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博客频道 >> 热门话题列表 >> 正文
为何给写及格万岁的大一学生57分
2010-7-12 10:07:13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暑假临近,各高校的大学生相继迎来了期末考试。期间绝大部分大学生能认真对待考试,但也有个别学生似乎不把考试放在眼里。近日媒体曝光了在某高校举行的《大学语文》考试中出现的一个意外“插曲”——一位阅卷老师在阅卷时发现有一位考生在答完最后一道题时,竟然在答题纸上写下了“及格万岁”四个字,于是一怒之下,决定从严判分,最终给出了57分的成绩。“这名学生才上大一,《大学语文》又是必修课”,“合计总分时,这名学生得了57分。本来,对接近60分的学生,老师们会再翻翻答卷,看有没有得分点,尽量让学生及格的。毕竟,如果不及格下学期还要重修,这对学生也是一种打击;但这名写‘及格万岁’的学生我就没帮其找分,因为觉得这种行为属于心态不正。”当事的老师解释说。
  
  可是纵观这件事件,这位老师这样想法以做法真的就对学生起到了教育作用,是真正的教育了吗?
  
  不!
  
  相反地四眼先生觉得据此消息这件事件暴露的问题还真不少:一是大学老师在期末考试判分中的潜规则,能不能及格完全可以由老师去凭一时的心情来决定。二是当下许多大学生功利地不正确学习观,“及格万岁,多一分浪费,少一分白费”。三是学生试卷上写“及格万岁”本来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这位大学老师却简单地利用手中的判分大权,简单粗暴的利用学生不及格需要补考来直接的处罚,错失了教育机会。
  
  先让我们来看看老师解释中的话暴露出的潜规则:“对接近60分的学生,老师们会再翻翻答卷,看有没有得分点,尽量让学生及格的。”真搞不懂这位老师所要表达的意思,什么叫接近60分啊,事件中的57分算的话,那么56.5分算不算,如果56.5分算,那么56分呢,很显然,“接近60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57分算的话,50分,甚至40分也会算的,另一个是“尽量让学生及格”,我的理解所谓的“尽量让学生及格”无非就是可给可不给的分都给,甚至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给学生找理由送分。由此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老师在试卷批改的过程中,裁量权还是很宽松的,一个40多分的或者50多分的同学因为老师对他的印象好,就有可能及格,而一个考了60多分的同学也有可能因为被老师厌恶而不及格。
  
  在老师这样的操作下,我相信很多聪明地大学生很快就会明白这一点,于是平时学习可能就不会放在心上,只要和老师关系融洽,或者给老师送送礼,或者拍拍老师马屁,期末考中老师就会照顾,这样怀着侥幸心理到期末考试的时候还能及格,顺便来个“60分万岁”就不足为怪了。
  
  然而,在这样的潜规则盛行的时候,在本事件中,这个考生年轻气盛,过于张扬,在试卷上就写下“及格万岁”,按照以往的惯例本可及格,但最终被阅卷老师认定为心态不正,从而未照顾其及格该受批评的还有这位老师。显然面对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老师批评教育,积极引导,这大方向没有错,但粗暴地便把自己认为其“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考试试卷随意予以打入“不及格”另册了事在痛失对学生教育的良机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教育者浮躁、不具有耐心,缺乏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毕竟不管学生是否张扬,教师阅卷的判分反应的是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不是学生的学习态度。
  
  我想,既然是考试,老师就该按照考生卷面上的成绩客观地去打分,即使有卷面不整洁等其他因素需要加或扣分的,也要有一个公开认可的加扣分标准以及评卷制度才能够实现其行为,否则只是凭借老师一时之兴以及个人主观爱好,那么势必难以逃避评阅试卷不公平不公正的嫌疑,也难以让考生心服口服!并且再让学生窝着一肚子气,消极学习态度只能每况愈下。
  
  因此,在此事件中,学生的学习态度该受到批评和指引,而老师的判分的动机以及育人的方法也该受到质疑和批评!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