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的90后求职者不知道适合啥工作
2014-7-15 10:13:28 来源:辽沈晚报 我要评论(
)
又到毕业季,高校毕业生就业再次成为关注热点。近两年的毕业生都为“90后”,他们在找工作时常被哪些心理问题困惑?他们的求职心态又是怎样的?
昨日,沈阳市心理志愿者协会、沈阳沈信心理学校公布了对近3个月到沈阳市人才市场求职者的心理调查结果。从4月17日-7月8日,他们共接待了348位求职者,其中5成为“90后”,专科以上学历者为85%。调查显示,“不知道适合做什么”是最困扰“90后”求职者的问题,居所有心理问题的首位。其次,留在哪个城市、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是否选择对口专业对求职者的困扰也不小。
沈阳市心理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沈阳沈信心理学校校长张国臣称,很多时候应聘单位提供的机会较少,有一技之长的偏技术性人才少,社会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太多学历高的人,而需要更多懂技术、会操作的人。这个现实造成毕业生选择困难,产生了心理困扰。张国臣建议,毕业生应该先踏实干活,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就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了。
典型个案1:一年换6份工作瞧不起低学历同事
张青阳是去年毕业的“90后”,毕业一年里换了6份工作,目前又在想跳槽中。他很喜欢做销售,觉得赚得多,可觉得上门推销会被人瞧不起,电话销售还让对方讨厌,自己内心接受不了。他经常发现工作里不好的一面,不觉得是自己的问题。身边同事初中、高中学历的较多,这也让他感觉不公平。来咨询台时,他还不允许咨询师插话,自顾自说了近半个小时。
专家分析:张青阳比较冲动,言语咄咄逼人。他频繁跳槽说明缺乏责任感,应该反省自己是不是有问题,而不是工作有问题。张青阳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什么更适合自己,目标不清晰,好高骛远,接受不了现实。在适应问题上,也处理不好同事关系。应该慢慢来,虽然有的同事只有初中高中学历,但社会也是一门学科,他们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要成就一番事业的话,首先要脚踏实地做下去,在实践中多学习,放低身段。
典型案例2:
曾经的学生干部没被重用很不满
王明在校期间是学生会主席,在学校里和老师相处得很好,即便考试挂科,给老师打个电话也就通过了。到了新的工作环境感到不适应,总觉得自己不该和一般新人一样,认为公司应该将自己放在一定的高度才对。
专家分析:校园生活很宽松,在学校里只看成绩,书本上的东西和社会不一样,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是用考勤绩效来评定一个人。王明以为在学校里老师都那样对他,而走向社会领导不像老师那样高看他,就感觉受不了。这就是部分毕业生面临的适应问题,由原来的宽松环境到严格环境产生的不适,以及人际关系的不适。这样的毕业生应该多去吃苦,磨炼自己,在过程中更准确地定位自己。
典型案例3:
性格直不成熟跟同事关系紧张
王军大学期间成绩很好,还考取了各类证书,性格耿直,言语直接。面试时公司告诉他每周上6天班,他就直接质问对方,“劳动法规定每周工作5天,你这样不合法”。在工作中遇到不符合规定的事情时,就去纠正对方的错误,结果跟同事关系很紧张。
专家分析:王军不够成熟,成熟是在什么样的环境说什么样的话,一味按照自己想法说话,不能考虑对方的感受,就是不成熟。诚实守规则这是积极的方面,但说话办事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就不能融入环境,大家不接纳他。学校的环境单纯,走入社会后的工作环境变得复杂,要考虑人际关系的冲突,他没有随环境转变而认知重组。建议他改变自我认知,做事多顾及别人的感受,才会更适应社会。
昨日,沈阳市心理志愿者协会、沈阳沈信心理学校公布了对近3个月到沈阳市人才市场求职者的心理调查结果。从4月17日-7月8日,他们共接待了348位求职者,其中5成为“90后”,专科以上学历者为85%。调查显示,“不知道适合做什么”是最困扰“90后”求职者的问题,居所有心理问题的首位。其次,留在哪个城市、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是否选择对口专业对求职者的困扰也不小。
沈阳市心理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沈阳沈信心理学校校长张国臣称,很多时候应聘单位提供的机会较少,有一技之长的偏技术性人才少,社会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太多学历高的人,而需要更多懂技术、会操作的人。这个现实造成毕业生选择困难,产生了心理困扰。张国臣建议,毕业生应该先踏实干活,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就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了。
典型个案1:一年换6份工作瞧不起低学历同事
张青阳是去年毕业的“90后”,毕业一年里换了6份工作,目前又在想跳槽中。他很喜欢做销售,觉得赚得多,可觉得上门推销会被人瞧不起,电话销售还让对方讨厌,自己内心接受不了。他经常发现工作里不好的一面,不觉得是自己的问题。身边同事初中、高中学历的较多,这也让他感觉不公平。来咨询台时,他还不允许咨询师插话,自顾自说了近半个小时。
专家分析:张青阳比较冲动,言语咄咄逼人。他频繁跳槽说明缺乏责任感,应该反省自己是不是有问题,而不是工作有问题。张青阳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什么更适合自己,目标不清晰,好高骛远,接受不了现实。在适应问题上,也处理不好同事关系。应该慢慢来,虽然有的同事只有初中高中学历,但社会也是一门学科,他们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要成就一番事业的话,首先要脚踏实地做下去,在实践中多学习,放低身段。
典型案例2:
曾经的学生干部没被重用很不满
王明在校期间是学生会主席,在学校里和老师相处得很好,即便考试挂科,给老师打个电话也就通过了。到了新的工作环境感到不适应,总觉得自己不该和一般新人一样,认为公司应该将自己放在一定的高度才对。
专家分析:校园生活很宽松,在学校里只看成绩,书本上的东西和社会不一样,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是用考勤绩效来评定一个人。王明以为在学校里老师都那样对他,而走向社会领导不像老师那样高看他,就感觉受不了。这就是部分毕业生面临的适应问题,由原来的宽松环境到严格环境产生的不适,以及人际关系的不适。这样的毕业生应该多去吃苦,磨炼自己,在过程中更准确地定位自己。
典型案例3:
性格直不成熟跟同事关系紧张
王军大学期间成绩很好,还考取了各类证书,性格耿直,言语直接。面试时公司告诉他每周上6天班,他就直接质问对方,“劳动法规定每周工作5天,你这样不合法”。在工作中遇到不符合规定的事情时,就去纠正对方的错误,结果跟同事关系很紧张。
专家分析:王军不够成熟,成熟是在什么样的环境说什么样的话,一味按照自己想法说话,不能考虑对方的感受,就是不成熟。诚实守规则这是积极的方面,但说话办事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就不能融入环境,大家不接纳他。学校的环境单纯,走入社会后的工作环境变得复杂,要考虑人际关系的冲突,他没有随环境转变而认知重组。建议他改变自我认知,做事多顾及别人的感受,才会更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