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杂志,浏览报纸,打开网页,总是看到一些触目惊心的新闻。
近一段时间,曝光在媒体的那些行贿、受贿并因之断送宦海生涯的腐败案例,真的让人忧心忡忡,不由得想到“欲望、贪婪”这样的字眼,许许多多因“黄白之物”而身陷囹圄的官员,无一不是在“欲望、贪婪”的门槛前跌倒、丧身。这里,我就欲望、贪婪道出我之见。
欲望,是人的本性,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因分配的均衡产生了对物质占有的意识,随着文字的出现,逐渐用“欲望”来形容人类对占有的那种意识。
说到“欲望”恐怕我们都会想到矛盾、争端、战争、杀戮、掠夺、欺诈、淫邪……很多不好的东西,这些都是由欲望所造成的,但就欲望本身来说,它却是人类生存、发展、繁衍最原始的本能,也可以说欲望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源动力。我国古代的老子和与他同时期的古印度的释迦摩尼都看到了“欲望”给人类社会所造成的种种矛盾,因此,一个提出来“无为”思想,一个提出来用“无欲、无求和无我”来超越轮回。他们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是“先哲”,也被后世信仰的弟子们尊为“圣人”,但“欲望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源动力”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不争的事实,这个事实也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出现而发生根本的改变。
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欲望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源动力”这一事实并没有改变。但与古代不同的是“科技的迅猛发展”、“大规模有组织的生产活动”和“更加广泛的商业活动”正在逐渐取代前人的“阶级压迫”、“战争”、“掠夺”……非文明的满足欲望的方式。人类社会也从落后、野蛮、非人性化的状态朝着一个崇尚文明、平等、自由和人性化的方向在发展。自从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发展生产力也给人类宣泄和满足欲望制造了一个最大的空间。因此在当今这个时代用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的科学发展观就成为了最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生产力的手段。
然而,更有一些没有节制的,把“欲望”赋予到具体的、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他们不是公开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在把欲望无限制的运用,这样的运用没有限度,没有终点。所谓“欲望无止境”,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把欲望规范在道德和法律要求之内,超越出这个度,那就是“贪婪”。
“贪婪”,很明显就是一个贬义的词汇。它是欲望超越出“度”的衍生体。古往今来,贪婪无时无刻不在破坏着道德和文明,在经济和文明进步的现代社会里,贪婪有了特定的目标和对象,那就是对“钱”、“物”的摄取和追求。人们常把金钱称作万恶之源,这是错怪了金钱。钱本身在道德上是中性的,谈不上善恶。毛病不是出在钱上,而是出在对钱的态度上和获取的方法上。关键还在人的智慧上。
贪与不贪的界限在哪里?
从态度上来讲:一个人如果以金钱本身或者它带来的奢侈生活为人生主要目的,他就是一个被贪欲控制了的人;相反,不贪之人只把金钱当作保证基本生活质量的手段,或者,在这个要求满足以后,把金钱当作实现更高人生理想的手段。有的人是金钱的主人,无论钱多钱少都拥有人的尊严。有的人是金钱的奴隶,一辈子为钱所役,甚至被钱所毁。 在相信因果,按照缘起办事,相信一份汗水一份收获的人哪里,获得更多的金钱是志向和愿望。但是一旦有不劳而获的破坏缘起因果的意识则会在贪欲的驱使下,为官必贪,有权在手就拼命纳贿敛财;为商必奸,有利可图就不惜草菅人命。可以使人目中无法纪,心中无良知。今日社会上腐败滋生,不义横行,皆源于不劳而获的思想。
“欲”超出度即为“贪”,贪演成性即为贪婪,这两个超越道德的恶魔在当今的社会和权力紧紧地扭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视的邪恶势力,不仅仅败坏了党的原则和中华民族的淳厚美德,长此以往,更会动摇社会主义的牢固根基。民众疾贪官如仇,百姓视贪官如魔,久尔则会对党和政府失去信心和信赖。因而,迫切盼望有一个可以遏制为官贪婪的有效机制,以保证我们的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中有一个蓝盈盈的天、清澈澈的水、明亮亮的环境。 ( 尘嚣碧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