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毕业生职业指导: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1-1-26 11:22:05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在就业问题中职业指导研究又是重中之重。如何开展和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由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数量已达到1790多所,这些高等学校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各自的发展方向和学生培养目标,因此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应该各有侧重。
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基本情况
机构设置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基本上实行统招统分的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必须纳入国家的整体计划,而从高校负责毕业生就业的机构是“学生分配办公室”、“毕业生分配科”等也可看出毕业生就业的计划经济特征。进入90年代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化步伐的加快,教育部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中指出,应将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大多数学生将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导下,通过人才劳务市场进行自主择业。在此背景下,“就业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这样的机构便在高校中应运而生。
中国经济的市场化也反映在教育改革中,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一些院校开始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工作重心逐渐向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辅导转变,就业机构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更名,有的学校直接引入职业发展的概念,取消了“就业指导中心”,代之以“学生就业服务和职业发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复旦大学)、“学生发展服务联合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有的学校则在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下成立了职业规划工作室或类似的机构(如北京大学)。有的学校负责学生就业的机构名称仍是“就业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但在工作职能上做了很大改变,这些机构不仅仅关注学生如何就业,还关注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如清华大学),中心的职能包括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进行成才辅导与教育,为学生提供更深入和系统、个性化的生涯辅导。
工作内容
关于职业指导除传统的就业指导外,还包括如下工作内容:
测评
测评是帮助学生了解个人能力水平及倾向、个性特点和行为特征等方面素质的重要手段,很多高校的就业中心购置了测评系统为学生进行测评以帮助学生自我认知。“测评”一词有两层含义,即“测”与“评”两个方面,从“评”的层面来看,参加测评的同学多数只能从电脑中打出各自的《基本分析报告》和《职业发展报告》,而当学生需要对测评结果进行深度交流时,学校的工作人员往往因受到专业知识的局限,无法为学生提供更进一步的服务。
开设课程
职业指导的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开设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以选修课居多,课程名称多为“职业发展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等,由专业老师或就业中心的老师授课。另外一类课程是网络课程,2004年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和航天四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推出“全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卫星专网”项目。该项目主要邀请国内外的就业指导专家、著名学者教授、成功企业家、跨国公司高级经理人等各界知名人士,针对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困扰,系统剖析社会就业热点,讲授大学生就业知识,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所讲授内容划分为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素质培养、择业创业技巧、名人名家讲堂、认证考试剖析、知名企业舞台、高校联合行动七大模块,目前已有70多所院校加入该网。
提供生涯教育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书籍、杂志和报刊及多媒体资料,内容集中在就业指导、求职训练、心理咨询、名人传记、职业适应等内容,部分高校依托本校的图书馆开设“职业指导专架”,也有学校在就业指导中心开设资料室,通过网站提供相关资料也是比较普遍的方式。
讲座或论坛
学校邀请行业代表讲授行业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相关职业、行业、或特定公司企业文化的了解。讲座和论坛是过去高校开展就业指导的主要途径,借助这种途径开展职业指导主要是在内容上进行了拓展,内容不仅局限于就业技巧和政策,同时包括职业、行业发展的动态。
工作坊(workshop)
工作坊(workshop)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为学生进行团体职业辅导的方式,一般由十几位或更多的参与者与嘉宾组成的团体进行交流分享活动,强调个人参与,互动性比较强。目前在大学生中经常举办的工作坊有模拟面试工作坊、就业咨询工作坊、性格兴趣探索工作坊和简历指导工作坊等几类。
行业训练或素质拓展训练
行业训练是学校邀请各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与学校联合举办某一类型的行为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拓展训练主要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潜能,以专业化咨询、拓展训练满足学生进行自我探讨、追求自我发展的需求。复旦大学在此方面进行了较多探索,如素质拓展训练方面,学校开展了决策能力团体辅导、人际沟通团体辅导、职业价值观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
高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职业指导理论基础薄弱
职业指导在高等院校还是新生事物,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部和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为了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分别从美国、台湾、香港等地邀请专家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并组织了部分工作人员到香港、美国、英国等地的院校学习,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指导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尽管如此,目前多数高校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仍处于借鉴阶段,也就是复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指导经验,动机当然没错,只是在此过程中可能产生消化不良、水土不服这类问题。中国有自己特定的国情,在经济发展阶段、文化理念以及制度运行的环境上与西方发达国家都有差异,职业指导并非单纯的技能指导,而是需要深厚的理论支撑。单从这一点看,职业指导任重道远。
