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铁观音
2009-12-4 9:55:25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人生如茶,茶如人生。从最初的馨香浓郁,到最后的淡香清透,就像是一个人的人生,从青涩到成熟,从成熟再到衰败的经过。作者通过茶,来感悟人生,参透人生,文路清晰,美文,推荐共赏!
登机前,万事俱细的我将行礼用家里的人体称量了又量,还是超重了。生气地坐在地上,看着行礼发呆,朋友劝我就把这套茶具留下吧,反正那边也有茶具,买一点凑合也可以喝茶。可是,随性的我还是坚持到超市买了个大背包,将茶具全套背上了飞机。
在异国的日子是单调而枯燥的,每天除了工作便是在寮里傻傻地呆着,或者去逛街,可是这些都不是我的情趣。如果没有什么爱好,那真会无聊死了,还好,我由于爱好太多了,所以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练毛笔字,画画,弹琴,还有品茶。
工作之余,或者“爬格子”累了,常常会躲在我的小屋里,拉开重叠的落地窗,让阳光温柔地照在我的身上,然后微闭着眼睛,享受那来自天空的疼爱。如果是阴天,我就会靠在窗前,将视线拉得很长,绵延到不远处的海面,海是多情的,却又那么慈祥,总是宽容地聆听我们所有的倾诉。或者,干脆点上一炉檀香,在香雾氤氲的时候,泡一道上好的铁观音,陶醉其中,让所有的疲累和倦怠全都随着上下翻滚的泉水散发开来。
我爱茶,无一日不饮茶,无一日不谈茶。接触时间长了的朋友都会开玩笑地说我一定是个卖茶的,否则怎么会这样“三句话不离本行”?每当此时我都会笑逐颜开,因为,我知道,对茶的情意,已经深到自己也会无意识的地步。而在茶中,我尤爱铁观音。
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一种半发酵类茶,又称“青茶”,也是我国茶叶中的“明珠”。铁观音的品质特点是,即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韵味。乌龙茶茶性温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且滋味回甘,有独特的喉韵,让人品味起来,有无穷的魅力。铁观音不仅完全传承了乌龙茶的特性,而且在口感上,还得到所有品茶人的一致好评,都说众口难调,但是,十位茶客中,至少有九位称赞,这也是铁观音宽厚豁达之处。
铁观音主要产在中国闽南一带,也是乌龙茶的发源地,以安溪为最。安溪产茶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代,自古就有“龙凤名区”,“闽南茶都”的美誉。自古“名茶藏名山,名山出名茶”。安溪蓝田乡是铁观音的发源地,那里海拔一千多米,群山环抱,峰峦绵延,长年云雾缭绕,气候湿润,铁观音就是因那种青山绿水,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而品质别具一格。铁观音的制作工艺更是十分讲究,以传统的“茶为君,火为臣”温火慢烘,湿风快冷的方法,将铁观音的“醇、厚、甘、润”完美的体现出来。
相传古时有一位茶农,十分勤劳,又笃信佛教,十分虔诚,他每天劳作之前定要在观音像前敬奉一杯清茶,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一日夜里,朦胧中梦见观音引领自己在一条溪涧边的石缝里发现一株茶树,枝叶葳蕤,芳香袭人,与自己所种之茶树都不相同……惊起,方知是一梦。第二天清晨,他便照梦中所记之路去寻,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缝间寻到这株茶树,仔细观之,此树茶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另人爱不释手。于是,他便将这株茶树移植到自家的一口铁鼎里,悉心培育,因这茶是观音托梦,茶色沉重似铁,便取名“铁观音”。而另有一说,说是乾隆年间,有一位王姓仕人在安溪为官,偶然发现一株茶树与众个别,便将其移在精修之书院“南轩”之中,细心载培,此茶树翠叶红心,枝叶繁茂,制成茶叶,乌润饱满,泡饮之后,香气甘醇。王仕十分爱之,便将此茶进奉给皇上,皇上亲尝后大加赞誉,因此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于是,御赐“铁观音”为茶名。
两种传说各不一致,但无论哪种是真实的,都给铁观音的由来带来一种神秘的色彩。安溪铁观音沐浴日月之精华,收纳山峦之气蕴,得借烟霞之润泽,品之口齿流香,养生保健,实在是一种再好不过的饮品。更兼在品茶之时,我们也可在冲泡的过程里,感受到另一种艺术上和精神上的享受,感悟出许多人生的要意和做人处世的道理。
每每此时,我都会将自己溶入其中,似乎忘了自己的存在,忘了许多前尘旧梦,忘了许多俗事烦恼。茶贡精品,香能通灵,每泡茶之前,我必焚一炉檀香,然后静下心来,以空明虚静之心去体悟这茶中所蕴含的天地精华。
熟话说“水为茶先”,古人又常讲“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论茶也。”所以,在泡茶之前,我们一定要备好水,此水以“活”为佳,《茶经》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自来水,实难入列,更别说用来泡茶了。在国内,我常是买来山泉水,但也都是市场上所出售的,其实倒底是不是山泉我是不得而知的,不过,将此水放在陶瓯里“困”个一日,倒也清甜甘醇。而如今,远在异国,初时也只能用自来水将就一下了。幸运的是,没过多久,就听朋友说,不远处的山中有一眼泉水,清甜可口,这里的百姓常带自家的水桶前去提来饮用,我便欣然前往,果然如此。此水,清、轻、甘、冽,无嗅无味,清澈透明,泡出的茶香气扑鼻,入口甘醇,实是我幸,坐拥天实地利,又得人和的好结果。
好茶,好水,一定要用好的茶器来泡。从中国带来了全套的茶具正是为此,檀木的茶盘,配套的茶艺六君子,宜兴的紫砂壶和公道杯,白瓷的闻饮杯组。
当地的朋友知道我会泡中国茶,便常常是带着好奇心来观看,品味。于是,我便借此时带着一种美好的情绪给他们讲解中国的茶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品得回味无穷。檀香,茶香。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和悠久的茶文化,也像这缕缕馨香一样,渗入他们的生活,感染着他们的心灵!
