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自由区首页 >> 论坛 >> 正文
“五四放假”令人纠结
2011-5-4 14:39:11    来源:凤凰网论坛    我要评论(
    
  别让“放假”声音压过五四精神
  
  又是一年五四青年节。在这个直接被冠以“青年”的节日中,青年朋友是否能感受到一种属于自己节日的“归属感”?自2007年12月国务院明确在5月4日当天适龄青年要放半天假以来的三年间,超半白领不知青年节可放假,记者调查发现有公司抽签决定五四当天是否放假。
  
  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1919年5月4日中国学生爱国运动而设立的。“五四精神”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其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可时至今天,五四氛围越来越寡淡,多数人罔顾“五四精神”,却单纯地把注意力放在了半天假上。“五四”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令人扼腕。笔者认为,之所以“五四精神”离我们渐行渐远,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的氛围不浓,甚至是非青年人群扼杀了青年的闯劲。
  
  说到“五四”,人们除了想到“德先生”和“赛先生”之外,更多是和青年人联系在一起。然而,青年只是人生命中的一个朝气蓬勃的阶段,科学、民主乃至爱国等,是贯穿人的一生的,“五四”应该属于人生的各个阶段。
  
  人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保守。纵使青年时年轻气盛、挥斥方遒,经过社会的磨炼和岁月的洗礼,不免得过且过,甚至不情愿地放弃了原有的生活目标。这正如人生的各个阶段对“五四精神”的看法。因此,如果想让“德先生”、“赛先生”渐渐长大、慢慢成熟,需要除了青年以外的壮年、老年乃至暮年的人们不断学习“五四”精神,永葆一颗青春、躁动、向上的心,共同肩负起实现更深层次上“科学”、“民主”的重任。
  
  因此,“五四”不光属于青年,更属于人生的其他阶段。我们呼唤“五四”精神,学习“五四”精神,既是对科学、民主的温习,更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一次再教育。当青年走向暮年,人生固有的精神不该消逝,“五四”精神不该泯灭。
  
  “五四精神”比半天假更重要
  
  自国家颁布青年节放半天假的规定起,近几年的“五四青年节”总是伴随着“谁才是青年”、“谁能享受半天假”这样庸俗的争论,这是有意无意间忽略了“五四青年节”设置初衷的必然结果。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111年前,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横空出世,令无数中国人为之精神振奋。每逢五四来临,振聋发聩的声音总是如约在耳边响起。
  
  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令人回味悠长,而爱国主义正是贯穿其中的主旋律。正是为了使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1949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一提起爱国,总能令人不由自主联想起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宏大历史场景,不过,这样的场景只是战争年代所独有,如今的和平年代不需要我们扛枪保卫祖国,也不需要我们救民族于危难之中。那么,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当我们还在上学的时候,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不过老师在号召大家向革命前辈学习的同时,却并没有教给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于是,在被问及怎样爱国的时候,绝大多数同学的回答都是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从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此来报效祖国。这样的回答当然并没有错,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成“家”,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成不了“家”的人就不爱国了呢?恐怕谁都不会这样认为。
  
  中国青年报社关于“五四青年节”的一份调查中,64.8%的人认为最适合在“五四”青年节举行的活动是“青年志愿者活动”。相比起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一些志愿者活动或许多少显得有些琐碎,但是,这些看似琐碎的举动不仅也是在表达爱国情绪,而且完全是每个人平时所应该和能够做到的,只是不少人还没有将这些举动看做是爱国行为而已。爱国不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行动。从每个人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这些其实正是爱国的第一要义。
  
  俄国作家杜勃罗留波夫说过:“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该表现在漂亮的言辞中,而应该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新时代的青年人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因此也使得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有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生动事例。在继续加强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学校更加应当注重的是,如何教育和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体现爱国热情,为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注入崭新的时代内涵。
  
  毫无疑问,爱国是一种情感,而情感是需要表达的;相同的爱国主义,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现在的青年人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梁启超的宣言,与此同时,他们也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告诉我们——爱国情感的表达可以如此丰富多彩,细腻而又不失生动。
  
  不过,伴随着青年节中适龄青年放半天假规定的颁布,近几年的“五四青年节”总是伴随着争议如期而至——有人提问谁才是“青年”,有人质疑谁能享受半天假。实际上,“五四青年节”的设置初衷在于以“五四精神”激励人奋发向上,而不是提供一个可有可无的假期。在“逢节必休”渐趋成风的当下,如果“青年节”也未能免俗地成为“少数人的节日”,不免会加剧“五四精神”与普罗大众的割裂。重温那段激情岁月,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这个特殊节日的主体,何必一定要以年龄为界限将部分人排除在外呢?
  
  “五四放假”为何总令人纠结
  
  一年一度的五四青年节又将来临。但几乎每年都有记者调查发现,超过七成的适龄青年明确表示没有或不知道“半天假”,而大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未发放假通知。
  
  按照《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青年节,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而国务院法制办进一步明确,放假人群为14至28周岁的青年。但国家规定的这半天假期却总是令人纠结,其几乎落空的根源还在于先天不足。
  
  首先,半天假期没有明确而具体的“交接”。如果前面没有“五一”三天假期,这个半天假就很容易单独实现;而规定没有明确半天是上午还是下午,又为假期的衔接带来一定麻烦。随意性破坏了假期的整体性,最终让这个半天假变得有名无实。
  
  再次,放假的层面太清晰,操作起来反而更复杂。从14岁的下限看,不足龄的当然不能休假,那么会不会出现一个班级里13岁上课14岁放假的现象?再看28岁的上限,同样也存在着“分水岭”,单位能真正做到让部分人放假而另一部分人上班吗?
  
  所以笔者以为,为体现对青年节的重视,放假半天不如放假一天,给14至28周岁的青年放假不如给全民放假,并在全国举行有意义的活动,让青年节真正焕发活力和光彩。若能这样,每年“五四”放假也就不再令人纠结。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