“三多三少”
目前看来,在高校开展职业指导的具体工作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指导形式上,知识传授多,技能培养少。在职业指导的形式方面,利用讲座和课程的方式开展职业指导在高校中较为普遍。至于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团体辅导、拓展训练等方式开展,受众面小、有针对性,对组织与参与者都有较高的要求,一些高校囿于人员的限制,较少组织这类活动。高校开展职业指导不仅是要求学生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也应强调对学生信息采集与处理的技能、职业生涯规划的技能、职业生涯决策的技能等多方面技能的培养。知识通过思考,技能通过实践才能内化成为自身稳定的素养,高校应创造条件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二是指导信息上,就业信息多,职业信息少。在职业指导的信息方面,高校组织的活动和提供的信息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就业政策、面试、简历等有关择业技巧的信息,职业生涯规划流程、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等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信息,性格与兴趣探索等有关自我认知的信息。对职业分类、行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却少有顾及。这主要与有关职业和行业可使用的信息少有关。
三是指导人员的构成上,校内教师多,社会专业人士少。职业指导的人员构成方面,参与大学生职业指导的主力军是高校老师,考虑到我国高等院校的人事结构特点,多数老师的个人经历都是“从一个校门进入另一个校门”。这些老师对职业、行业的发展情况多来自于文字资料、他人经验等间接渠道,而不是来自于个人体验的直接渠道,显而易见,主要通过这类老师为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是有所欠缺的。整合社会资源让更多的有工作阅历的人进入高校的职业指导系统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职业指导队伍不稳定
目前在多数高校,为学生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是由政工队伍主要承担的,这支队伍的高流动性不利于队伍的稳定和建设。虽然部分院校十分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但是这支队伍的稳定性在现实学校人事制度下却无法得到保障。职业指导是一份需要不断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的工作,职业指导师的成长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锻炼。但在高校中却经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当一名职业指导师还未能进入成熟期或刚刚进入成熟期,他便离开了职业指导的队伍,显而易见,一名处于起步或成长阶段的职业指导师与一名成熟的职业指导师对于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贡献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高校职业指导的队伍的构成长期是由起步或成长阶段的职业指导师为主要成员的,很可能使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长期处于同一水平,无法有质的提高。
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加强理论研究
近年来关于高校职业指导的研究文章有很多,这些文章多集中在对高校开展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国外职业指导理论介绍、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办法等方面的研究,对职业指导理论的研究还很欠缺。目前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也多是在借鉴国外职业指导理论来指导国内工作的实践。教育部门应组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紧密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职业稳定和职业发展的问题,打破学科界线,相互融合渗透,推动大学生职业指导理论水平的提高。另外一方面,目前从事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也应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开展有关课题的研究,以带动理论水平的提高。在这个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到院校间的差异,研究适合不同类型高校的职业指导方法。
丰富指导形式与深化指导内容
我国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负担就很沉重,他们的生活经历多是“学校——家庭”这样的两点一线,基本谈不上对职业的认知和体验。他们在选择专业教育时多以能否考上某学校或某专业作为决策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对个人兴趣、技能和价值观的了解和对职业的了解多不甚了了。大学阶段是专业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要强化对职业信息的了解和对职业的适度体验,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整合多方资源,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职业。
职业指导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高校不是职业指导的惟一领域,它只是职业指导中的一个环节,在大学生中开展有效的职业指导需要有多方面的社会配套信息,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学术团体等相关部门必须对各类相关信息及时、科学地整理和发布,例如职业分类、人才测评与职业技能鉴定、社会需求信息的搜集和加工等。
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
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指导是一项新生事物,它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同,但如何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指导工作这一重要课题还需不断探索和实践。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职业技术学校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在原则、方法和途径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有着较完整的理论框架和较完善的工作体系。职业技术学校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的职业指导时间较早,并已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都值得高等院校深入学习,并结合高校的特点探索适合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方式。
中国有句古话,“物之初生,其形必丑”,事物只有发生才能发展,相信随着中国高校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的建设的进展,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一定会很快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