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自由区首页 >> 论坛 >> 正文
奢侈的慈善
2011-5-23 14:17:56    来源:华商评论    我要评论(
  
  大体而言,人类对于“奢侈”的态度是从充满鄙夷到逐渐消除偏见的。明朝的时候,谢肇浙写《五杂俎》说是“今之富家巨室……南方之蛎房,北方之熊掌,东海之鳆炙,西域之马奶……一筵之费,竭中家之产,不能办也。此以明得意,示豪举,则可矣,习以为常,不惟开子孙骄溢之门,亦恐折此生有限之福。”
  
  而到了清乾隆年间,这种偏见已经得到了修正。顾公燮在《消夏闲记摘抄》中说:“即以吾苏郡而论,洋货、皮货、衣饰、金玉、珠宝、参药诸铺,戏院、游船、酒肆、茶座,如山如林,不知几千万人。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亦几于绝。”顾公燮对奢侈带来的就业和创造的相应繁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种认识其实东西方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沃夫冈•拉茨勒在《奢侈带来富足》一书里重复了这一思想。而这一思想更早些时候,在桑巴特的《奢侈与资本主义》就得到了阐释。桑巴特认为正是奢侈催生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有意思的是,将奢侈与慈善连在一起,依旧是不太能被接受的观点。我在微博上跟网友讨论两者关系时,很多观点坚持认为用奢侈的方式来行善是不可以接受的。做慈善的就不应该有奢侈的行为,炫富行为哪怕是为了慈善目的,也遭到相当强烈的反对。陈光标最初的高调行善就遭致不少反对的声音。甚至有极端意见认为从事公益慈善的,连工资都不应该拿。其见识竟然还不如顾公燮,实在令我相当诧异。
  
  实际上,我想说的是,在公益慈善这个领域,国外已经专业化到跨界整合阶段,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分工时期了。让我举个例子来说吧。2011年9月15日,由一群伦敦金融城的对冲基金经理筹划的“全球大派对”(The Globa lParty)将会举行,这个活动会由这些人的8万名亲朋好友在全球80多个城市举行24小时的盛大聚会,其目的有两个:一是使这一聚会成为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大派对;二是预计为慈善机构“只为儿童(AbsoluteReturnforKids)”筹集800万到1600万美元善款。
  
  但这场打着慈善名义的盛宴也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奢华派对。根据官方网站的消息,一张桌子就价值16万美元。而邀请函将包括一个Key-2Luxury特别版银钥匙圈,持有者将获得自己的上千名私人联络人和终身专属VIP特权。这些联络名单包括演员伊莉莎白•赫莉和乌玛•瑟曼、对冲基金经理布松(Arpad Busson)、企业家辛格(TomSingh)、英国保守党财务官芬克(Stanley Fink)、以及一位巴基斯坦王子等人的私人联系方式。此类人际关系拥有极高的社会资本价值,因此即便盛宴的门票价格不菲,依旧有富人趋之若鹜。更何况完成这一盛大的派对,给富人提供了社交平台,不仅可以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还能为孩子们做些好事,可谓一举数得。
  
  当然,也有人进一步质疑如此募集善款的成本太高。国际红十字会去年一年从网上就募集了3200万美元,相较于全球派对的成本而言,可以忽略不计了。但问题在于这种比较仅仅关注了募集善款的效率,而忽视了全球派对的其他收益。为了这场盛大的全球派对,预计前后将创造8万个工作岗位,范围涵盖从网站设计、餐厅服务到保险等,带来的就业岗位和派生的收益,是单纯的募集善款行动无法比拟的。
  
  这种跨界整合的公益慈善活动,实际上触及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让相关利益各方都能从一个活动中获得想要的好处,同时为慈善事业出一份力。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整个公益慈善行业的善款总量缩水,因此公益慈善行业在争取捐赠和善款的时候更加困难。但全球派对这种极为专业的整合形式,能协调各方利益,使之激励兼容,同时使得捐款者能有所获而不是单纯的给予,这或是推动慈善公益事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机制。相信中国的公益慈善业也能从中获得些启示。(作者:李华芳)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