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推荐 >> 特别推荐 >> 自由区 >> 列表 >> 正文
开罗:广场上的空地
2012-9-19 10:43:16    来源:译言    我要评论(
  要怎样开头呢?从一个细节开始好了:警察们守在美国驻埃及大使馆前,示威者们则背靠着解放广场。两者之间的距离是不定的——当示威者汹涌向前投掷石块时,警察会下令喷射催泪瓦斯驱退人群。但一切仅止于此。似乎双方都无意拼个输赢,也很难看出这次冲突背后,是否还有着更大的企图。
  
  这两派势力都向公众开放。在这个下午,任何人都可以从后方加入,因为人人都紧盯着双方之间的无人空地。小贩们前后游走,在两边叫卖着同样的花生,面包,咖啡和茶。到处都是围观群众,不过鉴于有很多生意人因这次事件而被迫早早关门,警察的支持者们要穿得体面一些。
  
  我在警察支持者中和一位埃及人聊起来,他告诉我他的银行今天一点半就放工了。他大约三十岁,穿着细条纹的西装。“我并不支持示威,”这位银行雇员对我说,“用电影侮辱伊斯兰教当然很糟糕。示威是对的,但不应该有任何暴力行为。”他的两名同事站在五十尺外,用面巾纸遮住鼻子以躲避催泪瓦斯。
  
  他环视着我们四周的中央治安部队官兵。他们身着全黑制服,比起开罗的街警们,想来他们应该会有更多的训练和任务,实情不得而知,他们也并没有并入部队或体制内。有人戴着头盔手持盾牌,有人戴着棒球帽,还有人的头上什么都没有。六七个人坐在路边喝着从小贩那买来的咖啡。几个幸运儿有催泪瓦斯枪加持,不过绝大部分人们只是在用地上捡来的石块开战。它们是这场无目的战役的决定性武器:示威者们向警察投掷石块,警察们收集石块再扔回去——这样的僵持长达几个小时。几乎没人被砸到。
  
  我花了不到十分钟就把示威人群绕了一圈。这边的投石手,小贩和围观群众都比对面要多,每过一会儿,一枚催泪弹就从天而降,人们争先恐后地逃离那嘶嘶四溢的白色浓烟。似乎没人在意我是美国人,这是双方的另一个共同点:虽然一方在保卫美国使馆,另一方看起来是在袭击它,但双方都倾向于忽略游走在他们之间的任何正牌美国人,今天所有的对话也都是由我发起。也许他们更希望保持住应有的神秘感和距离感。
  
  这次示威要归咎于电影《穆斯林的无知》的预告片。这部电影的制作横跨了半个地球,且丑化了先知穆罕默德。每当我发起对话,最后总会问他们:你看过这部影片么?答案永远是没有。一个年轻人告诉我,“我没办法去看一部这么下流的影片。”其他人解释说,他们没有时间,无法上线,或者已经从别人那里听得够多了。
  
  对于这部的确恶毒而具有冒犯性的电影来说,这也许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但当我环游整个城市时,此间的天差地别却足以让我迷惑不解。在解放广场之外,很少有人关心这次的事件。事实上,人们对武装示威的怨言比对影片本身还要多。
  
  所以我们该怎样透过现象看本质呢?我认为,第一步,应该区别对待发生在埃及和利比亚的事件。这两起事件之间的联系看起来十分明显,于是人们本能地将它们归咎于阿拉伯之春的连锁冲击,但其实这两起事件的本质非常不同。在开罗,美国使馆的外墙被攻破后,示威者们只是象征性地夺走了美国国旗,权当做暴乱的胜利果实;而在利比亚,J.ChristopherStevens大使和三名工作人员却在美国驻班加西领事馆中伏击不幸遇害。为什么袭击者选择了班加西,而不是首都的黎波里这个美国使馆大本营?为什么在利比亚这个宗教气氛并不及埃及浓厚的地方,暴力程度反而更加严重?如果这是对侮辱性影片进行的自发回应,为什么他们的武器不是石块或燃烧弹,而是导弹发射器?
  
