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家庭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外公的零仃佯
2010-12-7 10:53:17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一直以来都有一种纠结的情怀在我的心里盘旋着,就是我到底该为外公做些什么呢?依靠在书桌前的我,无意中竟发现那被遗忘在角落里的笔筒。很显然笔筒周围早已布满灰尘,轻轻地捧起它,抹一抹被时间留下的痕迹。笔筒里装着太多美好忧伤的回忆,我怕这一碰触所有的记忆将泄漏一地。看着那写满沧桑、被时间划过痕迹的钢笔,我的心不禁愧疚起来。因为那支笔深藏了太多有关外公的故事,而我现在却把它遗忘在黑暗的角落里,任凭时间的洪流洗刷着
  
  外公的一生经历过太多太多的磨难,以至于让我不敢提笔写下他所经历的事迹,因为任何文字在他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零碎的记忆】
  
  我的外公生于贫穷和混战的上世纪20年代,记得打我懂事以来记忆中的外公总是躺在被一些古典书籍包围的床上。每天清晨,外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那生产于上世纪略显苍老的收音机,然后微闭着眼睛美美地听上一段。
  
  每当全家去拜访的时候,外公总是用明朗的音调呼唤着我的乳名。“外公——”我总是老远就不自主地喊了出来,然后飞奔到他的身旁,尽情的感受着那短短的胡茬刺在我幼嫩脸蛋上的滋味。然后就拉着他几个儿女的手说说各自家里那些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一旦生活或精神上遇到什么不顺的事外公也总能把道理讲得入木三分,有时候讲着讲着眼泪就出来了。像这种情况我总是不太愿意看到的,因为看到妈妈流眼泪我也是要哭的。也许是因为早前听到妈妈讲过许多有关外公的故事,所以我通常怀着一份敬仰的心静静地望着他。
  
  【风雨少年】
  
  每提到有关外公的事迹,我都会很自豪的为大家讲述。外公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那时的旧中国正处于被列强欺凌的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战争的硝烟以及饥饿的号叫充斥着中国大半的土地。记得母亲对我说过,外公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封建没落的家庭。十四、五岁的外公就带着一个锅、一把锄头和一些打铁的工具便只身独自外出闯荡。外公年轻时本来就是一个帅小伙,因为当时还是个封闭的时代所以自由恋爱是行不通了。婚姻大多是由父母决定的,于是年轻的外公连外婆的面都没见就莫名其妙的做了人家的丈夫。外公用身上仅存的几块大洋在锦江的街道边租了一间房,外公打铁的生涯便开始了。但在工作之余还不忘看看书,这也为他以后成为教书先生打下基础但也埋下了祸根。好不容易生活好点,但因为当时军阀混战,外公又不得不带着全家四处逃亡。
  
  【再经风雨】
  
  后来新中国成立,外公在外漂泊的生活也告一段落,渐渐地安顿了下来。尽管当时新中国成立了,但那时候土匪强盗还是四处横行的。由于外公早些年读过许多书,而村里面又缺教书先生所以外公是可以胜任的。于是,外公便用节省下来的钱买了些土地,他竟天真的认为“土匪抢钱抢财,绝对抢不了农民的地”。可天有不测风云,1966那一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那时的村里村外到处散布着“打倒地主”“老师是资本主义的代表”的口号;墙里墙外也贴满了“打到资产阶级,批斗地主阶级”“毛主席万岁”之类的标语。就这样外公一家也被无情地扣上“地主”加“搞资本主义”的头衔,这些莫须有的罪名在当时是非常严重的。
  
  在提到文革的那段历史时,母亲终于忍不住哽咽着。后来,我渐渐得知。外公在被扣上“地主”及“资产阶级”的那段时间里,外公就受着非人的虐待。每天外公必须手脚带着链子,脖子上挂着沉甸甸的牌子,上面写着“我是人民的罪人”,然后由红卫兵押着在村里村外、在大街小巷四处游行,饱受人们地唾骂与鄙弃。听说最严重的是,有一次那些所谓忠于党的积极主义分子,因为要外公招供什么阴谋,竟把外公打得昏死了一个星期。等到醒来的时候,发现右脚已经不能再行走了。于是,这段历史便在外公身上烙下永久的伤痕。
  
