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球迷还要讲科学吗?
2013-5-10 10:35:57 来源:smithsonianmag 我要评论()
设想这样的画面:一名狂热球迷在一场激烈的比赛中正经历煎熬。距离比赛结束只差几秒钟,这位身着羊毛衫的球迷从座椅上一跃而起,肌肉抽搐着;虽已不抱太大希望,仍然冲着场上队员发出最后的咆哮,“快运球!”,“投三分!”。
不过这位热情的球迷身体内部有什么反应?毫无疑问血压会升高,其他方面呢?大脑中会如何,荷尔蒙指数怎样变化?
来自旧金山的记者艾瑞克·西蒙斯在他的新作《体育迷的神秘生活》中,分别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对狂热球迷进行了一番探讨。冰球及橄榄球的痴迷者,有个问题一直琢磨不透,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为什么我对球队这么投入?
你把狂热球迷说成有“种级缺陷”,能解释下吗?
我特别关注圣何塞鲨鱼冰球队和加大伯克利分校橄榄球队,对两支队伍的比赛成绩非常看重。但热爱这两只球队的同时,我又想到那些触目惊心的场面。冰球和橄榄球比赛中队员发生脑震荡,我想没人会不以为然,不可能像罗马人花钱上斗兽场观看奴隶对杀一样麻木不仁。杀戮让人恶心。大学橄榄球可能再糟糕不过,而我恰恰喜欢。球员在自我摧残,甚至没有报酬,橄榄球运动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伤害。更不用说学校运动部门令人极其震惊的那些作为,比如打着大学的旗号拼命敛钱。我对整个产业表示质疑。
不过看看全世界有多少体育迷,你只有无奈叹息,这不是单凭说“这产业不好,我们不该这么做”就能解决的问题。人性的欲望如此强烈,即便我们都知道体育产业引出很多恶果,仍对其恋恋不已。而这也是体育如此吸引我的原因之一。
谈到对体育留恋不已,为什么即便没有任何回报,球迷仍甘愿做球队铁杆?这又作何解释?
此即症结所在。爱体育就有回报,这一点通常不易察觉。本书中对于人际关系和爱情的隐秘和重要性也是一种认可。通过心理学实验,研究者就我们的大脑如何感知情感,情感在脑中又如何运作,研究出大量科学成果,这些成果真的很奇妙。当感情作用其中,大脑经常对二人关系辨识不清。
具体到体育,有充分证据说明在球迷的头脑中确实对之存在感情。球队已真真切切融入身体。球队的成就俨然就是你的成就,球队的失败就是你的失败。球迷无法割舍球队,如同无法割去心头肉。即便球队失利,由于浸淫太深也无法弃之而去,那样无异于自断手足。
作为体育迷,你如何形容自己?
我认为自己是热情的球迷,非常爱我的球队。我还是个有点“独”的球迷,追随球队但不参与任何组织,不是因为想成为组织的一份子才迷球。我知道与我钟爱的球队之间有重要联系,但并未感到太多群体意识。我有点想弄明白这种联系。
莫瑞州立大学从事体育迷研究的丹尼尔·沃恩,20年前提出“体育观众水平鉴别”。只用七个问题就能测试出球迷对他/她的球队的关注度。你日子过得怎么样?
对球迷组织有多少归属感?这问题我得分不是特别高。
你经常穿着球队队服吗?我从来没穿过。
球队获胜对你有多重要?你在多大程度认同自己是球队的粉丝?这些问题有点太虚,不好回答。
他的术语中,我是鲨鱼冰球队和加大橄榄球队“高度投入”的球迷。7道题每题8分,总分56分,我的得分都是40多:加大43,鲨鱼42.
我们都领教过招人烦的球迷:看比赛时有点过于激动,或者对比赛结果反应过度。这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无法控制自己?
我的看法是,不由自主的因素其实很小。从这本书我学到的一点是:人的自控力真的很强大。我们来看英格兰足球流氓。在处理球迷闹事方面,英格兰足协取得相当大的进步,而球迷的本性不大可能在20年间斗转星移。若在人文层面有所改观,公众都不期许也不去纵容球迷闹事,球场骚乱就会真正减少。但如果大家都喜欢看热闹,期待混蛋为所欲为,混蛋就愈发猖狂。
有一种人就是不能(控制自己),不知何故他们的前额皮层不给力,不能令大脑指示“住嘴”或“沉默”,这种人确实有他们的问题。这样的人其实不多,大多数球迷的自控力都很好。行为不端的球迷我们应区分情况。本人自控力差?此人本来就是个混球?还是因为喝多了,酒精作用之下管不住自己?
