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与人民币的那些事
2012-8-29 10:26:30 来源:东方早报-文化 我要评论()
“用鲜血润滑机器”
上海印绸厂是一家老牌国营企业,计划经济年代,厂长只是计划的执行者,厂长陈德纯对于原料和产品没有支配权,连盖个厕所都要请上级审批。印绸厂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丝绸边角料,这些东西通常都被作为废料以十几元一吨的价钱卖给废品公司。陈德纯觉得非常可惜,于是他组织人员把丝绸边角料拼接成精美手绢卖给外国人,定价10元的手绢一个月就卖出了300多条,印绸厂获利1000多元。陈德纯把这些人民币作为奖金,一部分奖励用额外时间生产手绢的工人,另一部分奖励超额完成计划生产任务的人。
不久,陈德纯私自安排生产销售的行为被举报到了上级。巨大的压力下,陈德纯没有退缩,就在即将被带走审查的时候,他向全厂职工发表了演讲,在演讲中他大声呼吁:要用鲜血做润滑剂,使锈蚀的机器能够转动起来,无论如何,血总是热的。
陈志雄的烂鱼塘
1978年11月28日傍晚,广东省肇庆地区高要县的沙浦公社沙一大队社员陈志雄来到大队党支部书记梁新家,想要以1000元人民币承包村南边的8亩鱼塘。在30年前,这件今天看来平常的事情足以让陈志雄拿出誓死的决心,因为这是破坏制度的大事。尽管陈志雄执意要承包的鱼塘被当地人称为“烂塘”,不仅常年入不敷出还要占用人力看管。
为了说服梁新,陈志雄拿出小心收好的一张《人民日报》,指出上面一则报道:广西的一个地方将集体的猪分给社员家庭饲养,每个家庭可以“交售一头,还可自宰一头”,自宰的这一头可以归社员所有,卖了钱也可以归自己所有。1979年4月,梁新终于下定决心支持陈志雄,陈志雄承诺每年上交给集体1700元人民币,顺利承包了这片鱼塘。陈志雄承包鱼塘不到40天,就凭借娴熟的养鱼技巧和经商头脑,挣到了2700元。
宗福先的“三十六条腿”
1978年,批判“文革”的话剧《于无声处》受到表彰,一个月前还在担心因此坐牢的业余编剧宗福先得到了1000元奖金,当时他的月工资只有39元6角6分,他拿着这笔巨款办了10桌婚宴,买了“三十六条腿”。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上海,如果没有“三十六条腿”,谁也别想把姑娘娶进门,男方要置办大床和配套的床头柜,还有五斗柜、大衣柜等,加起来至少要凑足三十六条腿。
没有笑容的结婚照
上世纪70年代,上海仪表厂的一位女工,月收入46元,省吃俭用好几个月,决定到当时最贵的王开照相馆拍套结婚照。那时候拍一套结婚照要5块钱,而摄影师却对小两口说:“不许笑!你们是革命的夫妻,为了革命走到一起,你们不知道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吗?你们还笑得出来!”于是这宝贵的5元钱换来的却是一套没有笑容、单调的结婚照。
中国私企第一人
1980年代初,大连一家小小的私人照相馆里,一位外商找上门来,想与照相馆的老板姜维开展合作。眼看一笔投资从天而降,姜维却发现自己被一条无可撼动的规定死死捆绑:个人不允许同外商合作!千载难逢的机会被政策阻挡,姜维没有放弃,他要去北京“找政策”,辗转两个月,他终于找到时任国家工商局局长的任仲林。
姜维并不知道,自己要开办的私营企业,已经近30年没有出现在新中国的土地上了,姜维竟想凭一己之力改写历史,谈何容易?就在姜维打算放弃、离开北京的时候,他的住处突然来了一位客人,这个人就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儿子胡德平。
1984年11月9日,中央经贸部通知姜维,经国务院特批,他可以开办私营公司,予以发放经营牌照。日后,姜维才知道,在各部门争论不休、僵持不下的时候,是胡耀邦的一句“让他试一下嘛”最终定夺,使姜维成为了中国私企第一人。而对中国千千万万日后从事私营经济的人来说,姜维的这张执照无疑是对他们所拥有权利的合法化证明。
