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文学的“裂与变”
2013-5-17 10:15:17 来源:商业价值周刊 我要评论()
这家中国互联网最难管理的公司,核心业务和团队为何会分裂,这又将为整个网络文学产业带来什么样的新变局?
2013年4月初,盛大文学总裁、起点中文网总经理吴文辉正式从盛大离职。
这是一个迟来的新闻,因为在整个3月份,关于盛大文学旗下起点中文网离职风波早已传得满城风雨。3月1日,盛大文学CEO侯小强接到各路消息称吴文辉要走,并向盛大集团董事长陈天桥汇报,随即吴文辉向二人否认了这一消息;3月6日侯小强内部邮件表示同意起点创始团队离职,宣布接管起点;3月11日,陈天桥力挺风暴中的侯小强;3月20日,陈天桥亲自出席起点作家年会,有参与者表示,盛大文学承诺进一步提升作家福利体系。而在此过程中,吴文辉虽然仍在盛大文学,却一直处于“病休”状态。
吴文辉是真的病了。当他走到《商业价值》记者面前时,手里提着一些药,一头乱发,能明显看出上火症状;谈话时间久后,明显现出疲惫神情。他是起点本次出走团队中最后一个辞职的,辞呈其实在3月25日才提交,而4月初就能离开,足见此次盛大的效率。
与他一样,侯小强最近的状态也并不好,在3月中旬,整个两鬓几乎从斑白变为全白(不久之后他去剪了头),脸上标志性的黑眼圈也显得更深更厚。
这并不奇怪,因为在这次盛大文学的分裂事件中,两人处于高压的中心地带,一人留,一人走,都同样遭到了太多议论,也承担了与日常相比更加超负荷的工作。
如此大的压力,全因在2013年的中国,盛大文学已经获得的巨大影响。它不仅是整个中国覆盖数亿读者的网络文学内容主要生产源头,拥有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小说阅读网、榕树下、言情小说吧和潇湘书院等多家网站,作为一家文学产业链公司,旗下更是拥有华文天下等3家出版公司,并于最近成立了自己的编剧公司,内容辐射到了游戏、影视等多种下游形态。单说品牌影响力和网络文学市场份额,盛大文学几乎没有敌手。
而起点中文网则是盛大文学最重要的资产。根据艾瑞数据,2011年盛大文学旗下网站占整个市场超过70%份额,其中起点中文网独占43.8%。
从盛大文学2012年6月向美国SEC(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最新一份F-1/A文件中,可以看到这几年的快速成长。2008年其营收为5298万元人民币,2009年升至1.35亿元,随后2010年和2011年更是分别达到了3.93亿元和7.01亿元。2012年第一季度,盛大文学开始盈利。
只看收入,到今天网络文学仍然不能算是个大生意,但它的连年高速成长引人注目。而更关键的则是它作为整个互联网内容的最上游,所具有的向视频行业、出版行业等其他行业辐射和输送内容的能力,与类似百度贴吧、腾讯游戏这样的平台打通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无限可能。
从2004年10月盛大收购起点中文网,到2013年4月吴文辉离职,8年半的光阴,这也是整个网络文学产业从不被人看好的草根生意到被主流社会逐渐认可所用的时间。于是有人开玩笑说,“8年抗战打完,接下来真的要打3年内战了?”
盛大文学的裂变,重点在于吴文辉和起点部分核心编辑的出走将导致的网络文学内容分流,以及在这之后一批最核心作家和内容,将以何种方式与盛大文学之外新的强大渠道对接,直到这些内容将会在整个文学产业链条上如何以不同于盛大文学的方式向下演变。这种新的竞争关系或许也会激发盛大文学本身的创新力,给整个互联网乃至社会带来深远影响,影响数亿人未来消费文学内容的方式。
裂 在利益与命运的十字路口
当盛大文学产业链的利益产生速度面临无法跟上整个市场蛋糕增长速度的巨大压力,这个以资本统合的公司,只能以自我撕裂的方式来寻求解脱。
上海张江,在浦东区中南部,这片高新技术园区生活不算方便,倒是相对其他地区,胜在地方大人少,幽静。
时至今日,侯小强仍然记得他2008年年中初次踏上这里的场景。那天下着雨,天空阴沉,侯小强透过酒店的窗户,看到窗外的张江一片荒凉景象,他发现自己好像来到了一个不毛之地。他问自己:我是不是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
在到新组建的盛大文学任职CEO之前,侯小强是新浪的副总编辑,新浪CEO兼总裁曹国伟等人对其评价甚高。从熟悉的领域到全新领域,从北京到上海,从一个老板到另一个据说很强势的老板,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
可是侯小强却很快有了决断,因为他认为这是值得把握的好机会,也因为盛大网络董事长兼CEO在北京对他所描绘的愿景。2008年上半年,陈天桥到北京开“两会”,住在西直门,他指着西直门立交桥对侯小强说,“如果未来的文学能够像这立交桥一样四通八达,那该多好?”侯小强想做的正是这样的事。
到上海的第一天,是侯小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冒出后悔想法,既然已在其位,就必须全情投入,之后盛大文学的快速发展已经容不得他心生杂念。时至今日,公允而言,这家公司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多方预期。
2008年7月,盛大收购知名文学网站红袖添香,并在之前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末与收购的起点中文网和晋江原创网一起作为基础,成立盛大文学有限公司。盛大文学第一年的营收仅有5298万元,之后在2009年12月到2010年3月接连收购榕树下、小说阅读网、言情小说吧和潇湘书院4家文学网站,营收开始突飞猛进,从1亿、4亿、7亿,直到10亿元规模,4年激增20倍。
看起来如此美好,可在这背后,一些顽固的问题却挥之不去,甚至越来越深,直至最终以分裂的方式浮出水面。
资本统合的上游下游
卸下盛大文学总裁和起点中文网总经理职务的吴文辉,一时之间却还没有从地域上脱离张江这个地方。2013年4月的一个下午,他坐在张江最兴旺的商业地产“传奇广场”的一片树荫下,眼睛朝远方发了会呆,低声说道:“我和侯小强就像油和水一样,没有调和在一起的可能性。”
吴文辉是起点中文网最主要的创始人,一手缔造了网络文学收费模式和在此基础上编辑、作者、读者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2004年10月,成立2年多的起点被盛大网络收购,直到今天,它仍然占据中国网络文学市场半壁江山,屹立不衰。在各种网络文学的作品排行榜上,来自起点的作品占据大多数席位已经成为常态。
