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游记
2010-5-27 10:28:01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早就听说平凉的崆峒山的自然景观奇险灵秀,人文景观古朴、精湛。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至此问道于广成子。秦皇、汉武,巡幸到此。这一切听起来都是非常的吸引人,也让人向往。但是苦于自己不是工作忙,就是休假时间短,一直顾不上领略西北第一峰的风采,自己的家乡也比邻平凉,每次回家都路过平凉,可就是没有去过崆峒山,脑海里想象着崆峒山那峰峦雄峙,危崖耸立,林海浩瀚,烟笼雾锁的美景。心中升起一种不登此山不罢休的念头。
还好,今年年休假真好赶在金秋十月。在老家办了点事,和健在的父亲在一起呆了几天,同一年没见面的兄弟姐妹坐在一起聚了聚。于是心再也静不下来了,说什么也要到崆峒山看看,算是了结心中的一个夙愿,弥补心中的一个遗憾吧!
早晨八点挤上了开往平凉的班车,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到达平凉汽车东站后已经快到十点了。下车后,便急匆匆搭乘公交在崆峒山镇下了车,和同去崆峒山旅游的几个人每人花了五块钱租了一辆出租,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后,终于到达了久负盛名的崆峒山的后山下。远处望去,崆峒山笼罩在灰褐色的雾霭之中,飘渺神秘,犹如仙境。遥想秦皇汉武曾在此登临,更让人对这座陇南名山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一路上,出租车司机给我们讲到:“崆峒山前山有路,后山也有路,朝前山走,路近,是窄道,所有的人都在这里攀援。但个人攀援,比较费劲,恐怕爬到山顶要耗费全身的力气,到时候就没有时间观赏崆峒山的美景了。后山也有路,远而弯曲,坐车可以上到中台停车场。
几个人听从了司机的建议,从后山坐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上到中台的。
一路上,好奇地从窗外望去,只见看见参天大树,千姿百态,遮天避日地盖在头顶上,没有坐车步行的游客踏着林间小道,一路而上,品读着这座名山,山路回旋如螺,却又曲径通幽,真有步移景换的感慨,不知不觉间,已来到了一个开阔地带。这可能就是司机所说的中台了,正在陶醉于沿途奇异的美景之时,忽然听到司机说中台到了,我才回过神来。
下了车,站在中台,觉得中台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东、西、南、北四台依中台四面展开,看了中台边上一块导游图,发现著名的九宫十二院等庙观殿阁就分布于五台之上。中台上有些文化名人的题字,值得一看。
首先是李白的诗词,也许这是李白亲笔书写的,看起来是龙飞凤舞,细看每一个字,则犹如剑锋,字如其人。中台的右边的石壁上的字,是主席的题字,看起来气吞山河。对面是金庸先生题崆峒武术纪念碑,每个字都透着奇、稳,看着这样的字,不由得联想到金庸名著里那些出神入化般剑法和拳法。当然还有胡耀邦先生写的“崆峒山”三个大字,还有秦始皇、汉武帝西巡纪念碑,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标志碑,也各有特点。
在塔院,只见那古塔有一颗松树,叫古塔托松。那棵松树高多少,无从估计,只奇怪那棵松扎根在这塔上,土在哪里,吸收的水又在哪里,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古塔的所在地即为塔院,同时也是崆峒山佛教的主要活动场所,崆峒山佛教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资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曾亲赐崆峒山佛教田宅,使崆峒山佛教在唐代初期便达到了鼎盛。塔院庙宇,气势恢宏。寺内神像,法像象庄严,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
当然最令我惊叹的还是秦皇、汉武两位大帝来巡查此山。可惜两位大帝没有留下什么,只有现在人根据记载立上了石壁,刻上了字,算是对两位大帝登临此山的胜况作一下注释吧!有很多文化名人到了此山:司马迁、杜甫、白居易、林则徐、谭嗣同……。遗憾的是岁月的利刃,将那些留下的痕迹刮得踪影全无。实在是不幸吧!难怪有人叹息道:文化在岁月中消逝,但也能在岁月中辉煌……
沿陡峭的石阶向上攀登,巨大的石梯凌空而立,左右石峡壁峙,危岩夹耸,仰首望去,视线可及处,直通云霄,让人诧异这山的奇险。悬着心再往前行,便到了登临绝顶的惟一通道——著名的“上天梯”。上天梯起步不远的峭壁上有“皇帝问道处”的石刻。在《庄子.在宥》和《史记》中记载了这一千古胜事。被中华民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也亲自登临崆峒山,问道于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也许崆峒山也是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吧!
崆峒山道教以皇帝问道于广成子而闻名天下。崆峒山因此成了中国道教的创源地之一。明代道士张三丰也曾避居崆峒山五年,由于这个老道喜欢下棋,他经常下棋的地方称之为棋盘岭,据悉至今还有一棋盘留了下来,那棋盘现在藏于何处,我无从知晓。
沿“天梯”继续攀登,就到了崆峒山最负盛名的三教洞。洞内,释迦牟尼、太上老君、孔老夫子塑像供于一堂,佛、道、儒三教共存共尊。我想,在这里,方丈、道长之间团结,在教理、活动上非常融合。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万物、雍容大度的和谐气氛和兼收并蓄的传统。这也是崆峒山的独特风格吧!读了有关崆峒山相关资料了解到,一些朝代教和教之间也水火不容,他们也会争,也会大打出手。但在这里三教同山,互不干扰,相干无事,也算是一种和谐吧!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的包容,如海纳百川般的容纳,令人叹服。
游览完三教洞,再向上攀登,就到了道教的主要活动场所皇城。皇城位于主峰马鬃山之颠,据说其建筑是崆峒山寺观之首,是全山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殿宇富丽堂皇,宛如古代帝王的皇宫。当然在这里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在道教中,他是一个仅次于三清宫的三位真神的统制者。
崆峒的路不可捉摸,几乎是随脚而生。悬崖外筑有楼阁,而路又却穿过楼阁,在悬崖陡壁前,路又变成石凿台阶,直端端犹如云梯。有时梯向外凸,弓一样的惊险。有“黄帝问道处”连黄帝且不知道路该何处走了,游客就更觉深不可测。
走在路上,几乎一步一景,步步深入,每百步之处,景色则有变化,让人觉得不知身在何处,有时又诧异自己从那里来,又要到那里去。顷刻之间,倒感觉路就此消失,好奇之余,便更感到人间仙境果有不同。
崆峒山的树,以松为主,兼生杂木。虽刚过深秋季节,但树上的叶子却都变变幻着色彩,有的黄,有的红,有的绿,有的树还生了苔藓,如同裹了一层绿绒。松树仍然那么绿,绿的让人心颤。有的老松,其松塔极其繁多,几乎同叶子同样繁茂,好似年年不曾脱落。
看着山中那些松,柏,栲,榭,栋及杂棘杂木,皆根咬石崖,身凌空而出,让人更加疑惑……。
登临绝顶,眼界顿开,心旷神怡,各处胜景,尽收眼底。顿时有一种飘然欲仙的感觉,这时在回过头环顾四周,只见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说崆峒山是飘渺仙境一点也不为过啊!再向下愿望,只见泾河,弹筝湖交汇于望驾山下,形成虎踞龙盘之势。向西望去,只见云海翻腾,漂浮不定,连自己顿时有种在云里行走的感觉。
在山顶,欣赏着山的美景,身临其境在崆峒山,心是放松,心情是高兴的;用心感受着这里的古老文化,被这文化所折服,所吸引。祖国的灿烂文化,真是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只要你用心就能发现博大精深,用心去感受、感知,就会感悟到它的真谛,精髓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