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青年,如何起飞?
2011-4-1 11:30:16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要评论()
在英国,他们被称为“尼特族”,不上学,不就业,也不接受职业训练。在美国,他们被称作“回巢族”,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搬回家与父母同住。在日本,他们被称作“飞特族”,即没有固定职业、从事临时工作的年轻人。
放眼全球,大批青年失业不仅成为引发中东和北非局势动荡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导致欧美国家竞争力下降。如何为年轻人提供发挥所长的空间,已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就业难题
穆萨.萨勒希今年18岁,家住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他曾学做电工,但已经一年多没有工作。“我每天花好几个小时和朋友们踢球,”他说。
多数失业或尚未找到工作的同龄人并不像萨勒希那样有心思玩乐。在英国北爱尔兰地区贝尔法斯特,19岁的德克兰?马奎尔3周内应聘了15份工作,无一回音。“我可能考虑移民,但没钱,”他说,“太让人泄气了。”
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年轻人失业的几率是其他年龄段成年人的3倍;中东和北非地区青年失业率为24%。
难以就业或找不到合适职位让不少年轻人不满。去年,英国大学生数次集会,抗议政府同意上调学费,执政党保守党总部和王储查尔斯夫妇的专车均成为袭击对象。类似情景也在欧洲大陆和美国上演。
更多人选择沉默,继续努力寻找工作。但其中一些人因为频频受挫,最终只能选择放弃。26岁的桑迪?布朗大学毕业,住在纽约布鲁克林,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已失业7个月。“我曾是曼哈顿一家药店的经理,但他们把我裁掉,”布朗说,“我四处找工作,却一无所获,好像我的学位证书一点用也没有。”
国际劳工组织统计56个国家的就业数据后发现,2010年,这些国家15岁至24岁失业者人数减少200万至7800万人左右。“一开始我们以为这是好事,似乎年轻人在劳动力市场的境遇得到改善,”国际劳工组织经济学家史蒂文?卡普索斯说,“然而,我们随即意识到,劳动力参与率在下降。不少年轻人放弃(找工作)了。”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0年12月公布数据显示,在这一组织34个成员中,至少1670万年轻人没有工作、没有上学或接受职业培训,其中1000万已经放弃找工作。
社会原因
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并不都是他们自己的错,社会本身也存在问题。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西方国家纷纷提高最低退休年龄。这意味着,年纪较长者将更长时间占据好职位,而他们退休时,养老金负担将不可避免地落在人数较少的年轻一代身上,如意大利前总理朱利亚诺?阿毛诺所说:“老一代吃掉了年轻一代的未来。”
美国乔治敦大学公共政策教授哈里?J?霍尔泽在新书《好工作都去哪儿了?》中写道,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一般劳动者无法胜任高收入工作,低收入工作又无法让他们获得足够收入应付日常开支。
过去,一个美国中学毕业生可以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而现在,这类工作已交由机器完成,或外包到海外。
也有不少人乐观认为,随着西方国家走出金融危机,年轻人就业难的状况将得到改善。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生的“婴儿潮”一代开始退休,对年轻劳动力的需求将增加。“我认为情况将改变,雇主会排着队招聘年轻人,”国际工会组织秘书长菲利普?J?詹宁斯说。
然而,对长时间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来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尽管从统计数字来看,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已于2009年夏天结束,但青年失业率仍居高不下。在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2010年底,16岁至24岁青年失业率为18%。更糟糕的是,即使经济真正复苏,企业也倾向于聘用刚毕业的学生,而不是失业者。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商学院的保拉?圭利亚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安东尼奥?斯匹林贝戈在2009年合作撰写的报告中指出,经济衰退不但影响收入,还会对就业者的心理造成影响。