2011年,盛大文学开始筹备赴美上市,在其提交的F-1/A文件中,明确提到了最有价值的5个部分,分别是社区、内容、渠道、品牌和团队。团队先放在一边不谈,笼统而言,社区和内容毫无疑问由吴文辉为首的各盛大控股子公司总经理负责,而渠道和品牌则是盛大文学总公司负责。
这样的分配,对盛大文学而言实属无奈。整个网络文学生态系统自成一体,其中作者创作小说,而编辑负责进行小说的甄选、跟进,乃至对小说情节的控制,他们直接对接网站各类推荐榜单等最吸引用户的资源,是小说火爆背后的推手。当编辑和作者形成固定关系,他们充当了网络小说“经纪人”的角色,帮助好的小说获得利益最大化;而一个编辑的实力,又取决于他对知名作者的影响力,或者说“在他手上有多少知名作者”。
读者追捧作品,继而追捧作者,作者认编辑,而大部分编辑认“头儿”。整个系统以文学网站为载体,有效运转并仍在将市场越滚越大。在这种情况下,盛大文学想要插手起点等网站的具体运营并不现实,尤其在双方利益目标一致的情况下,胡乱的插手也并不合时宜。
当2008年侯小强担任盛大文学CEO时,他可能并没有想到,盛大文学注定会成为中国互联网中最难以管理的一家公司。
首先,任何以资本串到一起的公司,要想融合并协同发展都非易事,更何况盛大文学这样串了许多家;其次,网络文学历史形成的被称之为“草根”的江湖侠气,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收服;整个文学产业链很长,盛大文学的工作不仅是创作内容,还要将它们在自己的10余个子公司之间有序流转并创造价值,各个子公司之间晤谈,未免就能如伙伴般亲切;最后,网络文学作为新生的文学形式,骨子里承接了互联网的基因,充满许多可能性与不确定性,盛大文学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必然会引发讨论甚至质疑,因为所谓对错,并无定论。
可是这样的乱麻,其实仍然存在快刀一斩、闯出一条路的可能性,而机会的核心,在于版权。
虽然起点的无线运营权、影视剧衍生运营权和第三方合作运营权先后被盛大文学所拿走,但所有人的共同利益点仍然一致,就是如何将一部作品的价值与影响力最大化。在盛大文学营收的快速成长中,除了文学网站主体之外,可以看到最关键之处在于无线、出版;而版权衍生,则是改编游戏、影视剧、漫画等一套内容扩展机制。
这些部分的执行者是盛大文学总公司。如果将作品内容称为上游,这一部分称为下游,盛大文学在抓牢下游的前提下,以此驱动整体快速发展,将有可能由此与上游渗透、融合。在上游占据整个市场绝对优势的前提之下,下游如果能由此在各个渠道中挣得主动、制度性回输利益,结果将是让上游既没有其他选择,也不想有选择。
盛大文学其实正在这么做,可是在这一过程中,仍然存在分歧。
“因为有内容,才能居高临下顺势而为,内容渗透到各个领域并形成控制和影响,所以文学后继的产业链不是因而是果。因在果前,作为企业家,应该看哪个领域成长最快,回头辅助内容发展。”吴文辉说。
可是在侯小强看来,“内容是生产力,移动互联网和版权衍生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内容变现能力)也很重要,当然也必须要和生产力配套”。
上游与下游孰轻孰重?在众多的分歧中,这是尤为重要的一条。可是,这似乎是一个永远也辩不明的问题。
这样于危与机中行走的盛大文学,在资本的牵引之下,大踏步来到了赴美上市的门槛前。2011年,盛大文学筹备上市,暂停;2012年重启上市,再次暂停。上市梦的破碎,让一度被压制的矛盾,终于被激发了出来。
危机浮现
2011年,盛大文学拟上市融资的金额为2亿美元,估值超过10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融资要用于偿还盛大网络的贷款,可是据知情人士透露,在与华尔街的沟通中,各投资机构开出的价码低于这一价格不少。
2012年,盛大文学再启上市计划,但美国市场窗口期已经关闭,一些中国概念股正在饱受美国分析师质疑,时间点并不好。虽然有着更漂亮的财报,但盛大文学的估值不升反降。5月,Orbis旗下基金用1500万美元购买了盛大文学股份,估值8亿美元,这应是陈天桥所能接受的价位。
盛大文学上市未果的原因无疑是价值分歧,但它引发的后果却更为深远。比如说,吴文辉所拥有的312.5万股B级股到期日为2016年11月30日,成与不成,或将直接决定走或不走。
当上市从大张旗鼓到变成“没影的事”,意味着盛大文学的内部期望值正在不断变弱。可是与此同时,盛大文学的高速成长却吸引来了一些原本就对这个生意很感兴趣的人,他们中有百度、腾讯、新浪、阿里巴巴这样在互联网上渠道非常强大的公司,也有具备不俗实力的大基金公司,这使得对盛大文学的内容核心团队来说,外部诱惑在变大。
据称,2012年年中在某PE支持下,吴文辉团队曾以4~5亿美元的价格向陈天桥提出过MBO(管理者收购)计划,想要将起点中文网重新买回独立运营。陈天桥并未拒绝,但开价为8亿美元——也就是说,购买起点的价格与整个盛大文学一样。
对陈天桥而言,如此开价并非不合理,因为起点是盛大文学的最核心资源,如果卖走,意味着盛大文学的大盘将会从上游直接空掉,剩余价值大幅缩水,失去意义。
吴文辉也并未因为这个开价作罢,对其团队而言,并非真的只剩下独立一途,而是希望就此也让盛大认识到起点更大的价值,获得更多权利,让MBO一事为其加上了砝码。
“其实一直有走的想法,也一直想跟老板谈,是否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有时也看看最近有什么新的消息,反反复复很久。”吴文辉说,“外界说的谋划肯定没有,但商量一定有。走还是留,还是谈条件?到底做MBO还是找投资再做,还是干脆别干这行了?有各月种纠结。”
这样的局面在3月1日被打破,当天起点作家会议在杭州举行,吴文辉与编辑商量、编辑与作者商量是否出走的消息,被直接放了出来。“我也猜到消息会出,但没想到这么快,第二天就有报道,我们也很意外。”吴文辉说。
3月5日,身在北京开“两会”的陈天桥召吴文辉进京,对其进行挽留;3月6日,吴文辉尚未回到上海,盛大文学“同意起点创始团队离职”的邮件已经发出。至此,一切已无可挽回。
这件事的发生有其必然性,利益问题是一个方面,而最关键的问题仍然在于双方都想要让盛大文学更好发展,但彼此互不认可,希望看到盛大文学向前发展的路径也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
吴文辉的焦虑在于,在他看来如果盛大文学还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即便暂时依托中国移动阅读基地和文学网站自身的成长,但在面对百度、腾讯,面对拥有数亿用户的微信这样的移动渠道之王时,将会逐渐丧失其网络文学霸主地位。表面上看盛大文学占据网络文学超过7成份额,可是以渠道和收益计算,中国移动20亿元,腾讯、百度等公司加起来20亿元,盛大文学只占了10亿元,已经不具备领先地位。
