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杀马诺等于在拯救我们的孩子
2010-6-9 10:15:05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其实我本来不知道何谓马诺,也根本没有知道的必要,本来也就是个哗众取宠来娱乐大众的不知道高低深浅的小丫头。不过前几天看到新闻传言说广电局要封杀马诺等一干人等,继而大量新闻出现,马诺之类说自己对这件事情不知情,抑或半遮半掩不知所以。不知道这是不是又是马诺为了自己而做的新一轮炒作,这则新闻的真假性还有待确定,但是封杀马诺似乎已经势在必行。尽管封杀封杀马诺等人不可能立刻使社会纯洁高尚,但这样的趋势任由发展一定使社会更加堕落。
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马诺乃是何许人。据说这个北京姑娘在电视节目中语出惊人,说出了很多大逆不道的话,继而宁愿坐在宝马车中哭泣的马诺开始红得发紫,不仅在各种娱乐节目中频频现身,并且还爆出诸如“初夜”、“找入口”等这种恶俗语言从而再度成为人们口中议论的焦点。除此之外,各大电视台的娱乐节目也纷纷向这个女孩抛出了橄榄枝,邀请她做自己电视节目的嘉宾,以此来提高收视率,打开电视,到处都是这个女孩的一脸媚笑,口无遮拦。
如果说马诺有什么错,我看未必是拜金的错。虽然马诺的出名以拜金女为引走进大众视野,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个社会中越来越现实的人都开始认识到金钱的重要性,客观的说,拜金无错,可是马诺的错在于她不仅拜金,而且鄙视穷人,在节目中,她对自行车男的公开拒绝,并且毫不掩饰口中对穷人轻蔑和侮辱,这就不是个人价值取向的问题,而变成了一个道德品质的问题。道德品质如此败坏的一个女孩,却能登上各大卫视的舞台,谈笑风生,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是非观到哪里去了?
广电局封杀马诺的行为被众人叫好,貌似大家都对马诺这个女孩恨之入骨,但事实是,大家恨的是马诺所代表的那一群为了出名而不择手段的小群体,而不是针对她个人所产生的厌恶;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为了收视不择手段的电视媒体,为了所谓推广无所不能的幕后推手和对这一类恶俗的节目和人物始终津津乐道的一大部分观众。一个巴掌拍不响,几个巴掌拍在一起就是乱哄哄不得清净的一个看不见道德荣辱的生活圈子。
拜金女马诺,艳照门女主角闫凤娇,还有前段时间爆出不雅视频的车模翟凌,她们的共同点就是她们都是依靠非常手段,达到了出名的目的,这三个女孩如今各有风骚,一个是炙手可热的话题主持,一个是各大相亲节目热衷邀请的嘉宾,一个是顺利走上主持路的车模。据说日通过这样不着寸缕的赤裸裸曝光,已经名扬天下,能够进斗金。不过没有多少人注意到,她们的行为和目的背后隐藏的却是这个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和人们道德底线的沦丧。
人人都想出名,特别是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们,本无可厚非,在物欲纵横的今天,谁能没有个明星梦或者一夜暴富的念想呢?镁光灯聚焦在脸上,所有的人的视线都落在身上,欢呼痴狂,金钱滚滚,名利双收,这种生活的确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生活的本身绝不是这些,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大部分人还是需要一个正向的目标,需要正向引导。如果为了出名就抛弃做人的道德底线,这种行为就成一个社会悲剧了。马诺这样的一个群体代表的及为了曝光率和未来的所谓前途不择手段的那种行为,应该受到谴责。不得不说,飞速发展的经济催生的是越来越病态的社会。
马诺之流的才艺是什么?长得漂亮?不有目共睹的是这些孩子并无沉鱼落雁之貌,倘若真有也绝不至此;那么是学识渊博?从其谈吐和素质中可见其文化底蕴的远远不够;抑或是唱功优胜?众所周知的是这些孩子未见有天籁之音。可是即便如此,这些人还是通过网络迅速走红了,数以千万计的网民中,估计没有不知道这几个行为出格的女子的。她们走红网络所凭借的不过是口无遮拦的厚颜和对社会道德的践踏,而不是正常的凭借自己的努力来赚取大家的眼球。
网络上也有很多人对广电局封杀马诺的消息表示不赞同,认为拜金或者拍艳照都是个人选择的问题,是个人价值观差异的体现,无需干涉。可是马诺这些人的行为真的和别人无关吗?众所周知,如今网络媒体的通讯技术已经发达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每天浏览网络观看电视节目的人,不仅仅是具有明确判断力的成年人,还有很多正处在是非观建立期间的青少年,我们甚至不敢估计这些人对这些孩子产生的恶劣影响有多大。作为公众人物,就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举止,就像每一个行业的人都有自己行业内的准则,做公众人物的人也要遵守公众人物的职业道德。身为艺人,最起码要做到的就是不能在价值观上误导观众,尽管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是一旦你决定在电视上公开你的看法,就意味着你的想法被无意识地灌输给了别人,别人就有评判你的权利。这些沉沦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如果影响了一个孩子,也许跟洋洋众生比起来可能仅仅是一个,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况且受此影响的大有人在,而绝非一个两个。
前段时间出现的快男伪娘刘著已经被淘汰了,又一个娱乐大众的小丑似的人大概就此销声匿迹了,估计和当年许多这个女那个女被淘汰的理由有太多相似。不能说他们有错,他们自己还是个孩子,他们爱唱歌,也阳光积极,但是他们身上有很多东西是我们这个社会不该也不能提倡的。尽管这是个人的选择问题,无关他人,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放任其发展的理由,不能让这样的道德和行为在放纵中日渐成为主流,因为我们还需要一个希望,一个未来。我们可以不禁止,但是绝对不能提倡。而一旦这种现象被堂而皇之地放在了电视节目中,就等于社会对其的一种默认甚至推动。
多年前,大文学家鲁迅曾发出呼喊:救救孩子。如今这句呐喊更显得重要。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思想大混乱的时候,鲁迅从国之根本出发,呼吁社会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如今我虽然人微言轻,不敢比拟鲁迅,但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我仍然要用我最大的努力发出我的声音:救救孩子,也救救我们自己。
网络红人的雷人举动一直就层出不穷,今年的网络似乎特别热闹,广电局适当的道德引导和规范是必要的,“封杀”也许就是杀鸡儆猴的最直接手段,风头正劲的马诺自然是活案例。很希望这场“正风之火”赶紧烧起来,让马诺之流赶紧离开我们的视线,让舆论的天空更加洁净,也让社会价值导向能够更加健康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