治器、纳茶、候汤、温杯、洗茶:这就是将泡茶所用的器皿备好,所泡的茶叶分别粗细,分派茶量摆放在茶荷之中备用,等待煮水,初闻水声,见从壶底偶有鱼眼大小的水泡冲向水面,此时的水为一沸,又叫“鱼目”,此时的水还太生,正好用来温怀洁具,温热的茶具能更好的舒发茶香,透发出茶性。沐霖殴杯后,水声渐急,有水珠连环跃起,此时的水为二沸,也叫“连珠”,此时的水用来泡茶是为最佳,若待水面沸腾,水花翻滚就是过了,太老的水泡出的茶就没有清润之感了。洗茶也极为讲究,将茶先缤纷落入紫砂壶中,将水高冲入壶,茶得水而静,得水而舒展,得水而换发生气,如沐浴春雨般欢快。此泡茶未经雕琢,天地混然之气未退,正所谓“无天地孕育造化则无此香茗,无古人注书立经则无茶之道义”所以此泡茶通常不饮,用来敬天、敬地、敬古人、敬茶仙陆羽。
再泡、蕴香、移壶:再次向壶内高冲水,使茶叶随水浪上下翻滚,经水的冲洗、打磨、滋润、浸泡方可张显茶性。盖上壶盖,用开水封壶,使壶内壶外温度一致,尽可能地将茶韵封在壶内,此为蕴香。接下来将紫砂壶中的茶汤移入公道杯中,称为“玉液移壶”,“公道杯”故名思意,如果不用此杯,则初倒之茶清淡无味,后倒之茶浓重苦涩,厚此薄彼,实不是敬茶之道。玉液移壶——分茶如待人交友之道,贵在平和。
分茶、敬茶、闻香、品茗: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分入各闻香杯中,快速分至所有怀中称做“关公巡城”意在雨露均沾,再逐一视多少进行均匀,平衡叫做“韩信点兵”,点水流香,余味无穷,茶到七分为敬意,留下三分是情意,交友之道,待人之道亦然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将品茗杯倒扣于闻香杯上,再翻转过来,其动行云流水,其静仙子出浴,动静结合,实是叹为观止的美的享受。敬奉香茗,然后大家一起提起闻香杯,在面前轻摆玉杯身,香气入怀,引人入胜。“一品,二尝,三回味”则是说分三口将此杯茶饮下,深深感知品味的三个阶段,一口润舌尖,两口润喉咙,三口则一饮而下,齿颊留香,酣畅淋漓。细品茶之真味,人生如茶,起起落落,沉沉浮浮,最重要是我们曾经珍惜过、拥有过、品味过!
茶伴随我的生活,成为了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偶尔试笔:“煎烹皆释浮生恨,七碗尘姿遁。寒夜月邀陪,诗赋文章,千古终归尽。”不觉也想起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常品茶韵,已悟茶情,深知泡茶需用心,用心则知意;品茶需入境,入境则明理。所以品茶泡茶要静、境、净。此三静为:心静如止水,入境如神游,涤净凡尘苦。处世如饮茶,淡然面对一切,经常将自己萦造在闲适和怡然的氛围里,泡一道茶,去细细体会泡茶时的修身养性,品茶时如品味人生的无限乐趣。一道茶不过“色、香、味、形”四美,却将天地世事,人间情欲包涵其中,贵在其情操高洁的内在品质,实是中华方明之珍贵的遗产。
一个人,饮尽杯中茶,以谢茶人精心栽制佳茗的恩情,品茶确如品味人生,懂得感恩,懂得回报,这样才能成全一场轮回。不觉七碗过后:清风生两腋,飘然几欲仙,神游三山去,何似在人间……
品一杯精茗,人生若梦,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