而更现实的问题在于,百度等公司自己的文学网站和相关产品都已经箭在弦上,再加上掌阅、熊猫看书等移动APP在拥有大量用户后对网络文学上游的企图,让作者和编辑这一层级变得不稳固。在这个圈子里有影响的“大神”,陆续出来向作者“收稿子”,背后势力暧昧不明。这些是身在圈中的吴文辉每天都能感受到的。
吴文辉想要做的,是要让起点在移动互联网到来时,借助版权价值提升的契机,能继续成为市场上的王者。“潜在市场在变大,移动互联网意味着内容可收到的效率提高。起点1300多万UV(用户访问率),但问题是腾讯和百度是多少?微信3亿多用户,如果能够打通,难道它会只有300万人看我们的书吗?市场已经出现了空白的机会。”在吴文辉眼中,盛大文学以云中书城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并不成功,更大的痛苦在于,自己根本无法对此做出评价。
在内容之后,吴文辉想要让起点独立拓展开去,抓住主要是渠道爆发的空白市场,可是正如移动互联网的例子,盛大文学在各方都有其他子公司或总公司来完成。“盛大文学和侯小强确实没有插手我的具体经营业务,但把我作为一个独立整体的可能性剥离了,周边的剥离让我扩张的欲望减少。同时企业的盈利也是一个枷锁,我的投入减少,在其他领域扩张的原动力失去了,让我只能在原有的环境下抢食,而不是外部扩张。”
在侯小强的角度,却是完全不同的看法。侯小强认为让起点自己去做移动端,将让盛大文学失去意义“盛大文学作为一家文学产业链公司,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心是UGC用户产生内容,吴文辉他们负责;基本点一为移动互联网,二就是版权衍生,这些由总公司负责。”他说,“云中书城我也有不满意的地方,但不会因此怀疑这个方向。哪怕现在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坚持下去,在新的市场必须要有这种态度。”
这样的分歧越来越大,直到侯小强和吴文辉,对彼此都出现了从能力到性格的不满意。从盛大文学看,起点就像是个顽固的壳子,总是保持自己的一套,敲不开、砸不破;可在起点看来,盛大文学已经像是一个囚笼,将它束缚在自身网站上,空间受到极大压制。
在大的方向上,陈天桥、侯小强到吴文辉其实都是一致的,区别在于处于当下的阶段,何为发展重点。
所谓当下阶段,关键点在外部,是用户对接内容方式的变化所导致的大量空白市场的出现,盛大文学应该如何把握,吴文辉认为应该以文学网站比如起点为核心,各独立品牌进军新市场,在一个又一个市场打消觊觎者的念想;侯小强则认为,盛大文学整体品牌对外更具优势,不管是资源还是议价能力,都能让成功可能性更大。
而在内部,则是盛大文学已经走到了文学改变各类产业形态的中局,版权价值初现,往前内容和泛产业链谁主谁次。
这样的分歧,其实从两人的性格区别已经能够看出。侯小强是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擅长和喜好均在文化层面,既有“小清新”的一面,又具备较强的各种资源搭配和获取品牌影响力的能力。无论是之前一手做起新浪博客,还是现在盛大文学与韩寒、与湖南卫视的合作,都能可见一斑。
而吴文辉则是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理工科背景让他对科技大势敏感,又具有能接地气的能力。在网络文学从草根时代开始创业,身具江湖气,被下属称为“老大”。
两个人都具有很强的能力,也都曾在过去的岁月证明了自己,他们的分歧是对网络文学未来发展之争,可说到底,仍然是主导权力之争。
不知在3月5日晚上的北京,陈天桥与吴文辉到底长谈了什么,可在盛大文学这对立的两极之间,陈天桥最终还是选择了侯小强而非吴文辉。
这或许并非偶然。首先,如果选择后者,就意味着对一直在盛大集团扮演“顽石”形象的吴文辉屈服,并否认盛大文学自2009年起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侯小强实际上一直较好贯彻了陈天桥的战略意图,包括“各文学网站专注生产,盛大文学要负责好品牌、渠道、营销、打击盗版和产业链布局”。其次,对目前子公司众多却需要统合前进的盛大文学来说,选择一个更好的职业经理人,胜过选择性格更强硬的“大哥”,因为后者在这样的盛大文学中,可能会让其他的矛盾更加突出。
陈天桥这段话已经表明了盛大的态度:“侯小强也许从0做到10未必最好,但从10做到100,我看不出谁比他更强。他是多年来盛大唯一的一个年度CEO获得者。”
其实当盛大文学接管起点外延业务,并用盛大在线、盛付通和盛大文学无线部门与其对接,分润起点收益时,其实起点的权力已在不断削弱;当吴文辉顽强抵制盛大账号体系、反对内容免费模式的时候,他已经站在了整个盛大集团的对立面;当起点团队开始与盛大谈MBO时,或许已经引起了上峰的忌惮。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盛大文学产业链的利益产生速度面临无法跟上整个市场蛋糕增长速度的巨大压力,这个以资本统合的公司,只能以自我撕裂的方式来寻求解脱。与已经无法消弭的矛盾所产生的痛苦与消耗相比,这种分裂反而会是一种解放——吴文辉得到了自由,而盛大文学则可以获得真正意义上更完整的公司。
而从产业角度看,这种分裂很可能将会大大提高整个网络文学及其衍生市场的发展速度,或许这个行业的最终成熟的时候,回望今天必将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变 内容、技术与商业的新故事
网络文学兼有互联网和文学的双重属性,这决定了它未来的道路,必然是向着互联网产业和文化产业双向渗透。
如果打开起点中文网,你会觉得这个网站似乎有点土,很难想象在它简单的网页之间,蕴藏着如此深厚的一套生态系统。作者天蚕土豆一本《斗破苍穹》,点击量就有1.4亿多次;而《小兵传奇》这样的小说,能连续写到近1500万字。月票、强推榜、三江榜、书评区、盟主;精品、搜书、商城、杂志、游戏……在这里有数以十万计的小说作品和作者、数以亿计的读者,以及数以百亿计的文字量,与各种作品推荐层次、读者互动机制与社区化和游戏化模式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当庞杂的体系。
盛大文学的核心在文学网站,文学网站的核心在编辑,可是如果没有详细了解,很容易将这个工作想象成一个劳动密集型工种:阅读作品、联系作者、判断剧情、提供资源,还有其他一系列繁杂工作,辛苦程度该多重?可事实上,在起点每天成千上万更新文章的情况之下,整个团队的编辑实际只有六七十人。
是什么让这么小的团队能运转这么大的系统?技术。“编辑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在依赖技术,在起点提供的后台中,有许多数据的变化,也有各种用户、内容的成长性,它们能为编辑提供有力的辅助。”吴文辉说,“虽然场景并不科幻,但任何伟大的构想都是从泥土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我们需要的是在现有条件下,能逐渐增加一些功能和系统,更有力地辅助和提高效率。值得信赖的不只是技术,更是在技术支持下有经验的团队。”