那么我们不该放这些家伙一马吗?
不能,我可不这么想。
某种意义上,你也可以自身验证。通过分析观看体育赛事对人的机体有何影响,你能否对自身言行做出清晰解释?
观看比赛时大家都感觉有点被某种东西降住了,不过这个你还可以控制,但与此同时有些却是你无法控制的。具体到男性,就是体内荷尔蒙变化。
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当男性进行对抗比赛,获胜则睾酮值上升,失败时则降低。另外有证据说明不管面对何种挑战,男性睾酮值都会升高。从开始对抗就升高,若获胜则睾酮值升得更高。(睾酮是一种类固醇荷尔蒙,具有维持肌肉强度及质量、维持骨质密度及强度、提神及提升体能等作用。—译注)
我发现测试睾酮值并不难,只要往试管中吐口唾沫就行了。我在一些重要的冰球比赛的赛前、赛中及赛后分别往试管中吐口水,再送去化验。有意思的是,化验结果证明这些测试没多大意义。无论球队输赢,我每次睾酮值都升高。
即使这样做实验未必科学,但实验还是说明具体到单个人,(睾酮水平)确实难以预料。找100名男性来做实验,让他们共同参与所有人都感兴趣的游戏,你可能以为获胜者的睾酮值高,失败者的低,从中得出平均数。但你无法据此推断个体的情况。于是我们又回到自我控制这个点,睾酮反应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显著影响。
将球迷的睾酮反应与运动员的进行比较会很有意思,对不对?
多数研究人员会告诉你,球迷与场上队员具有同样的荷尔蒙反应。基本而言,无论参赛还是观战,获胜方的睾酮值都可能升高。球迷的睾酮值变化幅度与场上队员非常接近。
斯蒂文·斯坦顿做过一项调查很出名,2008年总统选举期间他在杜克州研究了选民的荷尔蒙反应,发现了与上例相同的结果。奥巴马的支持者睾酮值升高或至少持平(斯坦顿说也相当于升高),而麦凯恩的支持者睾酮值则降低了。这充分说明无论直接参与与否,机体都会出现明显反应。当然,没人测试过巴拉克·奥巴马和约翰·麦凯恩的睾酮值。
这在物种进化的角度有什么意义吗?
可能会有。我认为研究人员有一点存疑,睾酮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地位。动物界普遍存在等级观念,在等级社会中明确自己的地位非常重要。睾酮水平是所处级别的一种指向。
如果你认为获胜方的球迷能间接获得社会收益,那么我说的这点你可能不认同:睾酮值升高确实有物种进化的因素。物竞天择,胜者为王。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如果说对体育的反应男女有别,那么区别何在?
睾酮影响几乎所有男性。科学家对女性的情况实属未知——她们的睾酮值究竟是变化不明显还是变化滞后。不过在女性参与对抗时,研究人员并未从她们身上看到在男性之间相互竞争时出现的那种明显影响。
我们回到研究选举的话题,在那份研究中女性的睾酮水平并没有发生变化。研究荷尔蒙的难点之一是试图找出所有可变因素。你对选举有多关注?选举对你而言有多重要?看比赛时你可能会说,“哎,女人对这个可不怎么感兴趣。”不过你再去了解她们对总统大选的关注度,却丝毫不逊男性。研究人员测试了她们的皮质醇水平,她们对选举也同样感觉焦虑。在斯坦顿的研究中,总统选举在各方面对女性都意义重大,但睾酮一项却是例外,它的数值几乎没什么变化。究其原因,可能会引发长篇大论,我也不十分确定科学家也了然于心了。(皮质醇是一种由肾上腺分泌的荷尔蒙,又称“压力荷尔蒙”。皮质醇会提高血压、血糖水平和产生免疫抑制作用。—译注)
有些人是体育迷,而有些人关注度少得不能再少。在生物学层面,这两个群体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我认为没什么分别。对此问题我确实也很感兴趣,因为不光我妻子,几乎我所有的朋友(都不是球迷)。我生活中大半时间都得强忍热情,外出就餐我得空就在桌下翻看手机,但与朋友共进晚餐也不能太过分。我不想被人当疯子看。
人们以组织的形式参与体育,与球队产生联系,不过没有体育,平时的人际来往也完全可以让你满足。体育之外的热情也可以让你有所回报。球迷从体育中得到相当回报,顶多是让你感觉良好;感受体育的快乐同时赚到多巴胺,但这种快感并非不可或缺。(多巴胺由脑内分泌,可影响一个人的情绪。这种脑内分泌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译注)
我认为更重要的一点是,在体育上花的时间越多获得的回报就越高。因此像我这样打小就无奈上了体育这条贼船的,有过太多与家人一起分享体育的记忆,已经不可能轻易放手。当然如果你从未涉足赛事,干脆就甭趟这汤浑水。
恰逢“疯狂三月”——连续三周的美国大学生篮球赛事对某些人有迷幻作用。能否告诉我,体育与毒品有多类似?
