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人才 >> 培训聚焦 >> 正文
跟孔子学培训
2010-5-14 14:28:59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历史上,培训分四个时期:
  
  第一个阶段,学生跪着听,老师躺着讲。
  
  那是在孔子的年代,知识需要刻在竹简上才能存储,资源的稀缺所致。
  
  第二个阶段,学生站着听,老师坐着讲。
  
  那是在蔡伦的年代,知识可以毛笔写在便携、相对低成本的纸张上,知识易流传的局面打开。
  
  第三个阶段,学生坐着听,老师站着讲。
  
  那是毕昇的年代,活字印刷术的成功让知识可以大量普及,师生地位日趋平等;
  
  第四个阶段,学生躺着听,老师跪着讲。
  
  那是有线和无线网络的时代,谁想获取那种的知识,多可以手到擒来,比空气还容易得到的东东,似乎极其廉价。
  
  当我把这四个阶段分析给孔子老师听时,他笑了。继续访谈这位千年智者,孔子娓娓道来:
  
  表面看起来,时代变了,一切都要变。事实上,培训的原则,还是要以不变应万变。
  
  原则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其实,“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考量着每个培训师选学生的工具、“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挑学生的原则。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举一隅”三句: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受训者,而他不用心思考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孔老师的意思换成今天的说法是,一人不思考、没体会,想说说不出来时,就别费劲开导他;如果不是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你启发他永远是多余。如果没有举一反三的求知欲,就甭教这宝贝儿了。
  
  如何发掘受训者的本源驱动力,使之“愤”、使之“悱”,使之举一反三……,是培训师的硬功夫
  
  原则二,实操评估,十年阳光看此刻,百年心态做此时。
  
  孔子谈自己做培训老师期间,有“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的案例,告诉我们你此刻的行为,要考虑是否能引领他人的良性行为才合适。
  
  孔子培养的学生子路,曾把掉进湍流的孩子救起,并接受其父送他的牛,人们认为他太贪心,孔子很有远见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子路的行为意味着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奖赏都可收下,这样能鼓励更多人去救人!
  
  鲁国规定,国外凡是看见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它赎回来,回国后到政府去报账,孔子培养的子贡赎人回后不去报账,人都夸其高尚。孔子却严厉批评他,今后他人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经济损失,而报了帐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你,那只有假装看不见了!
  
  现场纠偏做好,培训才能好。
  
  原则三、养其本质、待其自胜。
  
  曾子杀猪、孟母三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源驱动力驱动这自己的眼前行为,中长期行为,每个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依然如此,贵在老师发掘清晰。因为在每个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道路面前,培训师应时时提醒自己。学生们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来到我这里,自己一定要清醒规划。
  
  原来,培训就是“十月怀胎”,成功就是“一朝分娩”!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