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自由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我所知道的“农民工”
2010-6-1 10:38:30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因工作性质的关系,我经常接触到农民工。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诞生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中,记忆中小时侯对农民工的记忆仍很清晰。那时经常听到的是村里巷间谁家子女进城了,挣钱去了。大人们鼓励这些年轻的小伙子们别闲着,上城打工去,更多的时候,挣钱是次要的,长长见识,见见世面是经常被老一辈们挂在嘴边的话。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佛下,父辈们成了最早的一代农民工,他们或结伴进城,或带上自己的新婚妻子,有的干脆一个人在肩上挂床破棉絮,大大咧咧地就进了城。城市对他们而言是新鲜的,工地生活嘻嘻闹闹,工钱不多,干活艰苦,可是对这些首次进城见世面,挣钱的乡下人而言,已经感到很快乐和满足了。我的一个远房大伯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他去了村里人人羡慕的省城。我依稀的印象是每次他从城里回来时总带了许多“包心塘”回来,然后抓一大把给我,我流着长长的口水独自坐在大门槛一个一个地嗑得津津有味,那简单的甜味,是那么地韵味悠长。
  
  大伯有一次从城里回来,就没有再见他出去过,他微笑地看着眨巴着一双疑惑的眼睛的我,“嘿嘿,小子,还惦记着‘包心塘’哪,让你的大姐们带给你吧,现在是他们年轻人的时代了,我岁数大啦!”就这样,我的大姐、二姐和大表哥初中没毕业就进了城,他们深知农村家庭生活的不易,上学又显得没什么兴趣。大姐这次去的更远,她从云南边陲只身去了深圳,在一家玩具厂做操作工;二姐去了广州,做了一家餐馆的洗碗工;大表哥年富力强,沿着大伯走过的路线在省城做了一名建筑工人。那时,周遭的大人们对于这些不喜欢上学的年轻人只有一个期望,出去挣钱,谋条出路,然后娶妻生子过日子。大姐后来在潮州成了家,二姐在离家几百公里外的地方也落了脚,大表哥娶了表嫂后,也在家安心地过起了小日子。
  
  时光过得很快,转眼间我便上了高中,儿时的伙伴们有的却如鸟儿般散去了不少,偶尔联系到,听说他们没上学,在城里打工或者与父辈一道经营生活了。“小二”、“地主”、“林子”都是我儿时好友的一份子,初中毕业后,小二便辍了学,有时能见到他嘴里叼着一根廉价烟,跨着一辆布满油污的旧摩托车,后座上是一个一般大小的女孩子,他给我们的感觉真是有说不出的酷。地主高中没毕业便无论如何不想再上学了,跟着其它村子的伙伴们进城干活一段时间后就返回家,在我上大学二年级时候,听说他结了婚,继承了他父亲的米线行当,在家乡一条逐渐热闹起来的大街上开了个米线铺面,与那女孩一道踏实过起了热热乎乎的日子。而令我最不能忘怀的是林子,他绝顶聪明,可是却跟上了一群社会上不务正业的同龄人,在我上大学那年,有儿时同学告诉我,因为一起偷盗事件,林子他入狱了,与他一起入狱的还有其它几个小伙子。我听后不知道为什么,心里酸酸的。
  
  上大学的时光,乃至参加工作之后,所见到的,所接触到的一切于我而言都是新鲜的,我怀着无比憧憬而又忐忑的心情认真地走上新的人生道路。假期回家,母亲告诉我,大舅家的小表弟没考上大学,虽然家里不缺什么,可是大舅坚持让他进城,听大舅的意思是让他去混混时间,同时也当作是一种磨炼。后来,在一家娱乐场所,我看到了打扮得一身潮流的表弟,相反我自己却显得土气不少。表弟告诉我,他在这里干几天看看,不喜欢就到别处去,我看着这位刚满18岁的表弟,竟楞地想起了我的大表哥,恍如隔世。三姨妈家的小表妹高中毕业后进了职业学校,学习衣服制作,两年的学习结束后,因为一些原因,衣服店没开成,进了一家衣服厂,干了不到一年便回家嫁了人,如今已经有了一个胖嘟嘟的小子。
  
  如今,走在建筑工地,或者走在大街小巷;走在荒僻山野,或者走在繁华闹市,我的眼睛里总能闪现不少农民工,现在,我也像当年的父辈、哥哥姐姐们,或者当下的弟弟妹妹们一样,远离家乡,走在它乡的土地上,为祖国四化建设贡献着微薄的力量,而每每看到工地上这些老中青三代的农民工,我感到异常的亲切,也生出莫名的沧桑。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