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姨
2009-11-24 10:37:10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善良的祝姨,以她那勤劳朴素的作风,乐于助人的品格打动着所有人,她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她没有亲人,却有许多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人关心着她,帮助着她。晚年的祝姨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
安平里的街坊都管祝姨叫娘娘。祝姨已经88岁了,她15岁上从无锡乡下来到上海,在一个大户人家帮佣。开始不过是粗使丫头,偶然的机会,主人家的老夫人发现祝姨心灵手巧,梳头捶背无不干得妥帖,于是升格当了贴身使女。祝姨一直未嫁,主人家专门拨了一间下房让她独自居住,可见老夫人对她的恩宠。
本以为可以一直做到做不动为止,主人也应允将来会给她安度晚年的退休金,可文化大革命来了,主人家被抄了个精光,天天戴着帽子挨批挨斗,自顾不暇,哪还有钱雇下人,于是祝姨失去了生活的来源。那时的工作岗位还不象如今这样紧缺,街道就安排祝姨到一家工厂的食堂工作,祝姨在食堂工作得十分出色。因为她烧得一手好小菜,很受工人的欢迎。工厂总务科因此再三挽留已到退休年龄的她多做些时日。到娘娘正式退休时已年近花甲了。据说当时工厂是敲锣打鼓风风光光的把手捧退休证的祝姨送回家的。60岁时祝姨依然腰板挺直,手脚麻利,也依然住在老主人家的下房里。
祝姨是个念旧感恩的人,刚进工厂那会儿,老夫人还健在,平日里山珍海味享用惯了的人,家产被抄去后自然是没了享受的资本,而且连荤腥也难得可见了。食堂工作的祝姨隔三差五省下那份午餐的小菜带回家里让老太太吃,自己喝口菜汤混过一顿。下班后依然赶回来伺候老太太,就连老夫人过世时的殓衣也是她帮着张罗的。
祝姨喜欢孩子,退休后她帮着照顾老东家上学的儿子,关心他的三餐起居。邻居的孩子接接送送,也很乐意帮忙。那些孩子的父母遇到加班之类的特殊情况,一个传呼电话打来,祝姨总是让孩子们在她那里吃罢晚饭,边做作业边等大人来接。虽然她并不识几个大字,孩子们偏偏都愿意听她的话,娘娘的称呼就是孩子们叫开的。
娘娘带大了东家的儿子,又看着他娶妻生子。那个小不点从医院回家时,娘娘在花园门口迎着,那欢喜的神情好象回来的是自己的亲孙子一般。日子象流水一般淌走了,到小不点小学毕业时,娘娘已经82岁高龄了。挺直的腰背有点佝偻,麻利的手脚迟缓了,耳朵也有点背了。尽管如此,祝姨还是不服老。她依然自己买菜,烧饭,洗衣服……曾经接受过祝姨帮助的街坊邻居们也没有忘记这位老人,经常有人带着食物,补品来看望她。即使是搬离安平里的,也少不了在年节里带上礼物来娘娘家串门。小屋里经常传出她开心的笑声。
最近两年,祝姨的身体每况愈下,曾经清亮的眼睛蒙上了一层翳,因为白内障已经差不多丧失了视力;帕金森氏症则令她的双手和头部遏制不住的晃动。被祝姨当作亲孙子一般疼爱的小不点,长成了一米八六、既善良又帅气的大小伙子,去年秋季考进了医科大学。促使小不点报考医大的重要原因,就是他想要好好照顾娘娘,让老人家活过一百岁。街道对属于孤老的祝姨也关爱有加,每天派人将老年食堂的饭菜送到祝姨家里,一周两次上门帮她打扫,还给祝姨安装了求助的报警铃,若有不适,只要按一下警铃,邻居们就会赶来帮助她。提起这些,祝姨总是感动的老泪纵横,不住地感谢政府和街坊的关照。
初春时分,太阳好的日子,假如你路过安平里,看到弄堂一角的阳光下,坐着一位清清爽爽的瘦小的老太太,那么,你不妨上前和她聊聊天,叫一声祝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