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人才 >> 职场咨询 >> 正文
求职证书并非越多越好
2014-4-23 9:39:02    来源:北京商报    我要评论(

      “金三银四”的春季校园招聘季即将进入尾声,由于就业环境严峻,一些准毕业生为了增加求职砝码,纷纷在大学期间忙考证。证书之于求职者而言,作用到底怎样呢?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部分招聘会后发现,有的证书并不受用人单位青睐,甚至会沦为“鸡肋”。专家建言,与其把精力投入到考证中,不如认真做好职业规划,实践经验、实习经历等往往比证书更重要。

  现象调查

  就业难催生考证热

  “金三银四”的春季校园招聘季即将进入尾声。由于今年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达727万,因此就业状况同样严峻。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部分招聘会现场发现,许多应届生在求职时往往会亮出新的“利器”—资格证书。

  从河南科技学院来京求职的应届毕业生刘强(化名),此次带来了七八张证书,这些证书中有英语四级证书、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会计资格证书等,甚至还包括驾照。刘强笑称,这些差不多是他大学四年里的全部家当,“考这些证书,全是就业环境逼的,至少会为求职增加一些砝码吧。像我们这些二三线城市的非重点院校学生,考证现象很常见”。

  据了解,为了应对越来越难的求职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被迫加入“考证族”。据不完全统计,可供大学生报考的证书达到100余种,而颁发证书的机构也五花八门,除了人社部门、教育部门以外,还有各种协会、组织。当然,证书背后的报名费用也价格不等,少则几元多则上千元,如果算上培训费用花费上万元也屡见不鲜。

  职场反馈

  部分证书成“鸡肋”

  求职者热衷于考证,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是否会对这些证书买账?对此,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部分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发现,并非所有的证书都能成为求职“敲门砖”,有的甚至沦为鸡肋。

  某知名跨国类IT公司招聘负责人表示,他们在招聘应届生时,并不会看其是否有相关证书。“比方说,我们招聘营销人员,并不需要他有营销资格证,换言之,即使有该资格证书,也不会为求职加分。因为我们的招聘流程是非常标准化的,从网申到一面、二面、群面、小组面等,都有着固定的考核体系,能通过这些流程的,才是我们需要的人才。”

  已经成为瑞思培训机构少儿英语讲师的往届生小崔则坦言,当初为了进培训机构,特意考英语等级证、普通话证等,但现在看来已经成为“鸡肋”,因为别人根本不看,“普通话标不标准,一开口说话就知道了;至于英语水平,由于机构的教材是外国版的,更注重实际英语能力的运用”。

  某不愿透露姓名的职业鉴定培训业内人士表示,类似所谓的“电子商务师证”、“网络编辑师证”等就属于“鸡肋证书”,仅仅一本证书本来就很难说明实力,尤其是一些新兴职业,鉴定标准本身就比较模糊。某知名IT公司人力资源主管表示,在实际招聘中,他们也看到了五花八门的证书,但有参考价值的非常少,“不要以为‘鸡肋证书’聊胜于无,没有含金量,企业根本不会买账”。

  专家建言

  考证需要有选择性

  从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处反馈的信息来看,一些证书在招聘方那是有利条件之一,但在工作中并不见得用得着;而有些证书企业甚至压根儿不买账,因为它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含金量。

  在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大学生职业规划导师萨茹拉看来,造成“鸡肋证书”的原因有多方面,但归根结底还是用人单位的一种岗位性选择,“比方说普通话证不被重视,是因为一般很多岗位不需要太严格的普通话标准;再比如说四六级证书,很多岗位不是太需要英文,属于纯中文环境的职业,它对四六级的要求其实不是非得必备,所以四六级证书就成了一个鸡肋,弃之可惜,没有又不好”。

  “在考证这件事上,也要理性对待,不要跟风,不要看同学考什么就跟着考什么,而是看你需要选择的岗位要什么证,有选择性去考。”萨茹拉同时建议,对于未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与其把精力都投入到考证上,不如先认真做好职业规划,“先把规划做好,然后再做大量的兼职或实习,把考证放在两者之后。如果你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有丰富的实习和实践经验,这时候你没有证又有什么关系呢?对方肯定会让你上岗”。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