而由此延展开来,技术从内核早已扩展到盛大文学的外延,而整个互联网的技术不断升级,又直接导致了两个重要变化:首先是环境的变化,移动互联网使得新渠道不断产生,理论上从新的手机阅读应用到微信这样的庞大体量产品,都能成为用户与内容的对接点;之后是网络文学用户群的变化,当用户消费内容已经逐渐从PC过渡到多终端,他们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改变。
网络文学兼有互联网和文学两种强属性,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技术的变化使得分歧产生,并真正导致了盛大文学的分裂——如果是在一个非常成熟的环境和确定的模式下,这种事恐怕难以发生。但与此同时,技术其实又真正给网络文学市场带来了更加巨大的机会,只不过盛大文学在其中是否还能成为王者,尚需观察。
盛大文学的技术挑战
某知名投资机构的合伙人曾经如此描述在地铁上看到的一个普遍场景:乘客捧着某款平价Android手机,打开UC浏览器,上百度贴吧,看起点的盗版小说。在这个相当常见的行为中,事实上涉及到了4家公司,Google、UC、百度和盛大文学;包含了链条的4个节点,硬件、软件、渠道和内容。
不管是侯小强或吴文辉,都承认在传统PC时代,盛大文学在内容和渠道上的强大,从起点PV(网页浏览量)日均过亿就可见一斑,网站主体就是最大的渠道。
可是在短短几年之间,人们阅读的方式已经从PC向手机迁移,这种大环境的改变,快速到盛大文学还没来得及应对。
但挑战已经到了。首先是渠道的挑战,新的内容消费方式意味着新的需求,人们需要在手机上进行阅读,如果盛大文学做得不够好,这部分用户的第一触点就会向别处去。比如百度贴吧,因为对移动做了很好的适配,2G网络也能流畅使用,成为了许多人看网络小说的首选——百度贴吧里,几乎应对盛大文学每一部知名网络小说都有一个贴吧,并会有人自发将最新的更新贴上去。这样的新渠道与用户流失例子不少。当然这涉及到盗版问题,但主要仍是移动阅读人群的吸引力。
盛大文学也用云中书城、起点客户端等新移动产品以及WAP站这样的传统移动产品去尝试,但到现在收效实在一般。在移动链条中,除了阅读体验外,盛大的整个付费充值体系等体验都算不上好,又不能打通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商业模式难以顺移,而且难以合乎比如苹果iOS的应用规则(应用内付费必须走AppleID)。
而支撑盛大文学成长的中国移动阅读基地,其实成长空间主要倚仗中国移动的广大用户,在没有新的模式之前,这一渠道很难看到持续爆发性成长空间。更何况,这也并非盛大文学自己的渠道。
比渠道本身更可怕的,是“有内容野心的渠道”。不管是百度、腾讯,还是移动端新崛起的类似掌阅、多看这样的新势力,无不对盛大文学的内容这块虎视眈眈——当然,这也构成了对内容团队如吴文辉的更大诱惑。在盛大文学内容体系中,编辑和作者都会因此产生“新的机会”,这样的外界吸力,远超过当年想要复制起点模式的17K和纵横中文网等网站。它们会对盛大文学带来根本性影响。
到吴文辉和起点团队出走,盛大文学的挑战达到了最高点。
网络文学的双向渗透
其实,盛大文学所必须面临的挑战是必然现象。回到2008年,很难想象天上忽然掉下来一个神仙,能帮助陈天桥让盛大文学在接下来5年的巨变中一面对内完美整合团队,一面对外始终站在潮头。
公允来看,盛大文学做得已经不错,尤其是对网络文学这样站在互联网和文化交叉口的模式,在文化一端,已经颇见成效。就如侯小强所说,网络文学已经越来越被主流社会所认可,而盛大文学不仅改变和网络阅读方式、影视剧生态,还在实体出版上改变纸质书的生态,唐家三少的书能够卖到1000万册。“我们也试图与优酷等视频网站合作,像美剧那样连载小说的动画,先拍一集,收视率高再继续拍。”这是已经打算去改变动画的生态了。
在侯小强眼中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心的内容是非常依赖强运营的工作,后台则是越来越强的技术支撑。据说侯小强已经在申请调配盛大创新院最好的技术团队来做盛大文学的“大数据”,“我们未来要有编辑这只有形的手,还有大数据无形的手。什么样的小说在什么时候被点的人最多?小说什么时候应该有转折,小说该不该收费,该收多少?”
据说,在吴文辉团队离开后,陈天桥、侯小强和盛大文学这是10年来第一次真正看到起点的数据。这些数据的使用并与核心内容运营结合,也许会让网络文学的内容核心产生一些有趣的变化。
两个基本点,大体来看版权关乎文化,移动互联网则是互联网技术。版权的事盛大文学一直做得没有太大问题,可最后的落脚点仍然要回到移动互联网,如何面临新兴渠道挑战、搭建自己的生态系统,这将是决定盛大文学未来空间的重中之重。
可是在这一点上,或许吴文辉有能力走在前面。“做了9年这个行业,我们并没有老化,一直在敏锐观察变化,评估外界可能的威胁和价值。如果这次我们要做的事跟以前还是差不多,那就没有必要去做了,因为相同方式你打不倒起点。”吴文辉说,“可我们看到市场的快速变化,出现了空白和机会。”
有传闻说吴文辉接下来将会联姻的公司是百度或腾讯,也有人说是阿里巴巴和新浪,但实际上真正的最大可能仍是百度。首先,百度就属于“有内容野心”的强大渠道,没有盛大文学分裂一事,其自己的文学网站也已即将问世;其次,百度贴吧占据其移动流量的不小比例,贴吧在未来仍有其战略意义,在内容上必须由盗版“转正”;而在这之后,小说内容如何摆脱原有模式,去与贴吧这样的渠道进行更加深度的整合,其中想象空间极大。
而在《商业价值》采访中吴文辉唯一提到的移动产品微信,也有可能在吴文辉携新的小说内容放开手脚之后,得以成为其主要的渠道合作者。比如说,小说是否可以利用微信的公众平台和API接口来与用户互动?小说有了新的章节更新,是否能用Push的方式直接通知到用户手机上?要实现这些并不太难,而这些方式又可能一方面提高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利用微信将用户资源导回到自身的平台上。像支付宝这样的付费工具的接入,自然更不用说。
当然还有微博和人人。在没有束缚之后,可以看到网络文学与互联网各种产品结合的潜在可能性,这有可能让它变成一种真正像新闻内容一样无处不在的内容,并进一步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
“因为移动互联网,实际上我们内容到达用户的成本变低了,与此同时像唐家三少这种作者的知名度和内容成熟度却在继续增加。这就意味着在盛大文学之外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吴文辉说。
如果事情真如想象般发生,吴文辉做得越好,其实也将在冲击盛大文学的同时,迫使它在盛大集团帝国般的体系之外,做出更多积极的变化;同时,整个市场蛋糕越来越大,夺取新市场比单纯的竞争其实更重要。这一切,对侯小强未必不是好事。
