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商务区首页 >> 论坛 >> 正文
民生社会为何需要“心理主义”?
2009-12-22 11:08:41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横渠先生对知识分子有四点要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在用自己的写作,践行着横渠先生的这四句话。我写作了《20 30 40,男女心理天平》,是在用自己的作品践行“心理主义”思想。现在,实事求是地说,大家对“心理主义”非常陌生,也非常新鲜,这些都在我的意料之中。我把“心理主义”当做一本书的灵魂,因为,我的心中总放着横渠的话——“为万世开太平”。在今日的民生时代,这“万世太平”到底在哪里呢?

    “心理主义”,是1830年代德国哲学的一场运动,“心理主义”学派主张将心理学作为哲学学科的基础。同时,“心理主义”代表了以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为研究重点的心理学学科发展方向。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剧烈的经济和社会变革,引发了极其深远的震动,如今,中国的情感、婚姻、亲子、人际和职场问题,从本质上讲,是生活价值观的重建问题,因为整体社会文化从精英主义转型为现代人文主义;人文关怀也从服务于少数精英,转型为关注普通人的情怀。以哲学的人文视野,以心理学的科学逻辑,进行人文重建,在精英主义的精神家园之外,重建普通人的情怀家园,这种思想价值观的重建,我称之为“心理主义”。这是中国人自己的“心理主义”。

    作为“个人哲学”,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萨特的存在主义,曾经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我对存在主义有着深刻的思考,存在主义认为,人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但止步于认可自由选择的权利,而对选择的出路和方法缺乏足够的办法,萨特回答了问题“what”,却没有回答问题“how”。当心理主义进入中国,就像汉唐时期佛学传入一样,会给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必定会催生新的“个人哲学”,即“心理主义”。心理主义是方法论的研究,是在解决“how”的问题,这就在思想层面上,“心理主义”推动着社会人文的现代化转型。所以,我决心在中国推介“心理主义”。

    贫穷让我们感到恐惧吗?穷人难道就像恶魔和瘟疫一样,让我们唯恐避之不及吗?不,我的回答是否定的。萨特说,他人就是地狱,我愿意补充后半句——自己就是宝藏,“宝藏”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情怀家园”——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自由绽放,喜乐融融,温柔滋润,我格外欣赏中国古典明曲中有一段:“丑妻、布衣,自有天然味。”当一个人,他的欲望没有被全部满足,名利没能获得足够荣耀,这样的平淡生活,他该怎样看待呢——“自有天然味”,中国古人的生活价值观如此鲜活,又如此动人,他们把庸常琐碎的生活比作“天然味道”——这即是心灵的“宝藏”。

    营造每个人的情怀家园,帮助每一颗心灵塑造成“人性的宝藏”,这就是“心理主义”的根本诉求。公车角落里的爱,是朴素的,是简约的,也是真挚的。我深深地被这副照片所打动。公交车上的粗陋,而真爱却在静静地盛开,人的情谊从来不是附着在物质基础上的寄生品。

    我不是反对商业社会的封建士大夫,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商业社会的人文必须是多样化的,同时也必须是关注个体情怀的,心理主义,在哲学层面上,在思想层面上,给我们开了一个真正有力量的提升,商业社会和多样化人文,彼此不可或缺,我相信一点:“太平”不是物化的,而是心灵的,在公车的角落里,喃喃的细语,柔软的红唇,撩人的呼吸,销魂的气息,朋友,我们的“万世太平”在哪里——就在这里!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