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量,而且全球
2011-9-16 11:13:02 来源:老六 我要评论()
2009年底,《青衣张火丁》一书付印。我们编辑团队的三个人,那几天盯在印厂机台追色。闲来无事,我在车间闲逛,看堆积如山的精装书,是郭敬明老师的著作《小时代》。学习了一眼,称为“全球限量版”。问印厂的兄弟,得知这一版印了99999册。
乖乖龙的东,真是没天理了。我们的《青衣张火丁》根本不限量,敞开了印,你随便买,也不过几千册。人家还限量,还全球。
幸亏此时我已接触过一些商界领袖、时尚达人,知道了凡物只要贴上限量版的标签,售价与销量都会立马大增的商业诀窍,所以心头的醋意还不那么浓郁。我也见过一些小朋友,见别人手里的宝贝,首先要问一句是限量版吗,然后根据对方的回答来决定自己眼睛的放光程度。
仔细分析一下这种独享尊崇的限量心理,可能是人类根深蒂固的劣根性使然。人活在世,许多时间和精力都是用来跟别人比,最大的追求,最大的快感,就是“我有,而你没有”、“你有,我比你还有”,诸如金钱、地位、学问、见识、面子、脑子、房子、大房子、性感、感性、手表、项链、袜子、内裤,概莫能外。记得年轻时看到一本好书,我总会下意识地翻一下版权页,看印数很低,满足感就更强烈一些,恨不得这么好的书,最好全世界只有我一个人才看得到。
后来从事这一行业,发现编者与读者确实存在这种天然的心理差异,读者愿意吃独食,编辑则希望书卖得越多越好。屁股决定脑袋,俺的情感自然偏向了后者,从商业上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从文化的角度,好东西也应该是越多人分享越好。再遇到印数学家,便不是同仇低忾的盟友关系,而试图说服对方了。
如有读者问,你们的书是一版一印吗?我会说,如只为阅读,实无必要如此苛求。从前的铅版确实存在刷次多了字模磨损的情况,如今的印刷技术已不涉这种问题,像CTP印刷,每一次出的都是新版。并且其后的刷次中还可以弥补一些小遗憾。如今书业不景气,都是“少印勤添”式的生产,一定要追求一版一印,也确实不容易。
又有读者问,你们的书印量是多少?我会报上数来,因为不存在讨好广告商的问题,也不必虚报发行量,并且为了顺应这些家伙的独占情结,还恨不能说的越少越好。
其实,印量多少也没什么意义,反正只要库存的书没了,我们就加印,从来不搞限量,还全球。
自己编的书一再重印,这是每个编辑做梦走要笑出声来的事情,但一些书为什么要绝版?其实也不是成心限量,而是市场的需求已经不够批量生产的了,只好撤下生产线。一本书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开机,这有点儿像如今的团购,但凭一两个人嚷嚷,基本不能让一本绝版书重生。一本天生寂寞的书,可以印数很少,但如果少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可能问世了。你愿意只为追求低印量,而当个这样的刽子手吗?
又有人从投资增值的角度来琢磨限量版、低印量的事儿,事实上也没见这些家伙卖过一本自己手里的书,不管是家道中落还是爱意不再。并且,指望书为你赚钱,比普洱茶、和田玉、猴年邮票差得太远,还是别打这种主意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