2013年4月初,盛大文学总裁、起点中文网总经理吴文辉正式从盛大离职。
这是一个迟来的新闻,因为在整个3月份,关于盛大文学旗下起点中文网离职风波早已传得满城风雨。3月1日,盛大文学CEO侯小强接到各路消息称吴文辉要走,并向盛大集团董事长陈天桥汇报,随即吴文辉向二人否认了这一消息;3月6日侯小强内部邮件表示同意起点创始团队离职,宣布接管起点;3月11日,陈天桥力挺风暴中的侯小强;3月20日,陈天桥亲自出席起点作家年会,有参与者表示,盛大文学承诺进一步提升作家福利体系。而在此过程中,吴文辉虽然仍在盛大文学,却一直处于“病休”状态。
吴文辉是真的病了。当他走到《商业价值》记者面前时,手里提着一些药,一头乱发,能明显看出上火症状;谈话时间久后,明显现出疲惫神情。他是起点本次出走团队中最后一个辞职的,辞呈其实在3月25日才提交,而4月初就能离开,足见此次盛大的效率。
与他一样,侯小强最近的状态也并不好,在3月中旬,整个两鬓几乎从斑白变为全白(不久之后他去剪了头),脸上标志性的黑眼圈也显得更深更厚。
这并不奇怪,因为在这次盛大文学的分裂事件中,两人处于高压的中心地带,一人留,一人走,都同样遭到了太多议论,也承担了与日常相比更加超负荷的工作。
如此大的压力,全因在2013年的中国,盛大文学已经获得的巨大影响。它不仅是整个中国覆盖数亿读者的网络文学内容主要生产源头,拥有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小说阅读网、榕树下、言情小说吧和潇湘书院等多家网站,作为一家文学产业链公司,旗下更是拥有华文天下等3家出版公司,并于最近成立了自己的编剧公司,内容辐射到了游戏、影视等多种下游形态。单说品牌影响力和网络文学市场份额,盛大文学几乎没有敌手。
而起点中文网则是盛大文学最重要的资产。根据艾瑞数据,2011年盛大文学旗下网站占整个市场超过70%份额,其中起点中文网独占43.8%。
从盛大文学2012年6月向美国SEC(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最新一份F-1/A文件中,可以看到这几年的快速成长。2008年其营收为5298万元人民币,2009年升至1.35亿元,随后2010年和2011年更是分别达到了3.93亿元和7.01亿元。2012年第一季度,盛大文学开始盈利。
只看收入,到今天网络文学仍然不能算是个大生意,但它的连年高速成长引人注目。而更关键的则是它作为整个互联网内容的最上游,所具有的向视频行业、出版行业等其他行业辐射和输送内容的能力,与类似百度贴吧、腾讯游戏这样的平台打通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无限可能。
从2004年10月盛大收购起点中文网,到2013年4月吴文辉离职,8年半的光阴,这也是整个网络文学产业从不被人看好的草根生意到被主流社会逐渐认可所用的时间。于是有人开玩笑说,“8年抗战打完,接下来真的要打3年内战了?”
盛大文学的裂变,重点在于吴文辉和起点部分核心编辑的出走将导致的网络文学内容分流,以及在这之后一批最核心作家和内容,将以何种方式与盛大文学之外新的强大渠道对接,直到这些内容将会在整个文学产业链条上如何以不同于盛大文学的方式向下演变。这种新的竞争关系或许也会激发盛大文学本身的创新力,给整个互联网乃至社会带来深远影响,影响数亿人未来消费文学内容的方式。
裂 在利益与命运的十字路口
当盛大文学产业链的利益产生速度面临无法跟上整个市场蛋糕增长速度的巨大压力,这个以资本统合的公司,只能以自我撕裂的方式来寻求解脱。
上海张江,在浦东区中南部,这片高新技术园区生活不算方便,倒是相对其他地区,胜在地方大人少,幽静。
时至今日,侯小强仍然记得他2008年年中初次踏上这里的场景。那天下着雨,天空阴沉,侯小强透过酒店的窗户,看到窗外的张江一片荒凉景象,他发现自己好像来到了一个不毛之地。他问自己:我是不是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
在到新组建的盛大文学任职CEO之前,侯小强是新浪的副总编辑,新浪CEO兼总裁曹国伟等人对其评价甚高。从熟悉的领域到全新领域,从北京到上海,从一个老板到另一个据说很强势的老板,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
可是侯小强却很快有了决断,因为他认为这是值得把握的好机会,也因为盛大网络董事长兼CEO在北京对他所描绘的愿景。2008年上半年,陈天桥到北京开“两会”,住在西直门,他指着西直门立交桥对侯小强说,“如果未来的文学能够像这立交桥一样四通八达,那该多好?”侯小强想做的正是这样的事。
到上海的第一天,是侯小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冒出后悔想法,既然已在其位,就必须全情投入,之后盛大文学的快速发展已经容不得他心生杂念。时至今日,公允而言,这家公司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多方预期。
2008年7月,盛大收购知名文学网站红袖添香,并在之前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末与收购的起点中文网和晋江原创网一起作为基础,成立盛大文学有限公司。盛大文学第一年的营收仅有5298万元,之后在2009年12月到2010年3月接连收购榕树下、小说阅读网、言情小说吧和潇湘书院4家文学网站,营收开始突飞猛进,从1亿、4亿、7亿,直到10亿元规模,4年激增20倍。
看起来如此美好,可在这背后,一些顽固的问题却挥之不去,甚至越来越深,直至最终以分裂的方式浮出水面。
资本统合的上游下游
卸下盛大文学总裁和起点中文网总经理职务的吴文辉,一时之间却还没有从地域上脱离张江这个地方。2013年4月的一个下午,他坐在张江最兴旺的商业地产“传奇广场”的一片树荫下,眼睛朝远方发了会呆,低声说道:“我和侯小强就像油和水一样,没有调和在一起的可能性。”
吴文辉是起点中文网最主要的创始人,一手缔造了网络文学收费模式和在此基础上编辑、作者、读者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2004年10月,成立2年多的起点被盛大网络收购,直到今天,它仍然占据中国网络文学市场半壁江山,屹立不衰。在各种网络文学的作品排行榜上,来自起点的作品占据大多数席位已经成为常态。
2011年,盛大文学开始筹备赴美上市,在其提交的F-1/A文件中,明确提到了最有价值的5个部分,分别是社区、内容、渠道、品牌和团队。团队先放在一边不谈,笼统而言,社区和内容毫无疑问由吴文辉为首的各盛大控股子公司总经理负责,而渠道和品牌则是盛大文学总公司负责。
