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商务区首页 >> 论坛 >> 正文
全球互联网为社会化网络而疯狂
2009-9-25 10:48:20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有关全球化的想象,有关“世界是平的”的描述似乎一直很美好。最早的SNS社交网站Friendster副总裁David L. Jones便声称,经过四年的跨国实践发现,社交网站不需要本土化,“虽然各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不同,但通过SNS都是为了交友,使用同一个系统再配合不同的语言就足够了。”正如此种论调,无论是Facebook,还是MySpace,它们的全球化步伐看上去都是如此凶猛,前者开发出了能将其网站翻译成中文、西班牙语、法语、德语、荷兰语、意大利语、挪威语和波兰语等世界各国语言的工具,而后者在包括中国、英国、爱尔兰、德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在内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分站点。

    但是实际上, MySpace和Facebook在韩国和中国都显得无能为力。韩国,有Cyworld独霸天下,中国的SNS市场则被校内、51.com、开心网、爱情公寓、网友天下、360圈等本土网站所瓜分,这显然并非靠“同一个系统再配合不同的语言就足够了”。

    SNS的江湖,有Facebook、MySpace等非常大的门派,但是绝不可能阻止其他小的门派占山为王。根据2009年4月份尼尔森所公布的全球SNS社交网站数据显示了巴西、德国、日本的SNS排名,除巴西SNS市场被Google旗下的orkut占据之外,德国和日本的社交网站的前三名均为本土网站。所以全球化对互联网而言乃是一种视角,对于SNS网络来说,它就像语言一样是创造人类无阻碍地彼此沟通的一种网络,是继语言之后能够将更多的人彼此链接在一起的伟大发明,除了英语,还可以是中文、德语、葡萄牙语等。SNS社交网络也一样,完全无需全球只此一家,只需一家,正如Google再强大也不能让搜索引擎的领域之下寸草不生。SNS社交网络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与本土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网民特征等因素息息相关,且如罗素 所言:“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源。”

    在国外,除了Facebook和MySpace这两个巨无霸之外,SNS性质的网站多如牛毛,如Hi5、LinkedIn、Twitter、Flickr等,因此而产生了KnowEm.com这样的服务:帮你在多达120个SNS性质网站中查询用户名。你输入一个用户名,它们就能告诉你在120个SNS性质网站中,哪些网络已经被注册了,而哪些还没有被注册,甚至你付给KnowEm.com每个月10美金,它就会持续跟踪新出现的SNS性质网站,并帮你第一时间内注册你指定的用户名。

    在国内,SNS与阅读和电影结合,形成了豆瓣网;SNS与白领女性结合,形成了爱情公寓;SNS与85后、90后结合,形成了360圈和Facekoo;SNS与IT人士结合,形成了5Gme;SNS与写字楼白领结合,形成了同楼网;SNS与城市潮人结合,形成了P1;SNS与婚恋结合,形成了世纪佳缘;SNS与网络视频结合,形成了风行网;SNS与游戏结合,形成了久友网;SNS与旅游结合,形成了途牛网;SNS与户外活动结合,形成了绿人网;SNS与音乐结合,形成了虾米网; SNS与商务人士结合,形成了wealink、天际网、xing网、联络家,等等。更不要说各种网站融入SNS的元素,如淘宝推出的淘江湖,如最大的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发布的“家族”,用博客的面子加上SNS的底子;上海本土最大的传统BBS社区shanghaining.com玩起SNS也有模有样,更不用说移动全新改版推出的139.com,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正如日本学者伊藤优一所说的那样:“由于新传播科技聚焦于多样化的专业信息,大众社会逐渐演变为碎片化社会,因此阅听大众日渐因意识形态、价值、品位与生活风格的不同而分化。”

