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人才 >> 培训聚焦 >> 正文
我对企业培训的一些看法
2010-4-29 13:52:01    来源:培训    我要评论(
  
  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我深深地知道,很多企业的很多培训,无论内训还是外派,都浪费了不少培训费和宝贵时间。因为太多所谓的专家、教授的前后矛盾的理念、未经验证的方法、自己都不会操作的工具,让盲目的学习者无所适从。更有甚者,因受变形的成功学的误导,一些学习者为了所谓的成功而放弃了服从、规则、合作和团队精神。
  
  中国的培训师队伍也是良莠不齐的,优秀的培训师不少,但滥竽充数的更多。有些理论功底不错,但对企业不甚了解;有些确有实践,但重在讲授个人经历和个性化的认知,不具备普遍意义;有些是拿极其简单的事情作过于细化的演绎;还有一些名头大、身份复杂的培训师,“演讲”中“演”非常不错,但对企业管理到底有哪些帮助不得而知。除此之外,还有以营销中的推销技巧为内容、以“成功学”为幌子、以现场学员激励为主要形式、以场面热烈为追求效果的培训,除了误人实在不会有什么价值。每当我看到一些讲师什么课都能上,就不免嘀咕:在专业化要求极高的今天,还有人能够全才到精通战略、营销、人力资源、财务、创新管理、执行力、企业文化建设等一切专业?我认为这样的人要么是在忽悠,要么就是文化乞丐。
  
  我始终强调两个观点:一是现阶段的中国企业(尤其中小民营企业)的培训,科学规划比积极参与更重要,“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要有系统性、计划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就职业化程度低的中国企业而言,眼前最重要的培训是立足流程、程序、标准的岗位培训,而不是理念、思想和哲学。
  
  要重新思考“良知”二字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为先。师者,社会的良知,不管你是学院的教师还是社会的培训师,良知还是要放在前面的。我们这里的讨论实际上是在检讨企业管理培训界的良知。
  
  中国经历了飞速发展的三十年,但没有能够及时发展出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道德良知。拜金主义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缺失,这种缺失使得交易成本提高,并最终降低了交易的效率。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道德缺失已日渐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潜在负面因素。
  
  所以,中国的市场经济走到今天,应该反思了,应该重建道德信任。古语说得好: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百年基业是信任的基业,是良心的基业;百年基业是能力的基业,是真正创造福祉的基业。不是变着戏法敛财的基业,更不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基业。
  
  培训必须讲时效、实效
  
  企业培训是战前准备,要有的放矢,要训完可用,要有直接效果,而不只是观念、知识体系的培训。观念、知识体系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是设计管理体系的基础,但是,他们不是解决方案,更不是操作手册,也不是作业标准。一线的战争,就是让参谋告诉士兵、团队,这场仗怎么打,怎么配合,在新的环境下新的技术平台下,你的策略是什么路线图是什么。
  
  把老子、孔子搬到企业培训中,算是思想教育吧。普遍的行为准则是社会教育的内容,而不是企业培训的责任。关于价值观念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见成效的,也不是一年两年可以有所建树的。百年育人是社会责任,不是企业责任。企业的管理制度可以演绎这些观念,但是没有必要耳提面命地教授这些观念。
  
  选择合适的培训师
  
  其实企业做培训不一定要找大牌,但一定要选择真正优秀的老师。可拿大牌的老师的价钱,请优质的老师,这样既能保证培训效果,又可以跟培训机构提更多的要求。
  
  小企业要注意培训成果的传播和共享。有些好的课程可以让一部分员工先学习,学习完之后回到企业讲给没有受训的员工听,至少要讲出1/2的内容,并且把听课的笔记存档并以电邮或内部网站公布的形式传播给其他的人。这种做法,有的公司称之为“转培训”。
  
  培训师要定位清晰
  
  培训师虽然也叫“师”,但因其商业化的行为应该与社会意义的“师”有所区别。培训师是社会分工的一个职业,它承袭不了传统“师”的道德地位与导师地位,应该是原有企业分工的外部化,如同事务所中的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是社会再分工的一个职业,是伴随社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种进步要求而产生的新职业。所以,我们切忌自高自大,以为挂上了培训师的名称,就具有导师的社会地位,或者具有了拨云见雾、指点迷津的智慧,而那些在台下听课的人都是一群迷失的羔羊,等待摩西领着走出埃及。
  
  培训师要把培训分为两种:一是操作层面的培训,一是决策层面的培训。
  
  流程、程序、标准、团队合作、沟通技巧、制度规范,都是操作层面的培训,涉及到执行效果,要实在、要落地。在这里,培训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技能训练的设计者、指导者。对于决策层面的培训,准确地讲应该是“形势报告会”与“专题研讨报告”,更像个参谋的角色。
  
  决策层来听课,不会只是亦步亦趋跟着培训师。他想打通自己思想中的某些逻辑,来借鉴一些新的观念和理论,或者想确认某些判断,来扩充一些专题知识,或者根本没有明确的目的,就是想扫描一下理论动态、现实形式。所以,他们的听课有时是一种俯视地打量,而不是仰望着吸收。这时,培训师就要认清自己的定位,做好教练或者参谋的角色。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