“在经济衰退中成长的人倾向于认为,生活中的成功,更多来自运气,而不是努力,”报告中说。
解决方式
青年失业问题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企业重视。在今年瑞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会场内外都能听到关于如何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讨论。去年12月,美国投资机构百仕通集团和CNBC电视台也在英国伦敦组织专家讨论青年失业。
“治愈”青年失业的最好方式是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雇主为满足市场需求只能加大招聘力度,但这几乎难以实现。“如果我们知道如何确保经济持续走在正确轨道上,我们早已赢得诺贝尔奖了,”世界银行青年发展专家文迪?坎宁安说。
一些推崇自由市场的经济学家将青年高失业率现象归咎于政府的保障措施。他们认为,较高的最低工资标准以及过度保护在职员工权益推高企业聘用成本,使年轻人难以获得机会积累工作经验,从而引发恶性循环。
不过,这一观点并未获得太多认可。英国和新西兰政府选择在金融危机期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过去两年,在保障在职员工制度方面更为严格的德国和奥地利,劳动力市场健康程度优于规定相对宽松的美国。
国际劳工组织在2009年的一份报告中警告说,由于受保障程度低于年纪较长的在职者,年轻人在经济不景气时往往成为企业裁员的首选。
一些针对青年失业状况的研究认为,让年轻人接受更多教育并不总能取得成效。但在美国和欧洲大部分地区,年轻人无法获得足够教育是导致他们找不到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美国,受教育程度较低年轻人的失业率是受教育程度较高同龄人的4.6倍。
另一方面,世界银行的调查结果表明,传统的假期职业培训计划虽然受欢迎,但并非提高青年就业率的最好方式。坎宁安认为,这些培训计划“设立时通常缺乏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良好理解,很快便遭到淘汰”。
群策群力
既然难以借助改善整体经济状况解决青年失业问题,不少经济学家着眼于微观层面的解决方案,如鼓励企业设立面对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培训项目,帮助年轻人从学校顺利过渡至工作岗位。
在一些国家,学徒制引起越来越多人重视。这一古老制度的优点在于,年轻人可以逐渐从学习过渡到工作。德国和奥地利在蓝领工作岗位引入类似项目,两国的年轻人在金融危机期间的就业情形因此优于其他国家同龄人。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德国2010年的青年失业率为13.9%,远低于欧洲平均水平21.2%和美国的21%。
荷兰等国则鼓励大学生在读书期间积累工作经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负责就业、劳工和社会事务部门的官员斯特法诺?斯卡尔佩塔说,荷兰的青年失业率仅为11.2%,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七成年龄介于20岁和24岁之间的年轻人有一定工作经验;而在意大利和葡萄牙的年轻人中,这一比例仅为10%左右。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眼下正在实施一个名为“工作影子”的项目,帮助中学生提前熟悉毕业后的工作环境。随着项目实施,这家企业的高管们逐渐意识到这是一项相当有挑战性的工作。
“不久前,3个中学生跟着我。我问他们中学毕业后想干什么,其中两个人根本没想过,”电话电报公司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查伦?F?莱克说,“一个女孩说她想教书,但得知需要进一步深造才能教书让她感到惊讶。她甚至不知道需要上大学。”
一些人则将目光放在鼓励年轻人创业上。迈阿密大学于2008年启动一个鼓励学生创业的项目后,这所大学的在校生和毕业生迄今共创办45家公司,涵盖养殖、科技、音乐等多个领域。
迈阿密大学的实践引起百仕通集团首席执行官斯蒂芬?施瓦茨曼的注意。百仕通慈善基金会去年与一些大学合作在美国密歇根州启动鼓励创业项目,并计划今后5年内投入5000万美元在更多地区开展类似项目。
也许很难“根治”青年失业问题,但只要政府、企业、教育工作者以及青年失业者共同努力,这一问题仍有望得到相当大程度缓解。所幸社会各界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正如人力资源雇佣与管理服务商美国万宝盛华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弗里?A?约雷斯所说:“如果我们不立即行动,青年失业问题将成为未来10年的传染病。在这一问题上,你不能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