这问题问得好。我们的大脑在为人处事方面运作得并不复杂,它尽可能的行之有效。食色性也,当我们在最基本的饮食和男女这两方面得到满足,身体内便生成“普遍回报机制”,让我们对此感觉良好。研究人员发现此种回报机制在诸多领域也广泛适用。比如,一些学者认为炽热而浪漫的爱情在大脑的相同区域发生作用。在磁共振成像扫描中,这与吸食可卡因后产生异常快感的脑区相同。因此,当球队获胜时,可能正是该脑区令你感到欣喜,尤其是当球队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获胜时更是如此。
人人都如此热衷“疯狂三月”,其中部分原因我认为是爆冷的几率高。比赛中当12号种子击败5号种子,每个人都兴奋得发狂。因意外的胜利获得的回报更大,如同天上掉馅饼,正好掉你嘴里。你的大脑以为得到了有益进化的东西,想让你记住下次再掉馅饼别忘了张嘴。
体育狂热会成瘾吗?
不会。对瘾君子而言,再度寻找毒品的诱惑太过强烈才导致无法控制自己。吸毒尝到的甜头非比寻常,对幻觉的记忆如此激动人心,再次吸毒的愿望又如此强烈,人自身已无力斩断此恶性循环。多数体育迷不会如此沉沦,他们很明白,“开心是真开心,不过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不过这位热情的球迷身体内部有什么反应?毫无疑问血压会升高,其他方面呢?大脑中会如何,荷尔蒙指数怎样变化?
来自旧金山的记者艾瑞克·西蒙斯在他的新作《体育迷的神秘生活》中,分别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对狂热球迷进行了一番探讨。冰球及橄榄球的痴迷者,有个问题一直琢磨不透,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为什么我对球队这么投入?
你把狂热球迷说成有“种级缺陷”,能解释下吗?
我特别关注圣何塞鲨鱼冰球队和加大伯克利分校橄榄球队,对两支队伍的比赛成绩非常看重。但热爱这两只球队的同时,我又想到那些触目惊心的场面。冰球和橄榄球比赛中队员发生脑震荡,我想没人会不以为然,不可能像罗马人花钱上斗兽场观看奴隶对杀一样麻木不仁。杀戮让人恶心。大学橄榄球可能再糟糕不过,而我恰恰喜欢。球员在自我摧残,甚至没有报酬,橄榄球运动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伤害。更不用说学校运动部门令人极其震惊的那些作为,比如打着大学的旗号拼命敛钱。我对整个产业表示质疑。
不过看看全世界有多少体育迷,你只有无奈叹息,这不是单凭说“这产业不好,我们不该这么做”就能解决的问题。人性的欲望如此强烈,即便我们都知道体育产业引出很多恶果,仍对其恋恋不已。而这也是体育如此吸引我的原因之一。
谈到对体育留恋不已,为什么即便没有任何回报,球迷仍甘愿做球队铁杆?这又作何解释?
