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里的竞争
2011-6-2 10:43:51 来源:阿莫-三亩地 我要评论()
围绕地铁的竞争很多,敌人贯通全程。当然每个人的目标十分清晰,便是战败敌人,以争得一席之地。
基于此,标题其实并不准确,因为竞争从地铁外就开始了。从家里出门,去往地铁站的路上,同方向的行人很可能将是地铁上的竞争者,尽管有些人只是牵着条狗在小区里蹓着,但宁超错不放过,超之。
待到了地铁口,确定无疑,所有下楼梯的人都是你的敌人,穿高跟鞋提着长裙、打着电话就支配不了脚、动作矜持缓慢的这类人已经被淘汰了,他们是轻松的敌人,严格来说他们根本不是对手。
安检处,总有空手或拎个微型包的人必将抢在你的前头,他们有特权穿过绿色通道直达检票口,你的对手是周围通往安检传输带上的人,通常一个箭步往前蹿一小下,便可以超越数人,排到安检队伍中。安检队伍,因为躁动和竞争,被排成了两列。排左边队还是右边队,是个问题。如果传输带方向在队伍向左,排左边的可略微胜利。根据勾股定理,右边队伍须走勾三+股四,左边队伍则直走弦五,可小取胜一把。
到达检票口,大家都往最近的口走去,这时要对前方行人以貌取人一下,若他(她)步履蹒跚,时不时翻头跟后方伙伴啰嗦聊天,有时还驻足,或焦急地从麻袋般大的时髦跨包里一通乱翻,请直接越过此类人,另辟稍远点的检票口过关超之。
检票后的竞争有几种,排队在第一位的属于胜利者,第一次竞争失败而又有闲情的人为了这个位置会等下一趟车;而更有远见更有闲情的人甚至乘坐反向车到有利的上游抢占宝地,也有的人中途从全程车上下来,中转到空荡荡的区间车上。
而正常的排队,排哪个队是胜利的前提,没人的入口自然是第一抢占的地盘,人少的比人多的受欢迎。老弱病残孕要另计,他们虽慢却有被让座的权威,而让座者很可能是你本应拥有座位的前任,于是老人成了比你有优越感的竞争者,与之争必败无疑,排队时只有远离老弱病残方有更大的竞争空间。纵观队伍,几乎没有畸形队伍出现的机会,因为人类抢占宝地的自然规律会把所有长短、多寡不一的队伍在一瞬间摇匀。
站台上悬挂下来的平面电视上显示:“距离地铁到站还有X分钟”。“X”被人们的视觉无限放大,在那“X”分钟内,排队的人们内心斗志逐渐坚昂,随着地铁“轰轰——”开过,人们已经透过玻璃窗将车里各个位置的情况分析得一清二楚,并迅速选好目标。“哧——”车停下,“呼——”打开门,人们的斗志被叫嚣坚昂到顶峰。这时如果排在第一的人手脚稍有不利索,便被后来者残酷抢占。是的,门口的秩序只对车外有效,入了这个门,就是原始社会赤裸裸的野蛮秩序。当前面的人已经抢入车厢就绪,后面紧跟着的人们无一例外都紧张地收缩着肩,头脑左右摇晃,贼眉鼠脸地查看刚流动过一波的位置现状,再次调整心中的目标,全身心扑过去。经常在某一瞬间出现因目标相同共抢而跌撞的事,有人的鞋底“咚”被撞得猛跺一脚地,有人的耳机在乱跑中挂住了后方姑娘袴包里繁复的金属链,一经折腾乱成麻。有人被撞后发出埋怨、刻薄叫骂。有人满脸沮丧、不甘。
竞争成功的人,就是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位置的人,坐着的人很快适应了现状,变戏法似地都从身上掏出psp、手机、ipad、书报展开玩将起来,很少无所事事的人。或者打着哈欠闭上眼睛真假寐,不会看到老人的白发和满脸的皱纹,戴上耳机也不会听到娇嫩的儿音,这样就可以成功地浸入另一个世界。呃,有的人长得肥也是竞争胜利的战果之一。
