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垃圾”受年轻人喜欢“圈套营销”走红网络
2011-4-18 11:20:30 来源:文汇报 我要评论()
这种花小钱买惊喜的体验,迎合了年轻人的好奇心;业内人士提醒,在购买这些“内容不详”商品时,要提防以次充好的欺诈行为。
“打开包裹,你收到的或许是一个不错的玩具、一件好用的工具、一本好看的书;也很有可能是你根本看不上眼的随便什么东东。”这则不知道卖什么的广告,眼下正在国内购物网站上流行。不知所云的背后,是一种名为“极品垃圾”的商品。“宝贝照片”上是黑色垃圾袋一样的包装,还特意注明“内容不详”,商家也绝对不会透露“垃圾”的构成到底是什么。尽管不知道买到的会是什么,但就10多块钱一包的“垃圾”,还是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看似不明示不告知、操作很不规范的“圈套营销”成了消费者追捧的时尚。
记者看到在某购物网站上,类似的“垃圾”商品,标价从19.9元到99.9元不等,也有999.9元的“巨无霸垃圾”。那么,这些“垃圾袋”中究竟装了些什么?出于好奇,记者点开网页的顾客评价详情。原来,店家销售的并不是真正的垃圾,而是将店中的过季商品打包销售,类似常见的“清仓大甩卖”。但由于噱头够足、价格低廉,这样别具创意的营销思路使得“极品垃圾”的销量相当不错。
“这些天情绪低落,买包‘垃圾’,期待一下惊喜。”有消费者在“垃圾”商品的页面留言坦白购买“垃圾”商品的心态。再看看那些买了“极品垃圾”的顾客,纷纷在网上秀出自己收到的“垃圾”。有手工布偶、声控蜡烛、衣柜分隔栏、纸巾套等各式杂货。一包“极品垃圾”中真正实用的东西也许不多,但很多顾客尤其是年轻人觉得购买“垃圾”图的就是个惊喜新奇。于是,不少店家为保持“垃圾”的神秘感,还采取限购方式,每人每次只限购买3件以内。同时,店家还表示,“垃圾袋”中的产品会定期更换,以保证消费者隔断时间所购买的东西与之前不同。
标榜“垃圾”的营销新思路,追根溯源是某国的“极客”网站。当时该“极客”网站通过这种方式免费送出过季或者淘汰的东西,以达到吸引网站流量的目的。这样的营销方式,不仅给顾客带来新鲜感,同时也解决了自身商品流转问题。而网络购物备受年轻人追捧的“垃圾”商品,正是这种营销方式的升级。消费的不是实体物品,而是花钱买心跳的过程。消费者追捧的并不是“垃圾袋”中的“垃圾”,而是那种花小钱买惊喜的体验,迎合了现在年轻人的好奇心。
当然,网上也有一些质疑声,认为这样“内容不详”的商品,在购买时充满了未知数,卖家会不会以次充好来欺骗消费者。某购物网站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新型的促销手段由于存在一定风险,所以在购买前最好与店主有一定协议,避免发生交易纠纷。该负责人提醒消费者,不要盲目跟风,要根据自己的承受力购买。虽然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放弃了对商品种类和内容的知情权,但如果收到的商品和实际付出价格相差30%以上,那么消费者有权要求卖家更换或者退货。另外,如果收到了次品和质量不过关的产品,消费者也是有权要求退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