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印象
2010-6-23 10:32:25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故乡很遥远,但仍有一条蜿蜒的路通向这里。远远的望过去,村庄,就像一群黄牛卧在山脚下晒太阳,不断有清风吹歪一股股炊烟,就像黄牛们举起的尾巴。
记忆里,在故乡,男人如野草,只要有一方土,就能发芽,虽然清苦,一样蓬蓬勃勃地生长;女人犹山花,得阳光照耀,就开出绚丽烂漫的花朵,装点着小村的凄清。
仿佛,劳作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全部,男人们紧握犁把,注视前方的目光,和轭下的黄牛一样坚定。一片片深褐色的泥土,伴随着散漫而悠扬的吆牛的号子声,在铧尖上恣意开放。握紧犁把的手,长满死肉疙瘩,就是这样一双双长满死肉疙瘩的手,年复一年,将田野,撕扯成一陌陌良田,五谷清香,四季飘荡。
女人们赤着脚,从布谷最初的鸣叫里走出来,深深呼吸春日的芳香。一颗颗躁动种籽,从一只只柔软而坚忍的手中飞出去,在透明的阳光里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就成了此刻田野上最动人的风景。
耕作和播种,脚步一样沉实、稳健,来不得半点虚飘。这是乡亲们对待土地的态度,一如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他们和脚下的泥土一样的诚实、质朴,更多的时候是宁静的,显得真实、寂寞。
村里的房墙大都是用土坯垒起来,外边再抹上黄泥。黄泥里拌有新鲜的麦草,他们是泥墙的筋骨,手着挽手,阻挡着风雨严寒,使茅屋下居住的人们冬暖夏凉。常年的雨水洗干净了麦草的脸,天晴时,麦草上便反射出金灿灿的阳光。
乡亲们,一天天在田野里忙碌着,劳作的手,从未止息。这是庄稼生长的季节,白色的浆汁,充满生命的意向,在泥土下汩汩奔流,注满庄稼的秸秆,使它们摇曳而挺拔。炎热的夏风,如一只巨手,每一挥动,就撩起亿万只秸秆的鸣奏。和谐而强悍的音调,使乡亲的眼前一片光明。随着收获的临近,他们更是一刻也不呆在屋里,三三两两,蹲在地头,抽烟,喝水,漫不经心地估算着收成。颤抖的手暴露出他们心底的秘密。时光,正一点点变成饱满的麦粒和沉甸甸的玉米。
日落,月升。永不停息。
从什么时候起?似乎遥远又仿佛就是昨天。故乡的生活,渐渐地有了许多的变化。先是,乡亲们发现粮食能在一年中吃到头了。后来,人们身上渔网般褴褛的衣衫甩掉了,一个个变的齐整、光鲜。再后来,新房一排排建起来,没有了浊重的尘网和蛛网,人们惊奇地发现:日子,确实亮堂了,生活,有奔头了。乡亲们的心底似在黑暗中猛然注满了阳光。
依然是那么朴素,女人们赤着脚,在泥土深处走来走去;男人们依旧缄默,没有过多的喧哗。晚间有线电视上花花绿绿的世界也曾使他们乍舌,但随着黎明的到来,他们又携着农具,走进田野,面朝黄土深深地弯下腰去……
在我意识的深层,感觉故乡,像一只从树上摘下的柿子,在温水的柔润里脱尽了本属于自己的苦涩,正一天天变得甜蜜,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