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自由区首页 >> 论坛 >> 正文
“纸上谈兵”典故冤枉了赵括
2011-4-11 10:48:07    来源:用心沟通    我要评论(
  
  一般认为,“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明朝刘如孙根据这个有名的历史故事,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朝野犹夸纸上兵”。后来,人们便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只会空谈教条,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对此典故,笔者查过一些史料记载,也读过一些专家点评,私以为似乎牵强附会,有些冤枉赵括。理由主要如下:
  
  其一,“纸上谈兵”指赵括说法不尽科学。
  
  我们知道,造纸术的发明人是蔡伦,系东汉人士。公元89年,蔡伦凭借充足的人力物力,扩大了造纸的原料来源,完善了造纸工艺,形成了专业化生产规模,监制了一批良纸献给朝廷。从此,造纸术在全国推广开来。公元二世纪,造纸术在我国各地推广以后,纸就成了和绢帛、简椟有力的竞争者。公元三到四世纪,纸基本上取代了绢帛、简椟而成为我国唯一的书写材料。
  
  而故事的背景是在战国时期,当时中国还未发明纸张,所有兵书都还是记载于竹简、木简或者帛等丝织品上。若是以后来才有的纸张,说之前的事情,显然不是科学的提法。
  
  其二,将“长平之战”兵败全部归咎与赵括不符历史事实。
  
  长平之战,是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的战争,诚如古人论及东周500年的战争时,唯推晋阳、长平两役,所谓“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卤”。
  
  应当看到,秦赵两国长平之战时,秦国经过变法已经非常强大,其国力远在其他六国之上,赵国虽然偶尔有过局部的胜利,但想要真的战胜秦国已是不可能,败势不可逆转。除了总体力量上秦国(拥有过100万军队)对赵国(只有45万人)占有绝对的优势外,双方战略上的得失和具体战术运用上的高低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可以说,长平之败应该是历史的必然。
  
  其三,赵王用人不当之责难逃其咎。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既然赵奢已经发觉儿子赵括多是口头功夫,不善真正用兵,赵王不可能不知,却被“反间计”利用,一意孤行执意使用赵括作为长平之战主帅,焉能不负领导责任?
  
  更何况,刘向在《列女传》也指出: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臧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就进一步说明赵括之母也在赵王面前提及了赵括的“眼高手低”之不足,赵王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故而长平之战失败与赵王用人不当有密切关系。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也说:“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任命赵括为主帅,是赵王的错。
  
  其四,赵括并非是徒有其表无能之辈。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可见,直到赵括战死时,赵军仍旧能够保持有四十万的主力,赵括显然不是纸上谈兵之辈。而长平之战差一点儿成为武安君白起的滑铁卢。武安君在随后的邯郸之战中拒绝出任指挥官,指出“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伤亡过半,国内空……”秦军“伤亡过半”,这是赵括的杀敌成果。
  
  胡三省说“赵之丧师蹙国,不特以赵括代廉颇之故,亦由不用虞卿之计(联楚、魏以合纵牵制对抗秦)也”(《资治通鉴》卷五胡注)。这是说,赵国战败是由不得赵括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把赵括因战败而断送40余万将士性命和赵国前途,看为是千古笑柄;将其事迹演绎为成语“纸上谈兵”,确实是很有些不公平。
  
  因此,仅从“纸上谈兵”典故看待赵括的一生是颇具冤枉的事情,它警示我们在看待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时,不能就事论事、以偏概全、人云亦云,而要秉承认真务实的原则、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握全面科学的方法。否则,冤枉古人事小,曲解历史事大,误导后人更是后患无穷。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