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的俏皮
2009-10-24 10:27:31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所有的仁智才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作者以其豁达欢雀的笔锋,把中国文化发展的大致脉络一一梳理,并从中感悟人生哲理!
值此“听雨寒更近,开门落叶深”的时节,忽然想来俏皮俩字,不禁“扑哧”一下,自个儿先笑了起来。这一笑,就觉着俏皮是个好词儿,它不比家猫、宠犬一类少可爱之气,也不比娇花名草少“氧吧”之味,与其顽童之趣珠联璧合,相映生辉。于是,效仿古人的样子,抛一下衣袖,试着敛起幽默华章,连成一体,浑然天成,或写或阅,各得其所,获取一“乐”,可以把玩,可以消遣,若是享用,韵味十足呢!
效仿古人写俏皮文章,需有一定的乐观和豁达处世态度,否则,会弄巧成拙。不同的人,对周边事物的看法也不尽然。古人早有“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之说,一枝荷花在绿塘中绽放凋零,有人欣然于花开和花谢的过程,有人叹息于花瓣和花蕊的衰竭,而诗人会发现秋荷残叶水波月影的和谐。
凭借诗人文字语码,我们效仿一回,俏皮一回,冲击一次,超尘一通。既无伤大雅,又不乏合理之处,于细微处见长远,于坎坷里觅平坦。让思绪插上双翅飞翔起来,越过几重山水,几重城池,让心头那些沉积不散浓重的阴云流走,让迟到的寒霜留下的那几枝枯萎的荷叶在风中舞动起来、摇摆起来,从而获取几分宠辱不惊,处变不乱的恩惠,显现几分俏皮文章功效,虽难掩羞涩之处,但若能得上一“乐”,何止不是一大“快”事。
乐观与豁达,与文题关联不大。由俏皮淘取“乐”字,实属本意。梵语中,“乐”为“苦”之对称。即身心适悦之感觉。三受之一,又作乐受;亦为五受根之一,二十二根之一,故又作乐根。若由身、心上区分之,于身之适悦感受称为乐受;于心则称喜受。乐总为一切善业所引生之果报,故其业亦称顺乐受业。由此看,在现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乐”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解除“苦”,“乐”会不请自来。
生活当中取“乐”要有道。比如:看幽默大师卓别林的生动表演,常常让人笑得前仰后合,乐不可支。听相声大师马季的逗乐段子,常常让人笑得合不拢嘴,其乐融融。
古时候也有这样有趣的一对夫妇。六朝王夷甫为人清高,从不说及“钱”字。妻子想试试他,把铜钱串起来绕床一周。王夷甫醒来,无法下床,便大声呼叫婢女:“快拿开阿堵物!”阿堵,六朝人的口语,意思是“这个”。后因用“阿堵物”指钱。见《世说新语•规箴》。
由此可见古人为人老实,艺术俏皮。今人为人狡猾,艺术呆板。抑或说古人呆板,今人艺术俏皮。话几说几讲,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实当中,打动人的艺术越来越少,有钱的艺术家越来越多。
按理,搞笑俏皮与文章基本的严肃功能有所抵触。历史的延续与文章的创新息息相关,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现代史上,五四运动都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它当然不同于晚清,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而且它也没有简单地反传统,它是反“传统主义”,“传统主义”把传统变成了一个意识形态,就是尊孔读经变成袁世凯复辟的意识形态,所以它才反对这个尊孔读经。
凉风有讯,秋月无边。耳边似乎飘来孔子的那句老话:“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各有千秋,中国不叫“风景画”而叫山水画。别管风景画还是山水画,让我们灵动一些,乐观一些,俏皮一些,快乐一些,毕竟,所有的仁智才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如果说,“五四”开创了一条中国的、人民的现代道路,这是不同于西方、不同于传统――当然更不同于晚清的道路,而今我们走在五四所开创的这条中国的、人民的现代道路上,在我看来,起码到今天为止,各式各样的五四质疑者和批判者们,依然无法动摇这样一个基本的历史结论。
有人称而今的网络是“快乐的混乱”。快乐的混乱来得多么的空前!它不仅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还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网络的一切还在继续膨胀、扩大之中。那么,就让更多朋友来感受它的奇特魅力吧!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把生活里面的点滴感悟与一些学习心得,拿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消受,既充实又丰富,也很满足。当然,一切都在变革,记得一则俏皮典故说:某皇帝做什么事情都爱讲究排场,连上茅厕也不例外。其每入茅厕,太监便高喊:奏乐,掀龙袍,抬龙根,撒龙尿,抖龙头,关龙袍。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喜爱可以分支,为自己挑选品味、理念和价值感,原本就是很正常的事,“风也萧萧,雨夜萧萧,是谁心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现实无奈太多,你不觉得吗?
闲谈尽是。仿古的俏皮,若有笑点,我愿立在秋风里,忍着笑拍手,为自己加油!委实怕俏皮文章的话一时收不住,亏我想得出来,“好心情”网站推出许愿树活动中的经典的话:祝福,在人海中;祈祷,在文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