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密”漠视生命
2013-2-27 10:11:27 来源:南方都市报 我要评论()
北京律师董正伟向环保部申请公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法和数据信息,据法制日报报道,近日,环保部以“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公开。遁词登场,引发无数唏嘘之余,亦加剧了民众想象。或正因为数据被归入国家秘密,土地污染话题所带来的生存危机感,从未像这两天如此明显。
土地污染关系重大,调查数据直观呈现污染现状,本可藉此从长计议,提出应对之策。当前环保部对数据秘而不宣,民众无从知晓污染现状,亦缺乏土地污染防治常识,于“环境敏感期”的中国社会而言,这是一个遗憾,无疑也会助长民众的焦虑情绪。
两年前,由环保部发起的我国有史以来最大、最全面的土壤污染调查得以完成,尽管有官员曾承诺,一旦结果出来将第一时间向新闻媒体公布,然而时至今日,民众对土地污染的了解仍仅限于零星的新闻报道。土地污染数据信息关系普通民众的生存,让民众知晓污染状况,是为满足公众的知情需要,另外从功利的角度看,适当的公开显然亦是治理的必要前提。鉴于此,环保部难免要经受考问。
数据信息何以成为国家秘密,一种解读认为,土壤污染数据确实较为敏感,可能会引起一些社会问题,然而,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的一次采访中,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指导组专家、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万洪富也曾对数据迟迟不公开感到疑惑,并表示,“结果其实没有那么恐怖,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公开”。
数据信息不及时公开,势必加剧舆论的灰色想象,@人民日报质疑颇具代表性:“是涉及秘密不便公开,还是担心引起不满不敢公开?”事实上,从有限的数据来看,也印证了当前的焦虑,中国作为全球土壤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环保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早在2006年,据不完全调查,中国受污染的耕地就约有1.5亿亩,占18亿亩耕地的8.3%。土地污染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国土资源部曾公开表示,中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到重金属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尽管有数据支持,但因为土地污染自身的特殊性———它和空气、水污染不一样,是以一种看不见的方式来进行。有媒体调侃:“水和空气对土壤说,我们都招了,你还装什么蒜?”事实上正道出了土地污染被忽视的深层次原因。民众对土地污染的感知,多依赖于突发的重金属污染事故,以及那些骇人听闻但相距遥远的癌症村。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普通民众对来自脚下土地的危险往往一无所知,也正因为如此,对土地污染更应提高警惕。
局部的突发事故和普遍的公共危机大不相同,如此看来,环保部拒绝公开数据信息又有了另外一种考虑,全面的土地污染数据信息一旦公开,无疑让土地污染这一曾经作为“他们的遭遇”变成“大家的危机”,继而成为突出的公共议题。过去,用区域的眼光看待土地污染,解决问题的努力难免会和经济发展产生冲突,由此遭遇的利益牵绊可见一斑。当然,当土地污染成为一种公共危机,它仍将遭遇各种利益牵绊,比如有专家就提及,土地污染涉及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安全问题。然而,当无数胆战心惊地活着的人对危机感同身受的时候,也将是一个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社会改过自新的时候,彼时,开展治理的呼声必然会压倒狭隘的发展诉求。
无须赘言土地污染涉及公共利益,民众知情权的重要性,摆在眼前的是对土地污染的认识和治理问题。恰如新华社评论所言,“公开与否改变不了污染状况,但官民共同努力治污方是上策。”早在2011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土壤污染问题被列入四项“突出环境问题”之中。合作治理的前提是对问题信息的适当呈现,如果土地污染数据一概被视为国家秘密,那么问题也必将以国家秘密的方式存在,长此以往,不仅是对公民权益也将是对生命尊严的漠视。
土地污染关系重大,调查数据直观呈现污染现状,本可藉此从长计议,提出应对之策。当前环保部对数据秘而不宣,民众无从知晓污染现状,亦缺乏土地污染防治常识,于“环境敏感期”的中国社会而言,这是一个遗憾,无疑也会助长民众的焦虑情绪。
两年前,由环保部发起的我国有史以来最大、最全面的土壤污染调查得以完成,尽管有官员曾承诺,一旦结果出来将第一时间向新闻媒体公布,然而时至今日,民众对土地污染的了解仍仅限于零星的新闻报道。土地污染数据信息关系普通民众的生存,让民众知晓污染状况,是为满足公众的知情需要,另外从功利的角度看,适当的公开显然亦是治理的必要前提。鉴于此,环保部难免要经受考问。
数据信息何以成为国家秘密,一种解读认为,土壤污染数据确实较为敏感,可能会引起一些社会问题,然而,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的一次采访中,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指导组专家、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万洪富也曾对数据迟迟不公开感到疑惑,并表示,“结果其实没有那么恐怖,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公开”。
数据信息不及时公开,势必加剧舆论的灰色想象,@人民日报质疑颇具代表性:“是涉及秘密不便公开,还是担心引起不满不敢公开?”事实上,从有限的数据来看,也印证了当前的焦虑,中国作为全球土壤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环保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早在2006年,据不完全调查,中国受污染的耕地就约有1.5亿亩,占18亿亩耕地的8.3%。土地污染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国土资源部曾公开表示,中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到重金属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尽管有数据支持,但因为土地污染自身的特殊性———它和空气、水污染不一样,是以一种看不见的方式来进行。有媒体调侃:“水和空气对土壤说,我们都招了,你还装什么蒜?”事实上正道出了土地污染被忽视的深层次原因。民众对土地污染的感知,多依赖于突发的重金属污染事故,以及那些骇人听闻但相距遥远的癌症村。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普通民众对来自脚下土地的危险往往一无所知,也正因为如此,对土地污染更应提高警惕。
局部的突发事故和普遍的公共危机大不相同,如此看来,环保部拒绝公开数据信息又有了另外一种考虑,全面的土地污染数据信息一旦公开,无疑让土地污染这一曾经作为“他们的遭遇”变成“大家的危机”,继而成为突出的公共议题。过去,用区域的眼光看待土地污染,解决问题的努力难免会和经济发展产生冲突,由此遭遇的利益牵绊可见一斑。当然,当土地污染成为一种公共危机,它仍将遭遇各种利益牵绊,比如有专家就提及,土地污染涉及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安全问题。然而,当无数胆战心惊地活着的人对危机感同身受的时候,也将是一个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社会改过自新的时候,彼时,开展治理的呼声必然会压倒狭隘的发展诉求。
无须赘言土地污染涉及公共利益,民众知情权的重要性,摆在眼前的是对土地污染的认识和治理问题。恰如新华社评论所言,“公开与否改变不了污染状况,但官民共同努力治污方是上策。”早在2011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土壤污染问题被列入四项“突出环境问题”之中。合作治理的前提是对问题信息的适当呈现,如果土地污染数据一概被视为国家秘密,那么问题也必将以国家秘密的方式存在,长此以往,不仅是对公民权益也将是对生命尊严的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