希望有关国家能够多做对地区和平稳定有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