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家庭区首页 >> 论坛 >> 正文
“天才少女”成功记
2013-4-2 10:37:46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我要评论(
  “菜鸟”还是天才
  
  时尚圈对年龄的宽容,对象一度仅限于模特,他们热情欢迎、鼓励少女在14岁走上天桥。在线时代来临后,女孩们踏入时尚界的年龄越来越低,低到可以是12岁。年龄不再是障碍,也不必只局限于做模特。比如今年刚17岁、自称“时尚菜鸟”的塔维,12岁写时尚博客走红,15岁推出在线少女杂志,16岁登上“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媒体权力人物榜”,时尚业没人敢当她是“菜鸟”,叫她“天才少女”才是真的。
  
  5年前,12岁的美国犹太女孩塔维·吉文森(Tavi Gevinson)在芝加哥郊外的家里开始写时尚博客。她给博客命名为“时尚菜鸟”(Style Rookie),自诩为“整天穿着别扭外套、戴着俏丽帽子宅在房间里的小呆瓜”。她的行业分析、时尚评论写得非常专业,一些业内资深人士说,好得都不像小孩写的,质疑有人捉刀。她的博客中会写:“穿衣也能成为艺术。川久保玲被誉为第一个概念设计师,她的服装常常引发人们不舒服的感觉或思考,但却是我最喜爱的设计师。利用时装进行自我表达,远比穿件印有口号的衬衫高明,而时装就有唤醒全部感觉、氛围甚至整个世界的能量。”她还拍摄了一段录像,表演说唱乐,用歌词评论川久保玲为H&M设计的系列。
  
  行内人建议塔维把头发染成灰色,以树立鲜明的个人形象。她每天变换穿衣搭配,在她家的花园里拍照,上传到博客,发表个人造型日志。她的造型很古怪,穿着不合身的古董衣,娃娃脸上架副哈利·波特那样的大圆眼镜,有时把头发染成粉色、蓝色,但很快就让缪西亚·普拉达、卡尔·拉格斐、约翰·加利阿诺等大佬知道了她。13岁,她坐到了纽约时装周、迪奥高级定制时装秀的第一排,在Y-3后台采访山本耀司,LadyGaga评论她“未来会是个好记者”。参加时装周,她都要请假,由爸爸陪着赶场子;当女儿被热烈迎进秀场后,老爸就在外面等候。
  
  她的出现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批评她观看迪奥高级定制时装秀时头上戴的巨大的蝴蝶结挡住了后排观众的视线。后来考证出,这个头饰是迪奥的御用帽饰设计师斯蒂芬·琼斯特别为她制作的。有人留言讽刺说:“有的模特为了读书放弃了本次时装周,反观塔维,高调地坐在第一排。”但这成为时尚传媒史上的重要事件:传统的樊篱被突破了,不必是麦当娜、贝克汉姆家的孩子,不用像苏西·门克斯那样脚踏实地几十年,退休英语老师的女儿也能握有时尚话语权。
  
  塔维的热情不止于时尚,15岁她创办在线杂志《菜鸟》,并利用网络媒介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去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她出现在一条公益广告中,呼吁女性权利。广告中她借用了上世纪60年代女歌手莱斯利·戈尔(Lesley Gore)的代表作《你并不拥有我》(You Don't OwnMe),戈尔当年录制这首歌的时候才17岁,和塔维一般大。她还在TED演讲中谈到流行文化对青春期少女的影响,这个演讲在网上的观看量近30万次。她还发起了一个声援巴基斯坦女孩争取受教育权的活动。她已签约好莱坞经纪公司,出演了几部电影。
  
  被传统的媒体和商业体系吸纳
  
  时尚业不止塔维一位天才少女。她们的成名都倚赖于网络。
  
  被《纽约时报》赞为“神童”的美国波特兰女孩奥莉维娅·比(Olivia Bee)还不到19岁,在时尚摄影界正当红。刚过去的2012秋冬时装季,奢侈品牌爱马仕邀请她为2012年秋冬版的《爱马仕世界》杂志拍摄了一组大片。她镜头里的“爱马仕世界”是格林童话描述的田园森林,带着些许邪恶,那些头上顶着爱马仕丝巾扎成的硕大蝴蝶结、独角兽尖角的少女模特们,眼光惊恐,满脸不知所措,好像看到前面的路通向女巫的小屋但又没了后路。
  
