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推荐 >> 论坛 >> 列表 >> 正文
关于人生的一些思考
2009-10-25 10:23:39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人生”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我们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书写答案。作者文章写出了对于“人生”自己的思考、迷茫和不知所措……其实人生没有绝对的对和错,生命的精彩也正在于它的不确定性。
  
  上学以前,年稚未开,不可能有深沉的思考,也就说不上有痛苦。
  
  小学,老师教导我们:我们长大了要为人民服务。从那时起我们的人生就有了责任,这也是对我们进行初蒙的关于人生的教育。
  
  初中,老师第一次给我们提到了“人生”这么一个词,我们也第一次真正的对自己的人生开始思考(或者准确来说是策划或幻想)。由于我们当时都是一群来自农村的孩子,老师最常教育我们的话是: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生活。就这样,我们有了人生的第一个任务: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命运。(当时我们的老师大部分也是来自农村,但后来他们做了初级中学的老师,吃上了公家饭。让我们这些农村穷学生很羡慕)
  
  高中,严酷的中国式高中生活中老师最常说的好像是:你只有怎样怎样才能考上个好大学。这时的老师们似乎不怎么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如何如何用知识去改变你的命运了(就是说,学生也嫌烦)。这个阶段应该是对初中的任务的延续,看来我们是考不上大学誓死也不能罢休了。好,我们依然觉得老师说的对。我们依然去考,考上了。
  
  大学,教专业课的老师又说了:你只有把什么什么都学好才能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教文化课的老师这时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关于人生意义这一严肃问题。本来我们应该顺理成章地回答:人生的意义就是学好大学的课程将来找份好工作。但是找到好工作就是我们人生的终极意义吗?当然不是。那是什么呢?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的本质这样总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但是这似乎仍不能解答人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我开始彷徨,迷茫了……
  
  从苏格拉底的著名演讲——《申辩》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死了根本不是什么可怕或者值得遗憾的时,甚至还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但这样的话,我们就应该就应该放弃生而去死吗?可是生活中除了极少数受到重大打击对生心灰意冷人之外我没有看见或听说一个神经正常的人愿意去死。
  
  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到毕业之后踏上社会一直在追求知识,甚至以为靠知识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实也不然。比起人生初始智力愈发达了,但是痛苦的程度愈高。所拥有的愈多,但所拥有的愈多愈增加对痛苦的感受力。叔本华说,世界上产生痛苦的事,原本比制造快乐的要多。没错,人类的一生,在推陈出新的严苛要求之下维持自己的生存,通常必是充满忧虑的。自古至今的圣贤也都看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佛陀告诉人们用今生的修行换来来生的正果——跳出轮回,达到极乐;基督告诉我们,用今生赎罪以求得将来得到永生……这似乎都在说人生都在为未来生而活。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吗?不知道。若是,那人靠不断地追求去达到人生永远存在的一种状态之后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呢?
  
  这些问题一旦思考起来确实相当痛苦,相当迷茫,相当地让人不知所措,相当的让我们越来越说不清楚。有时我倒想,与其往长远想不清楚、道不明白,倒不如回到起点。可以这样想,宇宙有多长不是我们的心智能想象出来的,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在宇宙中的状态有两种:一是活着;一是死亡(不管人死后有没有灵魂)。人要活多长时间也不是人类自己所能决定的,人一定会死亡并且一旦死了永远都不会再活过来,所以既然现在是活着的不必急着去死。不知道这算不算人(还有所有生物)为什么要活着并且争取继续活下去的理由。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