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解禁自卫权的背后
2014-7-11 10:13:11 来源:南方周末 我要评论()
在日本,“中国威胁”似乎一直与安倍所追求解禁集体自卫权如影随形。在政府的耳濡目染之下,日本报纸总是跟着安倍有意无意地在几乎所有文章中直接或者间接地强化。在日本,反对中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这是非常危险的:日本媒体不是被动接受政府管理,而是主动被政府约束。”加入记者俱乐部和贴身跟随官员,都是日本官方对媒体“软性”控制的主要途径。
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正是利用了日本民众对战争的恐惧心理,将中国塑造成了一个将日本带入战争的主要因素。
2014年7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加了“七七事变”纪念仪式并发表讲话,中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高调出席“七七事变”纪念活动。而日本媒体的一致看法是,中方今后也将会持续这种严厉的状态,“中国威胁”触手可及。
中国的威胁,一直是日本所有报纸“必须写的”主题之一。“左派批评中国威胁,右派也批评中国威胁。”东京新闻记者草菅大说。
“安倍在防务方面一贯喜欢发布坏消息,越恐惧越能说服百姓支持。”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林利说。炒作“中国威胁”,塑造地区紧张的安全形势,是安倍提倡解除对日本集体自卫权禁锢的主要原因。
而日本媒体,早已在自觉或不自觉间,成为安倍实现个人政治理想的重要注脚。
“不安倍增”
“经常和安倍一起坐车、吃饭的记者,怎么会反对他呢?”
2014年7月1日下午4点55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推特中发了一条消息:“我将在任何情况下,捍卫和平、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基于此,今天内阁批准了新的安全发展政策。”
5分钟后,日本政府召开临时内阁会议。当晚6点,安倍在首相官邸召开记者会,宣布内阁已经决定将修改宪法解释,逐步解禁集体自卫权。
府邸外,日本民众组成的抗议游行,民众拉出“不安倍增”的横幅,吸引了各国记者的闪光灯。
这是日本今年最大的政治事件,解禁集体自卫权,意味着日本自卫队有了“走出国门,帮别人打仗”的权力,也意味着日本战后国防策略的全面转向。
消息通过日本放送协会(后称NHK)的直播送往世界各地。读卖新闻记者田中康在一周前也已接到通知:7月5日前,报纸的版面都会比较紧张。“我记得,1日当天报纸的头版、一版、二版,国际版和后面的社会版,都被解禁自卫权的新闻占满了。”
来自北京的国际记者姚辛甫看来,日本记者的采访“就像是一支军队在执行任务”。“记者全部集体行动,在群采时,永远是一个记者发问,没有人抢话。”
“日本媒体是被政治化地组织起来的。”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副教授神保谦说,这种组织形式就是记者俱乐部:这是日本独一无二的记者自治组织,由记者自我管理,是政府和记者沟通的桥梁。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林利说,一方面,日本记者习惯于依靠记者俱乐部,从政府部门的公开发布会采访和报道;另一方面,许多记者和官员来往密切,在人情压力之下,已失去了报道信息的自由。
读卖新闻记者樱井文就曾是专门跟随安倍的政治记者,她加入的是官房室俱乐部,专门负责向记者通报政客信息。
每天早晚,樱井都要和官房室俱乐部的其他同行一起,在安倍官邸门前静候首相出门上班和下班归家。
“安倍对媒体非常开放,并且随时准备好阐述自己的观点。”樱井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每天早上,安倍都会选两个记者和他一起乘车到办公室。”从安倍官邸到办公室,车程20分钟。20分钟足够让记者就国家政策详尽提问,甚至在很多时候,能够聊到私人生活。
“这是非常危险的:日本媒体不是被动接受政府管理,而是主动被政府约束。”田中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加入记者俱乐部和贴身跟随官员,都是日本官方对媒体“软性”控制的主要途径。
樱井承认,身为记者,批评和自己相熟的政治家,是会有些“下不去手”,因为“批评不认识的人,会更容易些”。“政客们看到批评报道当然会不高兴:‘我都每天罩着你,请你喝酒,你还批评我。’”她说。
安倍深谙此道。2013年12月参拜靖国神社前,安倍曾与媒体共进晚餐,而当天的报纸只有一家对他的参拜行为提出批评。
根据早稻田大学教授加藤典洋的调查,安倍上台以来17个月中,已同相关媒体人在至少36个场合一起进餐,并且将内阁媒体预算提高了近三分之一。
“这才是真正让我‘不安倍增’的地方。”田中康认为,记者也是人,如果他对安倍有反感,写出的报道自然也反映了他感情:“经常和安倍一起坐车、吃饭的记者,怎么会反对他呢?”