这样的分配,对盛大文学而言实属无奈。整个网络文学生态系统自成一体,其中作者创作小说,而编辑负责进行小说的甄选、跟进,乃至对小说情节的控制,他们直接对接网站各类推荐榜单等最吸引用户的资源,是小说火爆背后的推手。当编辑和作者形成固定关系,他们充当了网络小说“经纪人”的角色,帮助好的小说获得利益最大化;而一个编辑的实力,又取决于他对知名作者的影响力,或者说“在他手上有多少知名作者”。
读者追捧作品,继而追捧作者,作者认编辑,而大部分编辑认“头儿”。整个系统以文学网站为载体,有效运转并仍在将市场越滚越大。在这种情况下,盛大文学想要插手起点等网站的具体运营并不现实,尤其在双方利益目标一致的情况下,胡乱的插手也并不合时宜。
当2008年侯小强担任盛大文学CEO时,他可能并没有想到,盛大文学注定会成为中国互联网中最难以管理的一家公司。
首先,任何以资本串到一起的公司,要想融合并协同发展都非易事,更何况盛大文学这样串了许多家;其次,网络文学历史形成的被称之为“草根”的江湖侠气,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收服;整个文学产业链很长,盛大文学的工作不仅是创作内容,还要将它们在自己的10余个子公司之间有序流转并创造价值,各个子公司之间晤谈,未免就能如伙伴般亲切;最后,网络文学作为新生的文学形式,骨子里承接了互联网的基因,充满许多可能性与不确定性,盛大文学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必然会引发讨论甚至质疑,因为所谓对错,并无定论。
可是这样的乱麻,其实仍然存在快刀一斩、闯出一条路的可能性,而机会的核心,在于版权。
虽然起点的无线运营权、影视剧衍生运营权和第三方合作运营权先后被盛大文学所拿走,但所有人的共同利益点仍然一致,就是如何将一部作品的价值与影响力最大化。在盛大文学营收的快速成长中,除了文学网站主体之外,可以看到最关键之处在于无线、出版;而版权衍生,则是改编游戏、影视剧、漫画等一套内容扩展机制。
这些部分的执行者是盛大文学总公司。如果将作品内容称为上游,这一部分称为下游,盛大文学在抓牢下游的前提下,以此驱动整体快速发展,将有可能由此与上游渗透、融合。在上游占据整个市场绝对优势的前提之下,下游如果能由此在各个渠道中挣得主动、制度性回输利益,结果将是让上游既没有其他选择,也不想有选择。
盛大文学其实正在这么做,可是在这一过程中,仍然存在分歧。
“因为有内容,才能居高临下顺势而为,内容渗透到各个领域并形成控制和影响,所以文学后继的产业链不是因而是果。因在果前,作为企业家,应该看哪个领域成长最快,回头辅助内容发展。”吴文辉说。
可是在侯小强看来,“内容是生产力,移动互联网和版权衍生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内容变现能力)也很重要,当然也必须要和生产力配套”。
上游与下游孰轻孰重?在众多的分歧中,这是尤为重要的一条。可是,这似乎是一个永远也辩不明的问题。
这样于危与机中行走的盛大文学,在资本的牵引之下,大踏步来到了赴美上市的门槛前。2011年,盛大文学筹备上市,暂停;2012年重启上市,再次暂停。上市梦的破碎,让一度被压制的矛盾,终于被激发了出来。
危机浮现
2011年,盛大文学拟上市融资的金额为2亿美元,估值超过10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融资要用于偿还盛大网络的贷款,可是据知情人士透露,在与华尔街的沟通中,各投资机构开出的价码低于这一价格不少。
2012年,盛大文学再启上市计划,但美国市场窗口期已经关闭,一些中国概念股正在饱受美国分析师质疑,时间点并不好。虽然有着更漂亮的财报,但盛大文学的估值不升反降。5月,Orbis旗下基金用1500万美元购买了盛大文学股份,估值8亿美元,这应是陈天桥所能接受的价位。
盛大文学上市未果的原因无疑是价值分歧,但它引发的后果却更为深远。比如说,吴文辉所拥有的312.5万股B级股到期日为2016年11月30日,成与不成,或将直接决定走或不走。
当上市从大张旗鼓到变成“没影的事”,意味着盛大文学的内部期望值正在不断变弱。可是与此同时,盛大文学的高速成长却吸引来了一些原本就对这个生意很感兴趣的人,他们中有百度、腾讯、新浪、阿里巴巴这样在互联网上渠道非常强大的公司,也有具备不俗实力的大基金公司,这使得对盛大文学的内容核心团队来说,外部诱惑在变大。
据称,2012年年中在某PE支持下,吴文辉团队曾以4~5亿美元的价格向陈天桥提出过MBO(管理者收购)计划,想要将起点中文网重新买回独立运营。陈天桥并未拒绝,但开价为8亿美元——也就是说,购买起点的价格与整个盛大文学一样。
对陈天桥而言,如此开价并非不合理,因为起点是盛大文学的最核心资源,如果卖走,意味着盛大文学的大盘将会从上游直接空掉,剩余价值大幅缩水,失去意义。
吴文辉也并未因为这个开价作罢,对其团队而言,并非真的只剩下独立一途,而是希望就此也让盛大认识到起点更大的价值,获得更多权利,让MBO一事为其加上了砝码。
“其实一直有走的想法,也一直想跟老板谈,是否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有时也看看最近有什么新的消息,反反复复很久。”吴文辉说,“外界说的谋划肯定没有,但商量一定有。走还是留,还是谈条件?到底做MBO还是找投资再做,还是干脆别干这行了?有各月种纠结。”
这样的局面在3月1日被打破,当天起点作家会议在杭州举行,吴文辉与编辑商量、编辑与作者商量是否出走的消息,被直接放了出来。“我也猜到消息会出,但没想到这么快,第二天就有报道,我们也很意外。”吴文辉说。
3月5日,身在北京开“两会”的陈天桥召吴文辉进京,对其进行挽留;3月6日,吴文辉尚未回到上海,盛大文学“同意起点创始团队离职”的邮件已经发出。至此,一切已无可挽回。
这件事的发生有其必然性,利益问题是一个方面,而最关键的问题仍然在于双方都想要让盛大文学更好发展,但彼此互不认可,希望看到盛大文学向前发展的路径也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
吴文辉的焦虑在于,在他看来如果盛大文学还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即便暂时依托中国移动阅读基地和文学网站自身的成长,但在面对百度、腾讯,面对拥有数亿用户的微信这样的移动渠道之王时,将会逐渐丧失其网络文学霸主地位。表面上看盛大文学占据网络文学超过7成份额,可是以渠道和收益计算,中国移动20亿元,腾讯、百度等公司加起来20亿元,盛大文学只占了10亿元,已经不具备领先地位。
而更现实的问题在于,百度等公司自己的文学网站和相关产品都已经箭在弦上,再加上掌阅、熊猫看书等移动APP在拥有大量用户后对网络文学上游的企图,让作者和编辑这一层级变得不稳固。在这个圈子里有影响的“大神”,陆续出来向作者“收稿子”,背后势力暧昧不明。这些是身在圈中的吴文辉每天都能感受到的。