  奥莉维娅成名于15岁。她11岁上初中摄影课开始学摄影,用博客展示自己的摄影作品,匡威在图片网站Flickr上看到她的作品,便请她掌镜拍摄广告。接着耐克、李维斯牛仔裤、菲亚特汽车也与她有了合作。与爱马仕的合作过程很愉快、很轻松。爱马仕寄给她30条丝巾和几张灵感图片,对她说:以丝巾为主题,你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吧。于是,她开始面试模特、设计造型、选外景地,完成了拍摄,自己也客串模特亲自出镜。其间,爱马仕和她只开了几次电话会议,奥莉维娅每晚给品牌写邮件汇报进程,她非常兴奋,没想到能获得如此多的创作自由。这时,她高中还没毕业,出去工作还要向老师请假。
  
  朱莉亚·弗雷克斯(Julia Frakes)出身纽约大名鼎鼎的文艺世家,爷爷詹姆斯·弗雷克斯是《纽约时报》著名评论家,伯父乔纳森·弗雷克斯是著名电影演员、导演,妈妈经营时装企业。朱莉亚今年23岁,6年前开了时装博客BunnyBisous,并在Facebook上写时装周评论。她的评论更新频率超快,获得《Paper》杂志的关注,成为该杂志网络版的时尚版撰稿人。她患有肠道疾病,身材格外纤瘦,却正好符合时尚圈的喜好,兼职做起了模特。她的着装风格特别,酷爱穿彩色长袜和紧身衣,穿得像假小子,颇有种戏谑顽皮的可爱,在时装周上是街拍摄影师捕捉的身影。有人质疑朱莉亚成名之快是借助了姓氏的光芒,她反驳道,她从小受到妈妈的熏陶,比绝大多数同行都要早地接触到了时装工业,自然更早地培养起了出色的对面料质感、设计方法、裁剪工艺的直觉。
  
  要说成名早,谁也比不过美国小女孩塞西莉亚·卡斯尼(Cecilia Cassini)。她8岁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10岁获得《人物》等杂志对她的报道,设计的服装现在顶级奢侈品专卖店FredSegal销售,今年也不过14岁。在她的网站主页上,贴满了她与超模海蒂·克鲁姆、歌星凯莉·奥茨本、设计师贝齐·约翰逊等名人的合照。
  
  这些时尚神童、天才少女在网络上成名后,紧接着被传统媒体和商业体系所吸纳,保证了她们不会早早夭折。塔维开博客8个月后,时尚品牌Rodarte的创始人Mulleavy姐妹给她写了封电子邮件,奉她为品牌的缪斯,称她带来另一个看待时尚设计的角度。她也热情帮助Mulleavy姐妹宣传新品和工作室,开始了与时装主流力量的合作。很快Pop网站付费给她,让她写纽约时装周评论,并让她登上Pop杂志封面,将其塑造成史上最低龄的时尚偶像。拍每日造型照片时,她不用再穿睡袍,已经能喊得动品牌借给她下一季推出的服装,比如MiuMiu售价数千美元一件的衣服。昔日的“时尚菜鸟”在高端时装工业体系中有了一席之地,而她最初的时装美学是与之唱反调的。
  
  如果不是《纽约时报》和法国《世界报》向奥莉维娅约稿,爱马仕根本不会知道这个美国小城高中生。她给《纽约时报》拍过一组以青少年的性为主题的图片,那种青春期少女纯真的摄影语言和构图令成年人耳目一新。有人这样评价奥莉维娅的摄影作品:她那梦幻般的影像仅有她那个年纪的双眼才能捕捉到。小丫头设计师塞西莉亚背后也有主流媒体团的支持。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她,《洛杉矶每日时尚新闻》头版给了她,她爱扎大发带、穿鲜亮超短蓬蓬裙的形象才会家喻户晓。接受采访时,她很萌地说,她保证每天尽快做完功课,留出足够时间来设计和缝制服装,让喜欢她设计的女孩都能穿上自己的作品。她还想早日开自己的时装周发布会。
  
  转身,向主流媒体进军
  
  有趣的是,天才少女成功后,转而开始向传统媒体发展。奥莉维娅接受《ELLE》杂志的采访时说:“年轻并不一定意味着你比年纪大的人更有创意,但你的眼光确实更新鲜,因此你可以换一种方式看待事物。我认为我这一代人和我们的前辈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这一代更善于利用科技,特别是互联网。如果不是有网络,我根本不会成为今天的我。”她们认识到,线上办杂志也好,创立品牌也罢,钱都要在线下挣。朱莉亚·弗雷克斯专心为《Paper》杂志撰稿,几乎不更新博客了。
  