只能妖魔化中国
日本媒体仍未走出军国主义时期“被控制”的漩涡。就算能够抵受住政府官员的“关照”,记者也没有权力违背报社这个“衣食父母”的意愿。
7月1日当晚,日本民众们在晚饭后翻看报纸时,会发现每份报纸头版头条都被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新闻占据。
在日本,记者习惯跟着俱乐部集体行动。那天晚上,几乎所有报纸的社论都将“来自邻国的威胁”,作为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的重要原因。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利林研究日本媒体多年。在他看来,战后七十多年以来,日本媒体仍未走出军国主义时期“被控制”的漩涡。现在,就算日本记者能够抵受住政府官员的“关照”,也没有权力违背“衣食父母”报社的意愿。
读卖新闻的头版大标题是:日本政府同意让国家正常化。
“我们的观点是,赞成安倍发起解禁集体自卫权,因为日本在东海感受到了中国的威胁。”读卖新闻政治部记者樱井说。
在安倍的宣传策略中,“中国威胁”一直是解禁集体自卫权的主要原因。比如,7月3日,读卖新闻在一篇评述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报道中,将中国的“威胁”放在第一个部分提出。
“安倍和他的幕僚们非常懂得如何利用媒体。”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林利说。在电视演讲中,每个模板都是安倍亲自定的。
在许多场合都谈到“中国威胁”时,安倍也极少直接明确点出中国,而冠以“周边国家”这样的模糊称谓,任由媒体想象。
日本防务省和外务省的官员们,则乐于向媒体分析中国的“威胁”。“记者访问官员,说的都是一样:中国太危险了,我们要做好准备。”读卖新闻记者田中康说。
在官方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日本报纸也总是跟着安倍,有意无意地在几乎所有文章中强化中国威胁。“这就是他们的逻辑。”田中康说。
朝日、每日等左派媒体认为,安倍并没有将解禁自卫权后的具体计划说清楚。日本的“老大哥”美国的副国家安全顾问罗兹日前也表示,日本应向韩国等邻国和“朋友”,交代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具体内容。
但田中康说,读卖认为这并不重要。它关注的是,如果中国向日本发动战争,自卫队是否可以援助在冲绳海军基地的美军:“读卖认为,只要能实现集体自卫权,就是一个好事。”
这和安倍的观点不谋而合。在国会历次的讨论中,曾有反对党就解禁集体自卫权后的计划提问。安倍的回答是:我还不知道。
“与其说读卖新闻支持安倍政府,不如说,安倍支持读卖老板的立场。”东京新闻记者山本宏说。读卖新闻总裁渡边恒雄,就是安倍外祖父岸信介的旧友,自民党元老之一。他所鼓吹的恢复以天皇为核心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正是安倍一直强调“新日本人”的翻版。
2008年开始被派往中国后,田中康曾不止一次向编辑建议操作一些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选题,但都被否决。一些有关于中日友好的活动,也只占很小的一个版块:“关于中国负面的报道,就会做得很大。”
2013年底,一个奇怪的广告悄然出现在东京地铁站,广告语是:“我想成为首相尊重的公民”。投放这则广告的,是朝日新闻社。当时,安倍政府刚刚通过新保密法草案,草案规定,如果日本记者泄露国家机密,将面临5年牢狱之灾。
在这样的背景下,投放支持安倍的广告,日本媒体批评朝日新闻的行为,违背了《新闻伦理纲领》。
但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林利看来,日本报社毕竟是市场化运作的,需要生存。“政府广告是报社一笔很大的收入,谁不听话就不投给谁。”
“这就是沉默的压力。”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副教授神保谦说,“如果报道了与相关人利益相左的新闻,无论是按照记者俱乐部还是报社的规定,记者都将承受后果。”
“中国威胁”是个幌子
安倍利用了日本民众对战争的恐惧,并将它转嫁为对中国的恐惧,把中国塑造成“战争”、“威胁”的代名词。
“我心里很清楚,中国并不会对日本构成威胁,但我不能这样写。”东京新闻记者草菅大在略为沉吟后说,“这是因为日本人都不会接受这个观点。”
在日本,反对中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如反对战争。在田中康看来,日本媒体正处于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状态:“中国威胁论明显是日本政府方面刻意组织和强调的。”
不过,民众之所以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官方和媒体“中国威胁”的论调,还是因为安倍巧妙地利用了国民对战争和日本未来的恐惧与不安。
东京新闻记者山本宏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军国主义时代的苦难仍在日本民众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记:“那时日本人非常苦,他们没有任何自由,男人被征兵后,大部分都死在他乡。”
因此直到今天,许多日本民众仍然被军国主义时期的阴影笼罩,不愿意悬挂日本国旗。
从日本一个颇有名气的公益海报上,可以看出日本民众对战争的厌恶:海报中,两个士兵做出“请”的手势,中间空出来一条路,广告语是:上前线,请首相先走。
为了排除国家正常化的压力,安倍在历次的讲话中,都不断强调“我们不会挑起战争”、“解禁集体自卫权是为了和平”。他的策略是,将日本民众对战争的恐惧,转嫁为对中国的恐惧,把中国塑造成“战争”、“威胁”的代名词。
“目前,不少的日本人并没有信心迎接旁边越来越强大的中国。”田中康说,“我们的经济一直下降,国际社会的地位越来越低,这两年,报纸上几乎都没有好的新闻。但我们还是想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所以必须要否认中国的强大。”
在日本,持有“一定要对抗中国军事的强大”想法的人并不少。“即使日本看起来有自信,也不是真正的自信。”田中康说。
对于解禁集体自卫权,日本人的心中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他们害怕经历战争,但在也希望日本能够重新回到世界第二大强国之列。
“对大部分日本民众来说,如果能够解禁自卫权,使自卫队能被更多派到国外,参加国际援助,也算是个值得骄傲的好事。”田中康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自卫队就是以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旗号第一次走出国门,而安倍也在多种场合提到,日本将为世界安保贡献自己的力量。
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认为,“中国威胁论”只是做了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幌子。即使中国在东海、南海地区发生了武装冲突,日本也是不敢堂而皇之地参与战斗。
然而,让东京新闻记者山本宏担心的是,随着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势力的衰弱,日本会不会成为美国维护海外势力的替死鬼?
“没有美国的支持,安倍不可能走到这一步。”NHK记者北川同意山本的看法。而作为代价,日本不得不在战略上全力支持美国。“美国要求日本派兵,日本不能拒绝。”
山本认为,随着美国从中东、阿富汗撤军,取代美军的将很有可能是日本自卫队:“与‘中国威胁’相比,这才是解禁集体自卫权后,日本面临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