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就即将迎来2010年的春节。
今年,我们打算春节的时候回老家,热热闹闹地过个浓浓乡下味的新年。这不,我的心儿已经开始飞啦!
虽说我们在城市住得久了,也安家立业了,但是公公婆婆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呆在老家的“根据地”。有时每年会上来和我们一起住上三两个月。如果各自忙碌了一年的兄弟姐妹才有机会齐聚一堂,似乎就只有过春节的时候了。
掐指一算,我和老公结婚也有十个年头了,回老家过年也就去了三次。至今,我依然清晰记得我和老公第一次回老家过年,“丑媳妇”第一次见公婆的情景。
和许多媳妇婚前被男朋友领到家里让公公婆婆“过目”的情况不同,我和公公婆婆的见面,属于“先斩后奏”,是和老公拿了结婚证之后,才登门拜见的双方父母。
我和老公是在十一年前的中秋节前登记的。因为都是老乡,相处一年下来觉得合适,连老公的岳母大人(我妈妈)只看了未来女婿的几张照片,就开明地说“俺女儿觉得行就行”,我就把自己爽快地给“卖”出去了。买卖时当时没有什么附加什么值钱的东西,赶用时髦的话说,就是“裸婚”,增值那是以后的事情了。双方的父母虽然都是农村人,但都很开明。尽管农村也有一定的婚俗,不过我们都在外面,也就能省了许多繁文缛节,把用于婚礼请客摆桌的钱,用于刚刚贷款买的新房的装修。
这婚就是自己决定的结了。不过,在我们那儿,有这么一种婚俗,就是结婚的第一个新年还是要回到男方的老家过。这不,我就第一次见到我的公公婆婆。
我和老公在大年二十八回去的。到家时,二老在村门口迎我们。
初次见面,我对老人的印象,就是亲切和蔼。那时的公公婆婆,没有现在的头发斑白,近七十岁的公公还显得很年轻,热爱劳动的他从教育战线退下来之后,依然还做着一份仓库管理员的工作,充实而开心;婆婆呢,身体稍微差点,因为年轻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延迟医治而导致今日的腰疾,背微微有点驼,头发也斑白许多,显得老相些。但是两位老人都是慈祥地笑着。我感到很亲切,这是我在农村的时候常常看到的令人倍感亲切而且纯朴的那种笑容。那种笑容让人感到踏实、温暖。
也许是老公事先和二老介绍了我,也许是因为语言相同和他们交流没有障碍,也许是彼此都觉得还不错,反正老人都是乐呵呵地笑着。
他们给我的见面礼就是一个装着600元钱的红包。我想他们的意思是要我们以后顺顺利利的。我还记得我大概是把这作为红包给了老人,算作“压岁钱”。
除夕那天,贴上金灿灿的对联,在院子里挂上两个大大的红灯笼,意思是这年的红红火火。
公公忙着宰鸡宰鹅,备着拜祭祖宗的年货。婆婆也忙里忙外的。我们打打下手,我和婆婆聊聊天。
大年三十的团圆饭,会炒上满满一桌子的菜,热气腾腾的菜,先是恭恭敬敬地祭拜祖宗,请他们上坐,请他们用餐,虔诚地上香,倒酒,这就是延续了许多年许多年没有变化的风俗。
我还记得,婆婆在跪拜祖宗的时候,像是对自己的爹妈说了一句:你们的小孙子也办了喜事了,这不,带着媳妇回家过年来了。
听她的话,我心里暗自发笑,她儿子婚了似乎对婆婆来说似乎是完成了一件大事。
吃团圆饭的时候,公公婆婆,我和老公,以及老公的兄弟姐妹、侄子侄女、堂哥等,二十几口人,在暖暖的围炉边,有说有笑地吃着喝着。我可感觉到公婆的开心。我也感受到温暖和热闹,感受到亲情的厚重,还有重温了那许多年了但没变、依然亲切的浓浓的年味。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十多年过去了。公公婆婆的身体依然还不错。公公改不了劳动的习惯,依然在田里种着自给自足的菜。他老人家,早晨出去呼吸新鲜空气;中午午休,然后喝喝茶;晚上呢,还会赶着自己喜欢的电视剧,追着情节看下去。哈哈,他的胃口好,身体好,心情也不错,一个很可爱的老人。婆婆呢,就做做饭菜,晒晒太阳,散散步,就是腰背有点儿不好,腿儿有点儿不灵便,偶尔个腰酸背疼的,这大致也是老人身体弱了,或是缺钙的缘故。老公殷殷叮嘱二老:妈,要多喝点牛奶,防止老年人骨质疏松。爸爸,你多督促老妈喝牛奶呀!
俗话说得好:“家有老,是个宝”。每当我想到,我们的身后,还有老人慈祥的眼睛在注视着;每当我想到,碰到事情的时候可以和他们倾诉或商量,心里就会涌起一阵温暖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