  塔维写博客最红的时候,一位时尚杂志的副主编语重心长地说:“希望塔维不要昙花一现,不要甘做时尚业的小可爱、吉祥物。等她长到18岁,还有10个时装季,在时尚业这可算不得时间短。她应该保持独立性,将博客写下去,不要妥协,视博客为事业,而不是获取什么的捷径。”曾有记者问她,同学们看不看她的时尚博客?她回答,大部分同学不看,也不懂她谈论的时尚风格。13岁参加纽约时装周,她在博客中写道:“这一周我身处乌托邦,这里的人们都能认出我穿的上衣是Luella的,也很喜欢我在胸前的口袋里放一个头朝下的玩偶。”笔端不乏高处不胜寒的沾沾自喜。
  
  到2011年,她又大了几岁,用《纽约客》的话说,她有了“曲线”。时尚界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全球冒出数千个效仿她的时装博客,博客社区迅速得到业内的认可。《ELLE》杂志英国版创意总监乔·齐(Joe Zee)有个观点:“时装博客最早出现时,是很特别的,写博客的女孩们也很精灵古怪。现在博客都变得很常规,都走向了主流。”品牌要么运作自己的博客,要么赞助某人的博客,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博客演变成了在线杂志。15岁的塔维明白了,写博客不该是为了显摆自己见多识广,她决定停写博客,开始编辑制作在线少女杂志《菜鸟》。
  
  塔维担任杂志的执行主编,杂志社有40多名员工,多数年长于她,杂志的广告业务由纽约的大广告公司代理。“很多人以为这不过又是一个对明星发花痴或讨论节食的网站和杂志……对于这些人,我想说的就是:‘你就等着瞧吧。’”她的幕后有个强大的策划团队,她的导师是著名媒体人简·普拉特(Jane Pratt)。普拉特创办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流行一时的少女杂志《Sassy》,这本杂志影响了今天30多岁的一代人,现已停刊。《菜鸟》恢复了《Sassy》杂志的风格,用了大量复古怀旧的插画和漫画,版面设计传统规矩,内容上有时尚内容,也有“如何……”之类的栏目,而不是当今青少年杂志流行的性、购物、名人八卦、节食减肥等内容。她鼓励同龄人评论、投稿,杂志内容每天上传3次,时间分别为放学后、晚饭后、睡觉前,这是根据中学女生的时间表而定的。2011年9月《菜鸟》上线,一周内点击率就超过100万。她终于赢得了同龄人的追捧,一年半过去,连成年女性都成了她杂志的读者。
  
  在简·普拉特的关照下,一些成人高参聚拢到塔维身边。首先建立起名家作者团队,比如著名喜剧明星、编剧萨拉·斯沃曼(Sarah Silverman),电影人莉娜·杜汉姆(Lena Dunham),都是言辞大胆的那类人。在他们的摇旗呐喊下,著名设计师们也加入进来,请得来伦敦的时装设计师们为杂志设计周年刊礼品。与此同时,塔维的个人形象也发生了改变。《纽约客》杂志评论过去的她“很可爱,但看上去也很诡计多端。部分是碰巧她长了副娃娃脸,部分是策划好的。她被描画成纯真与邪恶的集合体”。现在的她则进入了她所谓的“甜美时代”,发色染成了主流的金色。于是塔维不再是塔维,而是时尚神童塔维。《菜鸟》杂志被称为“90后”最爱的时尚报道媒体,甚至有评论造出“塔维时代”的说法,丝毫不管塔维1996年才出生。
  
  客观地看,塔维的文字并不出奇,写的都是常规的那一套。当年《ELLE》杂志新闻主管安妮·斯洛维(Anne Slowey)曾公开表示不以为然:“听一个孩子的见解有什么用?她能帮助我理解新系列吗?高级百货公司的买手们会根据她的喜好来制定新一季的订单吗?我看不会。”
  
  号称互联网第一大报的《哈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的时尚版主编莱斯利·布鲁姆(Lesley Blume)对《纽约杂志》说:“我觉得她算不上时尚高人。她很新鲜,她的新鲜被当作了一种市场推广策略。人们捧她只是为了图个新鲜,或是把她当作宣传的工具。”《The Book》杂志的副主编希拉里·凯利(Hillary Kelly)在纽约著名评论性半月刊《新共和》中写道:“塔维扮演了成年人抓住青春尾巴的最后一根稻草的角色。她是一个象征——成年人希望自己成为她那样的人,一个酷小孩,很聪明,在时尚业中抓住了机会,成功了。”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