始发站的人通常会被中途上车的人们所羡慕,他们被认为必有座就高枕无忧,但其实他们的忧伤你不懂,他们要争的不是座位,而是上等的座位和资源优势的感觉。如果一节车厢也没一个人,车开后,就会有人走车窜厢直到找到理想的车厢,方能定居下来。
在每车厢都有排队者的情况下,根据人的心理,一排6个座位,自然上等座位的首选便是第1或第6个座。其次是第3个座,可保持与胜利者的距离,落得个四周清静,虽然可能仅够保持短暂的2.5分钟时光。但待后上者过来挤他时,别人不过是乞着来靠他的,他对乞靠者而言便是胜利者。他便可以抱着这种满足感安定下来。
剩下的第2、4、5这三个位置级别相似,怎么坐都是得左右挨着人。但级别相似依然有森严的等级可究,区别体现在邻座的具体情况上。你愿意挨干净养眼的帅哥美女还是挨醉醺醺的丑脏鬼?你愿意挨沉默似金的人还是挨大嗓门唠嗑的人?你愿意挨正襟危坐的人还是挨有意无意睡得东倒西歪的人,你愿意挨吃饱喝足的人还是挨嗑瓜子“呸”一地屑、吃鸡蛋或韭菜包子的人?你愿意挨一个大包小包落玉座的人还是挨一个一无所有的潇洒哥妹?你自有选择,嘿嘿。
一般始发后2个站,座位即被抢空,但竞争依然存在,目标是站位。下一节车上来的人,一看他抢的位置就知道他要去哪里。
径直冲到第3个座位面前站着的,是路途遥远可能一条线直达的人,一定要争取机会坐一会儿。他们有意无意地在泛第3座对面站着,当车厢里站者空寥时,还可以倚靠着中心铁柱省脚力。这个位置的优点是可以抢占第3和第3旁边的第2和第4座,只要人的体积够大,屁股够快,就在每个换乘站时有3个机会。倚在第3座中心柱上的人,其劲敌克星很多,都是一些内心忿忿不平的后来者,认为此人占着柱子还霸着第3座的机会,便打抱不平挤过来,把柱上者挤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有的竟被淘汰入两排站着的队伍的中间排插队。于是,两排人成了3排。
站中间排的人,目的还是座位。他们之于座位,就尤如三老婆之于男人,还得等坐着男人的大老婆离开,二老婆上任,她三老婆才能站在最近的旁边等;熬到二老婆离开,才轮得上她三老婆坐上那个男人。尽管这样,又岂能怪自己是后来者呢?
挤到电视前的,将会在不远不近的大站换乘。电视一般位于第1、6个座位上方,顺便有机会争取到一坐,又可以通过看电视解闷,同时撤退也方便,可谓一箭多雕。
选择车厢最里边门的人,是完全放弃了坐,不想与周围的人发生关系,只想在地铁的这段时光里活在自我中的人。
随便站在车厢入口中部,像藤一样缠住中心柱上的人,是缺乏地铁乘坐经验的菜鸟,他们自以为抢到宝位,可以靠着柱子省点站功,却丝毫也没意识到在下一站汹涌的人浪扑进来后,被挤成相片的痛苦即将来临。
至于站在入口处的人,是心态最复杂的人,有的是简单得复杂到你不敢置信的地步。他们要么是从未思考地铁生存的人,要么是随时下车换乘的人,要么是矜持不好意思挤个来去的人,要么是懒人,要么是喜欢享受被挤的人。别说,真有这样的人,尤其是夏天来临,尤其是美女们身上的布料越来越少。
此外,看到两个站着的人之间有0.1个人头距离,便不顾一切地要塞进去的人,有两种情况,一是路途确实遥远需坐,二是争强好胜喜斗,能有机会坐一刻便一定不要站一刻的人。
这样我们就可以画出一张乘坐地铁的位置等级表:
第1、6座>2、3、4座>站2、3、4座面前>站第1、6座面前>站3排中的中间排>站入口最里面的门边>入口中的柱子周围>入口。
每一个遵循地铁乘坐规律的人,如果处在表中非第一二的位置,想要竞争,就朝着表中优先级的方向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