  再后来,社会主义进入了探索过程的又一艰难时期——大跃进,我实在想不通那时的人们竟会相信一亩地可以产三千斤的笑话。“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应该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了吧。
  
  搞集体,吃大锅饭的时候。因为外公一家以前被公认为“地主”阶级,又因为必须承担抚养11个孩子的重任。所以在搞集体的时候,外公拖着疲惫的身子不仅要早出晚归,而且还得受村里人的凌辱。最让我觉得惊讶的是外公一家竟然吃了一年的“糠渣”,记得母亲对我说过那糠渣根本谈不上有味,就像嘴里嚼着纸似地,结果有段时间上不了茅房。难怪每当我吃饭挑食的时候,外公总是非常严肃地看着我。
  
  【心生敬仰】
  
  我定了定神,深深叹了口气,也许是为外公的不平而叹的,又或许是因为敬佩他的经历而叹的吧。童年的记忆,外公给了我许多美好的片段。虽然是不能行走了,但外公性格仍然还是如以前那样,慈祥的背后带着些许刚毅。
  
  我特别崇拜外公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的才华,在那个年代,读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件奢侈品,更何况我外公背后是一个大家庭。于是,外公便成了十一个孩子的老师。我听母亲说每当他们兄妹几个吃完晚饭后,便迫不及待的依次站在一排看着外公拿着一本泛黄的《诗经》,专心地听外公讲授文学的奥妙,每次授完课后外公还会布置一些作业,要是哪个‘学生’没有完成作业,外公又会拿出他随身携带的戒尺,毫不留情地打将下去。因为当时没有那么多的书,所以外公便成了‘打字机’。于是,写得一手好字的外公又成了我炫耀的资本。说着说着,母亲脸上也挂满了幸福的漩涡。
  
  除了这些,外公还是一位故事大师。我之所以称他为大师,是因为在他脑子里储藏着丰富的民间故事,什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对他来说根本就小菜一碟。晚上每当吃完饭后,我们这些孩子便聚到他的身边,怀着一份好奇的心听他讲着一些我们所不知的古老传说,然后心满意足的趴在他身边呼呼大睡。
  
  因为外公儿女多,而且又都是患难之中过来的。所以每逢过节什么的,这一大家族便不约而同的聚集在一起。尤其是在中秋、春节这样的大日子里,饭前绕磕、饭后谈笑自然是少不了外公主持的。
  
  【岁月的尽头】
  
  时间拨开了21世纪的云雾,外公的额头又似乎增添了几道伤痕,黑白相间的两鬓早已斑白。但外公依然如屹立在峭崖上的青松,默默地在夕阳的余晖中尽数岁月的沧桑。虽然新世纪的农村渐渐地步入小康社会,但外公却依然舍不得对自己好点。每次儿女送给他吃的用的,他必定是要留一阵子才肯罢休的。直到最后,新鲜的食品变坏了然后他吃了;稍微好点的衣裳最后也变旧了,然后他就穿上了。
  
  也许是上天对于外公的眷恋,又或许是外公就有着不屈服的个性。在我的印象里外公是不曾生过大病的,文化大革命以及所受的种种苦难,必将会带给他幸福晚年的,这不就印证那句“好人总有好报”吗?
  
  还记得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我独自回到家里。看着空无一人的房子,我的心慌了。我一遍一遍地拨打着母亲的电话,可等待的却是一次次的伤痛。我疯狂地跑出屋外,寒风在这个特殊的夜晚袭卷着整个街道。再泛着寒光的路灯下,我看见那深藏在深秋里的最后一片叶子也被无情地剥落了。我紧握着那支黑色钢笔大声呼喊着,我努力地想把你从梦中的泪眩里挽留下来,可看到的始终是你远行的背影。
  
  如今,我再次拿起尘封已久的黑色钢笔,打开时却发现里面的墨汁早已被岁月风化。但年老的钢笔啊,你的份量却显得更加沉重……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