吴文辉想要做的,是要让起点在移动互联网到来时,借助版权价值提升的契机,能继续成为市场上的王者。“潜在市场在变大,移动互联网意味着内容可收到的效率提高。起点1300多万UV(用户访问率),但问题是腾讯和百度是多少?微信3亿多用户,如果能够打通,难道它会只有300万人看我们的书吗?市场已经出现了空白的机会。”在吴文辉眼中,盛大文学以云中书城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并不成功,更大的痛苦在于,自己根本无法对此做出评价。
在内容之后,吴文辉想要让起点独立拓展开去,抓住主要是渠道爆发的空白市场,可是正如移动互联网的例子,盛大文学在各方都有其他子公司或总公司来完成。“盛大文学和侯小强确实没有插手我的具体经营业务,但把我作为一个独立整体的可能性剥离了,周边的剥离让我扩张的欲望减少。同时企业的盈利也是一个枷锁,我的投入减少,在其他领域扩张的原动力失去了,让我只能在原有的环境下抢食,而不是外部扩张。”
在侯小强的角度,却是完全不同的看法。侯小强认为让起点自己去做移动端,将让盛大文学失去意义“盛大文学作为一家文学产业链公司,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心是UGC用户产生内容,吴文辉他们负责;基本点一为移动互联网,二就是版权衍生,这些由总公司负责。”他说,“云中书城我也有不满意的地方,但不会因此怀疑这个方向。哪怕现在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坚持下去,在新的市场必须要有这种态度。”
这样的分歧越来越大,直到侯小强和吴文辉,对彼此都出现了从能力到性格的不满意。从盛大文学看,起点就像是个顽固的壳子,总是保持自己的一套,敲不开、砸不破;可在起点看来,盛大文学已经像是一个囚笼,将它束缚在自身网站上,空间受到极大压制。
在大的方向上,陈天桥、侯小强到吴文辉其实都是一致的,区别在于处于当下的阶段,何为发展重点。
所谓当下阶段,关键点在外部,是用户对接内容方式的变化所导致的大量空白市场的出现,盛大文学应该如何把握,吴文辉认为应该以文学网站比如起点为核心,各独立品牌进军新市场,在一个又一个市场打消觊觎者的念想;侯小强则认为,盛大文学整体品牌对外更具优势,不管是资源还是议价能力,都能让成功可能性更大。
而在内部,则是盛大文学已经走到了文学改变各类产业形态的中局,版权价值初现,往前内容和泛产业链谁主谁次。
这样的分歧,其实从两人的性格区别已经能够看出。侯小强是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擅长和喜好均在文化层面,既有“小清新”的一面,又具备较强的各种资源搭配和获取品牌影响力的能力。无论是之前一手做起新浪博客,还是现在盛大文学与韩寒、与湖南卫视的合作,都能可见一斑。
而吴文辉则是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理工科背景让他对科技大势敏感,又具有能接地气的能力。在网络文学从草根时代开始创业,身具江湖气,被下属称为“老大”。
两个人都具有很强的能力,也都曾在过去的岁月证明了自己,他们的分歧是对网络文学未来发展之争,可说到底,仍然是主导权力之争。
不知在3月5日晚上的北京,陈天桥与吴文辉到底长谈了什么,可在盛大文学这对立的两极之间,陈天桥最终还是选择了侯小强而非吴文辉。
这或许并非偶然。首先,如果选择后者,就意味着对一直在盛大集团扮演“顽石”形象的吴文辉屈服,并否认盛大文学自2009年起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侯小强实际上一直较好贯彻了陈天桥的战略意图,包括“各文学网站专注生产,盛大文学要负责好品牌、渠道、营销、打击盗版和产业链布局”。其次,对目前子公司众多却需要统合前进的盛大文学来说,选择一个更好的职业经理人,胜过选择性格更强硬的“大哥”,因为后者在这样的盛大文学中,可能会让其他的矛盾更加突出。
陈天桥这段话已经表明了盛大的态度:“侯小强也许从0做到10未必最好,但从10做到100,我看不出谁比他更强。他是多年来盛大唯一的一个年度CEO获得者。”
其实当盛大文学接管起点外延业务,并用盛大在线、盛付通和盛大文学无线部门与其对接,分润起点收益时,其实起点的权力已在不断削弱;当吴文辉顽强抵制盛大账号体系、反对内容免费模式的时候,他已经站在了整个盛大集团的对立面;当起点团队开始与盛大谈MBO时,或许已经引起了上峰的忌惮。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盛大文学产业链的利益产生速度面临无法跟上整个市场蛋糕增长速度的巨大压力,这个以资本统合的公司,只能以自我撕裂的方式来寻求解脱。与已经无法消弭的矛盾所产生的痛苦与消耗相比,这种分裂反而会是一种解放——吴文辉得到了自由,而盛大文学则可以获得真正意义上更完整的公司。
而从产业角度看,这种分裂很可能将会大大提高整个网络文学及其衍生市场的发展速度,或许这个行业的最终成熟的时候,回望今天必将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变 内容、技术与商业的新故事
网络文学兼有互联网和文学的双重属性,这决定了它未来的道路,必然是向着互联网产业和文化产业双向渗透。
如果打开起点中文网,你会觉得这个网站似乎有点土,很难想象在它简单的网页之间,蕴藏着如此深厚的一套生态系统。作者天蚕土豆一本《斗破苍穹》,点击量就有1.4亿多次;而《小兵传奇》这样的小说,能连续写到近1500万字。月票、强推榜、三江榜、书评区、盟主;精品、搜书、商城、杂志、游戏……在这里有数以十万计的小说作品和作者、数以亿计的读者,以及数以百亿计的文字量,与各种作品推荐层次、读者互动机制与社区化和游戏化模式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当庞杂的体系。
盛大文学的核心在文学网站,文学网站的核心在编辑,可是如果没有详细了解,很容易将这个工作想象成一个劳动密集型工种:阅读作品、联系作者、判断剧情、提供资源,还有其他一系列繁杂工作,辛苦程度该多重?可事实上,在起点每天成千上万更新文章的情况之下,整个团队的编辑实际只有六七十人。
是什么让这么小的团队能运转这么大的系统?技术。“编辑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在依赖技术,在起点提供的后台中,有许多数据的变化,也有各种用户、内容的成长性,它们能为编辑提供有力的辅助。”吴文辉说,“虽然场景并不科幻,但任何伟大的构想都是从泥土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我们需要的是在现有条件下,能逐渐增加一些功能和系统,更有力地辅助和提高效率。值得信赖的不只是技术,更是在技术支持下有经验的团队。”
