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推荐 >> 论坛 >> 列表 >> 正文
令人钦佩的老编辑
2009-11-26 11:16:12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一位可敬可亲的编辑形象跃然纸上,作者不但描写了“姚自豪”老师在对待工作时的敬业态度,更表达了自己对“姚自豪”老师的敬意。文字最后所做的总结也值得一读,受益!整篇文字行书流畅,纹理清晰!
  
  姚自豪老师是一位令人钦佩的老编辑。
  
  08年春天的时候,我随手写了一点文字寄给了《故事会》,过不了几日,作为副主编的姚自豪老师给了回复,并且给了许多修改意见和建议,还嘱咐我修改完之后再发给他看看。
  
  这让我着实有点恐慌,因为当时我并未想过要写故事,投稿只是爪子发痒,一时才迷心窍而已。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大约过了一个月,姚自豪老师又发来一封邮件,问我稿件修改好了没?
  
  我盯着电脑不知如何回复,只好搪塞道:正在修改。
  
  如你所知,不久之后,邮件再此发来。
  
  我握着鼠标,有点难以为情;只好将刚刚完成的一个小说发了过去,末尾写了“请赐教”三字,又写了“祝编安”等客套话。
  
  这个小说是08年春节写的,当时被北京一家文学刊物的编辑看到了,说要刊发,后来又没有发,让我空欢喜了一番,所以我顺手寄给了姚自豪老师。
  
  没想到姚老师一阵见血地在信中回复道:“这一篇其实还是小说,而不是‘故事。‘故事’和小说不同,它一定要有精彩的情节,而且这种情节应该是动感很强的,不能是老是一些静止的东西,对话呀,叙述呀,心理描述呀,读者要看的是始终在‘动’的情节‘链’,需要的是一种很厚实的、浓重的、曲折离奇的、跌宕起伏的、出人意料而拍案惊奇的情节,目前在您的作品中所具有的那点情节还显得较平淡,它不足以支撑一个‘故事’作品。”
  
  最后,又嘱咐我年底他要来北京组织一个小型作者见面会,到时候当面给与指导。
  
  这都是后话了,因为当时整天忙得兵荒马乱的,哪有心思写东西,而我从来也没有想到自己要当一个故事家,所以自然而然地将这些话抛之脑后。这让我想起读书的时候有一次去听石钟山先生的讲座,那天由于来的人比较少,偌大的一个阶梯教室只有稀稀落落几十号人,石钟山显然有点不悦,但又不便于表露,只好委婉地说道:如果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个教室早已挤得水泄不通了,过道上也会塞满……然后就不再言语,转移了话题。
  
  如今,依然坚持写点东西,但我很少参加一些关于文学方面的活动了,我宁愿和朋友坐在一起喝酒聊天,也不愿意为某个主义和口号争论半天;我宁愿看一首诗,也不愿意关注几个文痞的口水仗。去年北大论坛的一帮朋友搞了一个新千年文学,说好了要去的,最后还是没去,因为不知道去了交流什么,或者大家再为了某个口号或者主义摇旗振臂一番,从而宣告一种文学流派的诞生。这些对于我来讲毫无意义,因为真正的写作者历来都是以孤立的姿态存在的,他们更多地关注内心的写作,而全民娱乐化的大时代只属于那些批量生产的文字商人或者制造地震期待一夜成名的写手。庆幸的是,作为一个文字裁缝,我在为别人做嫁衣的时候,一直没有忽视自己的身材。
  
  姚自豪老师是一个比我年长35岁的老裁缝了,迄今做过多少套华丽的嫁衣恐怕连他自己也记不住,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每年年底,他都要从上海飞到北京跟作者交流。从作者转变为编辑,不仅是行业的变化,更多的是心态的变化。我记得他当年也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故事家,其《特殊身份的警官》出版后,先后被改编成电影、话剧、连环画、广播剧等各种体裁的文艺形式在全国广为传播,引起较大反响。至今,被改编成电影的《特殊身份的警官》仍然在中央电视台六套经常上演,被改编成话剧的《特殊身份的警官》也是许多话剧团的固定节目。但做编辑后,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提携作者上面,发现一个有潜力的作者,比得知自己作品获奖还要高兴许多。
  
  苏童谈及第一次发表作品的时候,总是要感慨很多,说当时《钟山》的那个女编辑如果不晚走一分钟,如果不下意识地拆开那封堆积在众多来稿中的信件,他很开能还要默默耕耘很多年;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在遭到了十多家刊物的拒绝后,终于被《北京文学》的女编辑慧眼识珠,因此余华平生第一次在美丽的王府井大街上,吃到了经典的北京小吃。
  
  前不久,一个朋友因为业务上的事情和一个作者闹翻了脸,二人在网上展开口水战,引起了许多人围观,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具体细节就不在这里披露),作者一口咬定是他的作品让这个编辑在业内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名声,而这个编辑却“吃水忘了挖井人”,趁机挖他的墙根;编辑对此一筹莫展,极力解释,但终究挡不住作者的强烈攻势。有的网友就看不惯了,于是在网上回复作者:不过为了自己的新书诋毁别人的名誉,这种忘本,过河拆桥的行为真的应该鄙视。
  
  因为详细的过程不曾了解,也不愿在这里多言。只是觉得编辑和作者的关系如果发展到这种程度,真是让人头疼。这就好比做衣服的裁缝和参加比赛的模特儿,一个是为了把别人的美通过自己展现出来,一个是为了把自己的美通过他人重新焕发出来,这就要双方都保持双赢的心态,如温家宝所说:和则两利,斗则俱损;互信则进,猜忌则退。
  
  扯了这么多,无非想说:姚自豪老师以前是一个好作者,如今是一个好编辑,其人品文品令人钦佩……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