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创业板10月底鸣锣开市以来,我所在的公司(汉理资本)服务于拟进行股权私募融资的高成长性企业。最近,连续碰到好几家民营企业老板,不停地问我几乎同样的问题:钱总,你看我的企业够上创业板吗?
提出此类问题的,大概有两类企业:第一类是企业已经营了5至8年,业绩销售过亿,过小日子已经不错,但接下来要做大、做强,老板普遍感觉力不从心,或“太累”,但引进人才、团队和新的资金,似乎公司又缺些什么。
第二类是刚成立不久的新公司,老板很关心,如何运营、管理能让公司顺利尽快上创业板。
符合创业板上市的硬性指标与规定(如盈利等),已经讲得很多了。在我看来,上创业板的企业要符合两条标准:规范性与成长性。
首先,从规范性而言,公司股东结构及其历史沿革、公司治理、关联交易(包括关联公司层面与股东层面)、税务合规、收入确认等财务体系。应该说,早年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大多强调“成长性”而忽略“规范性”,所以公司做得越大越成功,很多“遗留”问题就突显出来,有的可以“亡羊补牢”,少数的可能“积重难返”了。
其次,“成长性”包括公司的财务指标(收入与净利润的年增长)、行业地位(细分市场是否位于前三)、技术含量与壁垒以及研发投入、未来增长潜力等因素。
你是民营企业的老板,若贵司基本满足“成长性”要求而欠缺“规范性”,怎么办?我建议,考虑做一轮股权私募融资,引进新的机构投资人(基金等),通过私募来加强“规范性”,待私募完成后引进券商等其它中介,开始上创业板的征程!
汉理最近拟参股投资一家新能源企业,之前由乡镇企业改制而来,这次引进包括汉理资本在内的两家专业投资公司,然后公司拟进行股改并聘请券商与律所、审计所进场。
上个月,汉理作为投行与跟投方,协助一家节能环保类公司成功募集几亿元私募基金,现正准备国内上市。
总之,国内高成长性的民营企业很少有百分之百符合上述两大要求,尤其是“规范性”方面,需要在发展中解决此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