此即症结所在。爱体育就有回报,这一点通常不易察觉。本书中对于人际关系和爱情的隐秘和重要性也是一种认可。通过心理学实验,研究者就我们的大脑如何感知情感,情感在脑中又如何运作,研究出大量科学成果,这些成果真的很奇妙。当感情作用其中,大脑经常对二人关系辨识不清。
具体到体育,有充分证据说明在球迷的头脑中确实对之存在感情。球队已真真切切融入身体。球队的成就俨然就是你的成就,球队的失败就是你的失败。球迷无法割舍球队,如同无法割去心头肉。即便球队失利,由于浸淫太深也无法弃之而去,那样无异于自断手足。
作为体育迷,你如何形容自己?
我认为自己是热情的球迷,非常爱我的球队。我还是个有点“独”的球迷,追随球队但不参与任何组织,不是因为想成为组织的一份子才迷球。我知道与我钟爱的球队之间有重要联系,但并未感到太多群体意识。我有点想弄明白这种联系。
莫瑞州立大学从事体育迷研究的丹尼尔·沃恩,20年前提出“体育观众水平鉴别”。只用七个问题就能测试出球迷对他/她的球队的关注度。你日子过得怎么样?
对球迷组织有多少归属感?这问题我得分不是特别高。
你经常穿着球队队服吗?我从来没穿过。
球队获胜对你有多重要?你在多大程度认同自己是球队的粉丝?这些问题有点太虚,不好回答。
他的术语中,我是鲨鱼冰球队和加大橄榄球队“高度投入”的球迷。7道题每题8分,总分56分,我的得分都是40多:加大43,鲨鱼42.
我们都领教过招人烦的球迷:看比赛时有点过于激动,或者对比赛结果反应过度。这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无法控制自己?
我的看法是,不由自主的因素其实很小。从这本书我学到的一点是:人的自控力真的很强大。我们来看英格兰足球流氓。在处理球迷闹事方面,英格兰足协取得相当大的进步,而球迷的本性不大可能在20年间斗转星移。若在人文层面有所改观,公众都不期许也不去纵容球迷闹事,球场骚乱就会真正减少。但如果大家都喜欢看热闹,期待混蛋为所欲为,混蛋就愈发猖狂。
有一种人就是不能(控制自己),不知何故他们的前额皮层不给力,不能令大脑指示“住嘴”或“沉默”,这种人确实有他们的问题。这样的人其实不多,大多数球迷的自控力都很好。行为不端的球迷我们应区分情况。本人自控力差?此人本来就是个混球?还是因为喝多了,酒精作用之下管不住自己?
那么我们不该放这些家伙一马吗?
不能,我可不这么想。
某种意义上,你也可以自身验证。通过分析观看体育赛事对人的机体有何影响,你能否对自身言行做出清晰解释?
观看比赛时大家都感觉有点被某种东西降住了,不过这个你还可以控制,但与此同时有些却是你无法控制的。具体到男性,就是体内荷尔蒙变化。
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当男性进行对抗比赛,获胜则睾酮值上升,失败时则降低。另外有证据说明不管面对何种挑战,男性睾酮值都会升高。从开始对抗就升高,若获胜则睾酮值升得更高。(睾酮是一种类固醇荷尔蒙,具有维持肌肉强度及质量、维持骨质密度及强度、提神及提升体能等作用。—译注)
我发现测试睾酮值并不难,只要往试管中吐口唾沫就行了。我在一些重要的冰球比赛的赛前、赛中及赛后分别往试管中吐口水,再送去化验。有意思的是,化验结果证明这些测试没多大意义。无论球队输赢,我每次睾酮值都升高。
即使这样做实验未必科学,但实验还是说明具体到单个人,(睾酮水平)确实难以预料。找100名男性来做实验,让他们共同参与所有人都感兴趣的游戏,你可能以为获胜者的睾酮值高,失败者的低,从中得出平均数。但你无法据此推断个体的情况。于是我们又回到自我控制这个点,睾酮反应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显著影响。
将球迷的睾酮反应与运动员的进行比较会很有意思,对不对?
多数研究人员会告诉你,球迷与场上队员具有同样的荷尔蒙反应。基本而言,无论参赛还是观战,获胜方的睾酮值都可能升高。球迷的睾酮值变化幅度与场上队员非常接近。
斯蒂文·斯坦顿做过一项调查很出名,2008年总统选举期间他在杜克州研究了选民的荷尔蒙反应,发现了与上例相同的结果。奥巴马的支持者睾酮值升高或至少持平(斯坦顿说也相当于升高),而麦凯恩的支持者睾酮值则降低了。这充分说明无论直接参与与否,机体都会出现明显反应。当然,没人测试过巴拉克·奥巴马和约翰·麦凯恩的睾酮值。
这在物种进化的角度有什么意义吗?