  “我们认为这是一场有预谋的袭击,”一位驻开罗的外交官告诉我。她指出当时这位大使正在前往班加西进行例行访问的途中,“我们认为袭击者已经计划了好一段时间,他们的目的就是杀害大使。我们不认为袭击者是利比亚军队——他们和美国之间并没有冲突。鉴于利比亚现在如此容易被外国势力所渗透,袭击者甚至可能是外国人。”
  
  我向她了解她对《穆斯林的无知》中默罕默德角色的看法。
  
  “那只是个幌子,”她说,“我认为这起事件和电影之间并没有联系。”
  
  和同我聊过的其他人一样,她也同样惊讶于大使旅途中的薄弱安保措施。“美国大使居然会在没有适当的安全保护下前往那里,这似乎很奇怪。听他们的情报人员说,他们没法弄到情报,也得不到完善的安保。”
  
  在埃及,这种阴谋论似乎并不站得住脚,开头的示威反倒印证了国家安全局势的整体恶化。外交方面首当其冲,自革命爆发以来,已经有以色列,缅甸,沙特阿拉伯和美国四国使馆遭到过示威者的袭击。示威者们通常会把某些远距离事件——如缅甸政府对罗兴亚穆斯林的迫害——作为发动袭击的导火索。同时他们还清楚地认识到,在现在这个穆斯林兄弟会掌权,准备筹划埃及数十年来首次民主选举的特别时期,埃及当局并不愿意使用武力。“现任政府的最大问题是,他们害怕伤到示威者,尤其是在保护外国的时候。”这位外交官告诉我。“这是一项非常民粹主义的举措。”她继续道,“作为‘革命成果’之一,人们现在知道他们有权示威,而防暴警察只会沉默以对。”
  
  对美国人来说,这些事件毫无疑问地让他们的海外任务变得更加与世隔绝。隔离一直是个问题:官员们每隔两三年就轮换国家,有影响力的人物更是屈指可数。Stevens大使算是一个例外:他以前是驻摩洛哥的维和警察,能说流利的阿拉伯语。他极度活跃的姿态,和在参与利比亚国家转型挑战中亲力亲为的态度,都为他赢得了好声誉,也许这就是他决定冒险前往班加西的原因之一。
  
  在“退缩即本能”的现行制度下,美国当局不会不吸取这次教训。这些年来,全世界的美国使馆都加强了防御工事,直至从外面看来和监狱毫无二致。这个下午,在路过美国驻开罗使馆时,我看到工人们正在画着涂鸦的外墙上安装刀片刺网。
  
  在解放广场待了一两个小时后,我终于遇到了一个看过几眼《穆斯林的无知》的人。他叫AhmedRagab,当我遇见他时,他正在广场中心休息,他的面罩扯到了额头以上。他说这部电影不顾事实根据地把穆罕默德塑造成了一个滥交狂,“可是他四十岁才结婚,而且他的妻子比他的年纪还大。”
  
  但是他说,他对开罗市中心发生的一切并不赞同。“我反对示威,”他说,“我不希望人们袭击使馆,但发表看法是必要的。美国人需要知道大多数的穆斯林都不是极端分子,可是像这样的事情总会刺激到他们的紧张神经,我们必须要让他们采取行动,比如说立法——在埃及,制作反基督的影片是违法的。”
  
  这是埃及的年轻人最为矛盾的一面。之前,一个十八岁的男孩对我说,“美国说他们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却不能封杀这部电影,这怎么可能?他们要不就封杀它,要不就别再说自己是最强大的国家这种话了。”
  
  Ragab显得更深思熟虑些。当我告诉他,连奥巴马总统都无法封杀美国人制作的电影时,他说,“美国人有自由,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即使是自由也应该有个限度,你不能为了伤害别人而拍电影。”
  
  他坐在他的摩托车前。他今年24岁,拥有艾因夏姆斯大学的法学学位,却做着夜班送货员的工作,月薪大概两百元,今晚他要从晚上七点工作到第二天早上六点。在开罗,有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依然做着低端的工作。"我找不到律师的工作。"他说。
  
  我问他是否有信仰,他说他每天都会祈祷五次,但还是算不上特别虔诚。尽管如此,他依然认为,在艰难的日子里,宗教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我们什么都没有。"他说,"食物极差,水被污染过,空气很脏,教育一团糟。我们没有奢侈品,也没有被它们毁掉。我们只有信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这里坚持信仰,这就是我们一直拥有的,无法抛弃的信仰。
  
  催泪弹的白气像云朵般飘浮在半空,衣衫褴褛的示威者在广场上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我问他,他是乐观还是悲观主义者。"我当然是乐观主义者,insha'allah,"他说,"可兰经说,福祸必相依。我相信在这一切过去后,我们会过上好日子。"
  
  在他身边,一个名为MustafaIbrahim的年轻人站了出来。"穆斯林就像网球,"他说,“你砸它越狠,它反弹越高。这样的事件只能更加坚定我们的信仰。”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