而由此延展开来,技术从内核早已扩展到盛大文学的外延,而整个互联网的技术不断升级,又直接导致了两个重要变化:首先是环境的变化,移动互联网使得新渠道不断产生,理论上从新的手机阅读应用到微信这样的庞大体量产品,都能成为用户与内容的对接点;之后是网络文学用户群的变化,当用户消费内容已经逐渐从PC过渡到多终端,他们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改变。
网络文学兼有互联网和文学两种强属性,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技术的变化使得分歧产生,并真正导致了盛大文学的分裂——如果是在一个非常成熟的环境和确定的模式下,这种事恐怕难以发生。但与此同时,技术其实又真正给网络文学市场带来了更加巨大的机会,只不过盛大文学在其中是否还能成为王者,尚需观察。
盛大文学的技术挑战
某知名投资机构的合伙人曾经如此描述在地铁上看到的一个普遍场景:乘客捧着某款平价Android手机,打开UC浏览器,上百度贴吧,看起点的盗版小说。在这个相当常见的行为中,事实上涉及到了4家公司,Google、UC、百度和盛大文学;包含了链条的4个节点,硬件、软件、渠道和内容。
不管是侯小强或吴文辉,都承认在传统PC时代,盛大文学在内容和渠道上的强大,从起点PV(网页浏览量)日均过亿就可见一斑,网站主体就是最大的渠道。
可是在短短几年之间,人们阅读的方式已经从PC向手机迁移,这种大环境的改变,快速到盛大文学还没来得及应对。
但挑战已经到了。首先是渠道的挑战,新的内容消费方式意味着新的需求,人们需要在手机上进行阅读,如果盛大文学做得不够好,这部分用户的第一触点就会向别处去。比如百度贴吧,因为对移动做了很好的适配,2G网络也能流畅使用,成为了许多人看网络小说的首选——百度贴吧里,几乎应对盛大文学每一部知名网络小说都有一个贴吧,并会有人自发将最新的更新贴上去。这样的新渠道与用户流失例子不少。当然这涉及到盗版问题,但主要仍是移动阅读人群的吸引力。
盛大文学也用云中书城、起点客户端等新移动产品以及WAP站这样的传统移动产品去尝试,但到现在收效实在一般。在移动链条中,除了阅读体验外,盛大的整个付费充值体系等体验都算不上好,又不能打通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商业模式难以顺移,而且难以合乎比如苹果iOS的应用规则(应用内付费必须走AppleID)。
而支撑盛大文学成长的中国移动阅读基地,其实成长空间主要倚仗中国移动的广大用户,在没有新的模式之前,这一渠道很难看到持续爆发性成长空间。更何况,这也并非盛大文学自己的渠道。
比渠道本身更可怕的,是“有内容野心的渠道”。不管是百度、腾讯,还是移动端新崛起的类似掌阅、多看这样的新势力,无不对盛大文学的内容这块虎视眈眈——当然,这也构成了对内容团队如吴文辉的更大诱惑。在盛大文学内容体系中,编辑和作者都会因此产生“新的机会”,这样的外界吸力,远超过当年想要复制起点模式的17K和纵横中文网等网站。它们会对盛大文学带来根本性影响。
到吴文辉和起点团队出走,盛大文学的挑战达到了最高点。
网络文学的双向渗透
其实,盛大文学所必须面临的挑战是必然现象。回到2008年,很难想象天上忽然掉下来一个神仙,能帮助陈天桥让盛大文学在接下来5年的巨变中一面对内完美整合团队,一面对外始终站在潮头。
公允来看,盛大文学做得已经不错,尤其是对网络文学这样站在互联网和文化交叉口的模式,在文化一端,已经颇见成效。就如侯小强所说,网络文学已经越来越被主流社会所认可,而盛大文学不仅改变和网络阅读方式、影视剧生态,还在实体出版上改变纸质书的生态,唐家三少的书能够卖到1000万册。“我们也试图与优酷等视频网站合作,像美剧那样连载小说的动画,先拍一集,收视率高再继续拍。”这是已经打算去改变动画的生态了。
在侯小强眼中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心的内容是非常依赖强运营的工作,后台则是越来越强的技术支撑。据说侯小强已经在申请调配盛大创新院最好的技术团队来做盛大文学的“大数据”,“我们未来要有编辑这只有形的手,还有大数据无形的手。什么样的小说在什么时候被点的人最多?小说什么时候应该有转折,小说该不该收费,该收多少?”
据说,在吴文辉团队离开后,陈天桥、侯小强和盛大文学这是10年来第一次真正看到起点的数据。这些数据的使用并与核心内容运营结合,也许会让网络文学的内容核心产生一些有趣的变化。
两个基本点,大体来看版权关乎文化,移动互联网则是互联网技术。版权的事盛大文学一直做得没有太大问题,可最后的落脚点仍然要回到移动互联网,如何面临新兴渠道挑战、搭建自己的生态系统,这将是决定盛大文学未来空间的重中之重。
可是在这一点上,或许吴文辉有能力走在前面。“做了9年这个行业,我们并没有老化,一直在敏锐观察变化,评估外界可能的威胁和价值。如果这次我们要做的事跟以前还是差不多,那就没有必要去做了,因为相同方式你打不倒起点。”吴文辉说,“可我们看到市场的快速变化,出现了空白和机会。”
有传闻说吴文辉接下来将会联姻的公司是百度或腾讯,也有人说是阿里巴巴和新浪,但实际上真正的最大可能仍是百度。首先,百度就属于“有内容野心”的强大渠道,没有盛大文学分裂一事,其自己的文学网站也已即将问世;其次,百度贴吧占据其移动流量的不小比例,贴吧在未来仍有其战略意义,在内容上必须由盗版“转正”;而在这之后,小说内容如何摆脱原有模式,去与贴吧这样的渠道进行更加深度的整合,其中想象空间极大。
而在《商业价值》采访中吴文辉唯一提到的移动产品微信,也有可能在吴文辉携新的小说内容放开手脚之后,得以成为其主要的渠道合作者。比如说,小说是否可以利用微信的公众平台和API接口来与用户互动?小说有了新的章节更新,是否能用Push的方式直接通知到用户手机上?要实现这些并不太难,而这些方式又可能一方面提高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利用微信将用户资源导回到自身的平台上。像支付宝这样的付费工具的接入,自然更不用说。
当然还有微博和人人。在没有束缚之后,可以看到网络文学与互联网各种产品结合的潜在可能性,这有可能让它变成一种真正像新闻内容一样无处不在的内容,并进一步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
“因为移动互联网,实际上我们内容到达用户的成本变低了,与此同时像唐家三少这种作者的知名度和内容成熟度却在继续增加。这就意味着在盛大文学之外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吴文辉说。
如果事情真如想象般发生,吴文辉做得越好,其实也将在冲击盛大文学的同时,迫使它在盛大集团帝国般的体系之外,做出更多积极的变化;同时,整个市场蛋糕越来越大,夺取新市场比单纯的竞争其实更重要。这一切,对侯小强未必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