可能会有。我认为研究人员有一点存疑,睾酮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地位。动物界普遍存在等级观念,在等级社会中明确自己的地位非常重要。睾酮水平是所处级别的一种指向。
如果你认为获胜方的球迷能间接获得社会收益,那么我说的这点你可能不认同:睾酮值升高确实有物种进化的因素。物竞天择,胜者为王。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如果说对体育的反应男女有别,那么区别何在?
睾酮影响几乎所有男性。科学家对女性的情况实属未知——她们的睾酮值究竟是变化不明显还是变化滞后。不过在女性参与对抗时,研究人员并未从她们身上看到在男性之间相互竞争时出现的那种明显影响。
我们回到研究选举的话题,在那份研究中女性的睾酮水平并没有发生变化。研究荷尔蒙的难点之一是试图找出所有可变因素。你对选举有多关注?选举对你而言有多重要?看比赛时你可能会说,“哎,女人对这个可不怎么感兴趣。”不过你再去了解她们对总统大选的关注度,却丝毫不逊男性。研究人员测试了她们的皮质醇水平,她们对选举也同样感觉焦虑。在斯坦顿的研究中,总统选举在各方面对女性都意义重大,但睾酮一项却是例外,它的数值几乎没什么变化。究其原因,可能会引发长篇大论,我也不十分确定科学家也了然于心了。(皮质醇是一种由肾上腺分泌的荷尔蒙,又称“压力荷尔蒙”。皮质醇会提高血压、血糖水平和产生免疫抑制作用。—译注)
有些人是体育迷,而有些人关注度少得不能再少。在生物学层面,这两个群体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我认为没什么分别。对此问题我确实也很感兴趣,因为不光我妻子,几乎我所有的朋友(都不是球迷)。我生活中大半时间都得强忍热情,外出就餐我得空就在桌下翻看手机,但与朋友共进晚餐也不能太过分。我不想被人当疯子看。
人们以组织的形式参与体育,与球队产生联系,不过没有体育,平时的人际来往也完全可以让你满足。体育之外的热情也可以让你有所回报。球迷从体育中得到相当回报,顶多是让你感觉良好;感受体育的快乐同时赚到多巴胺,但这种快感并非不可或缺。(多巴胺由脑内分泌,可影响一个人的情绪。这种脑内分泌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译注)
我认为更重要的一点是,在体育上花的时间越多获得的回报就越高。因此像我这样打小就无奈上了体育这条贼船的,有过太多与家人一起分享体育的记忆,已经不可能轻易放手。当然如果你从未涉足赛事,干脆就甭趟这汤浑水。
恰逢“疯狂三月”——连续三周的美国大学生篮球赛事对某些人有迷幻作用。能否告诉我,体育与毒品有多类似?
这问题问得好。我们的大脑在为人处事方面运作得并不复杂,它尽可能的行之有效。食色性也,当我们在最基本的饮食和男女这两方面得到满足,身体内便生成“普遍回报机制”,让我们对此感觉良好。研究人员发现此种回报机制在诸多领域也广泛适用。比如,一些学者认为炽热而浪漫的爱情在大脑的相同区域发生作用。在磁共振成像扫描中,这与吸食可卡因后产生异常快感的脑区相同。因此,当球队获胜时,可能正是该脑区令你感到欣喜,尤其是当球队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获胜时更是如此。
人人都如此热衷“疯狂三月”,其中部分原因我认为是爆冷的几率高。比赛中当12号种子击败5号种子,每个人都兴奋得发狂。因意外的胜利获得的回报更大,如同天上掉馅饼,正好掉你嘴里。你的大脑以为得到了有益进化的东西,想让你记住下次再掉馅饼别忘了张嘴。
体育狂热会成瘾吗?
不会。对瘾君子而言,再度寻找毒品的诱惑太过强烈才导致无法控制自己。吸毒尝到的甜头非比寻常,对幻觉的记忆如此激动人心,再次吸毒的愿望又如此强烈,人自身已无力斩断此恶性循环。多数体育迷不会如此沉沦,他们很明白,“开心是真开心,不过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