    但这一切并不妨碍人们构筑成一个多样化的人际关系体系,我们正在通过许多的机会更为方便地结识许多的人,这样认识的人甚至远远多过在现实中相识的人,正像麦克卢汉所预言的:“由于电力使地球缩小,我们这个地球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村落。”“在机械时代中,许多行动都不用过分地瞻前顾后。慢速地行动准会推迟相当长的时间。可是今天,行动及其反应几乎同时发生。”是的,以前的邮递信件如此缓慢,但E-mail却快捷无比,而现在风靡全球的Twitter让信息世界彻底变平,消弭了空间和时间的网络像是一种新的社会粘合剂,改变着人类社会。

    在互联网SNS化的大趋势之下,这点尤为明显。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网络世界中,从最早如幽灵般飘荡的虚拟ID,到如今越来越可以捉摸的真实身份,信息在加速向人流动,网络正在“入侵”人的社会关系。其意义是革命性的,正在重新定义和变革着人的社会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资讯、游戏、娱乐、电子商务等是如何在聚合大量人际关系的Facebook上形成各种应用的,如Simple stock quotes、Green Patch 、Texas HoldEm Poker 、To-Do、Billmonk等。在F8发布的时候,匿名网络电话服务公司Jangl便宣布Facebook用户可通过它打匿名电话,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Amazon也宣布可在Facebook上面写书评,等等。

    如果说以前的互联网更像是图书馆——信息的海洋,那么现在的互联网更像是一座大城市——人的海洋,真实社会正在大规模地向着网络复制,而不是像Second Life模拟真实那么表面。以视窗用户界面设计著称的艾伦•凯曾说:“个人拥有的图书是文艺复兴时期个人观念的主要塑造者之一,而广泛使用的联网计算机将来会成为全人类的主要塑造者。” 但是我们要真正理解这些,尤其是对那些轻视互联网SNS化进程的人来说,可能得从“放下一切固有和确信的执念”开始。

    我们这一代与其说是资深网民,不如说是互联网的移民,尤其是相对于现在几岁就开始玩奥比岛和摩尔庄园这种模拟现实世界的SNS游戏的小孩子来说,他们更像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是真正的“连线一代”,与我们对互联网的理解可能迥异。

    刘兴亮的博客上记录了一个关于265.com创始人蔡文胜的段子:“有一次他和儿子显摆,指着儿子电脑里的暴风影音说‘这个是我投的’,儿子无动于衷;又指着Flashget说‘这个也是我投的’,儿子仍然无动于衷;这个时候老蔡看到儿子正在用火星文输入法与同学聊天,就说‘这个也是我投的’,儿子立马跳起来,冲他直竖大拇指,连称‘老爸你太牛了’,并说他们全班同学都在用火星文输入法。”尽管我们或许瞧不上火星文,我们会攻击其污染了语言的纯洁性,认为火星文打上了所谓“脑残”的90后的鲜明特色,,但我们这一代不理解的不喜欢的未必就是不好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兰亭集序》),正如曾经被称为不可救药的“垮掉的一代”,而今却早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的中坚力量。

   《长大的数字一代》的作者泰普斯科特甚至援引科学研究结果指出:那些从小就使用数字通讯工具的人与那些不接触数字设备的人,其大脑发育与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人们所无法意识到的可能是未来最生猛的力量,非主流终有一天成为主流。在这个已经被SNS社会关系网络所改变的世界,使我们要重新思考,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世界将会往哪里去呢?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与媒体艺术教授威廉•米切尔在《伊托邦》一书的开篇分别叙述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的关键词是“水井”。水井一开始在这里作为社会粘合剂成为“荒凉的村庄”的社交中心,但因供水管道的出现而边缘化,水井被更为现代的场所——广场、咖啡馆、市场等的社交功能所取代,村庄发展成更大的乡镇。

    毫无疑问,互联网的出现作为新的社会粘合剂,极大地改变了既有的社会固定结构,文化、政治、经济已然呈现出一种与过去很不一样的面貌。在SNS的进程下,这种改变则可能更为剧烈:“上一秒,爸爸的儿子;下一秒,儿子的爸爸。”我们无法做出预言,我们只好用西铁城手表的这句广告语来结尾。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