上海印绸厂是一家老牌国营企业,计划经济年代,厂长只是计划的执行者,厂长陈德纯对于原料和产品没有支配权,连盖个厕所都要请上级审批。印绸厂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丝绸边角料,这些东西通常都被作为废料以十几元一吨的价钱卖给废品公司。陈德纯觉得非常可惜,于是他组织人员把丝绸边角料拼接成精美手绢卖给外国人,定价10元的手绢一个月就卖出了300多条,印绸厂获利1000多元。陈德纯把这些人民币作为奖金,一部分奖励用额外时间生产手绢的工人,另一部分奖励超额完成计划生产任务的人。
不久,陈德纯私自安排生产销售的行为被举报到了上级。巨大的压力下,陈德纯没有退缩,就在即将被带走审查的时候,他向全厂职工发表了演讲,在演讲中他大声呼吁:要用鲜血做润滑剂,使锈蚀的机器能够转动起来,无论如何,血总是热的。
陈志雄的烂鱼塘
1978年11月28日傍晚,广东省肇庆地区高要县的沙浦公社沙一大队社员陈志雄来到大队党支部书记梁新家,想要以1000元人民币承包村南边的8亩鱼塘。在30年前,这件今天看来平常的事情足以让陈志雄拿出誓死的决心,因为这是破坏制度的大事。尽管陈志雄执意要承包的鱼塘被当地人称为“烂塘”,不仅常年入不敷出还要占用人力看管。
为了说服梁新,陈志雄拿出小心收好的一张《人民日报》,指出上面一则报道:广西的一个地方将集体的猪分给社员家庭饲养,每个家庭可以“交售一头,还可自宰一头”,自宰的这一头可以归社员所有,卖了钱也可以归自己所有。1979年4月,梁新终于下定决心支持陈志雄,陈志雄承诺每年上交给集体1700元人民币,顺利承包了这片鱼塘。陈志雄承包鱼塘不到40天,就凭借娴熟的养鱼技巧和经商头脑,挣到了2700元。
宗福先的“三十六条腿”
1978年,批判“文革”的话剧《于无声处》受到表彰,一个月前还在担心因此坐牢的业余编剧宗福先得到了1000元奖金,当时他的月工资只有39元6角6分,他拿着这笔巨款办了10桌婚宴,买了“三十六条腿”。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上海,如果没有“三十六条腿”,谁也别想把姑娘娶进门,男方要置办大床和配套的床头柜,还有五斗柜、大衣柜等,加起来至少要凑足三十六条腿。
没有笑容的结婚照
上世纪70年代,上海仪表厂的一位女工,月收入46元,省吃俭用好几个月,决定到当时最贵的王开照相馆拍套结婚照。那时候拍一套结婚照要5块钱,而摄影师却对小两口说:“不许笑!你们是革命的夫妻,为了革命走到一起,你们不知道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吗?你们还笑得出来!”于是这宝贵的5元钱换来的却是一套没有笑容、单调的结婚照。
中国私企第一人
1980年代初,大连一家小小的私人照相馆里,一位外商找上门来,想与照相馆的老板姜维开展合作。眼看一笔投资从天而降,姜维却发现自己被一条无可撼动的规定死死捆绑:个人不允许同外商合作!千载难逢的机会被政策阻挡,姜维没有放弃,他要去北京“找政策”,辗转两个月,他终于找到时任国家工商局局长的任仲林。
姜维并不知道,自己要开办的私营企业,已经近30年没有出现在新中国的土地上了,姜维竟想凭一己之力改写历史,谈何容易?就在姜维打算放弃、离开北京的时候,他的住处突然来了一位客人,这个人就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儿子胡德平。
1984年11月9日,中央经贸部通知姜维,经国务院特批,他可以开办私营公司,予以发放经营牌照。日后,姜维才知道,在各部门争论不休、僵持不下的时候,是胡耀邦的一句“让他试一下嘛”最终定夺,使姜维成为了中国私企第一人。而对中国千千万万日后从事私营经济的人来说,姜维的这张执照无疑是对他们所拥有权利的合法化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