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益友
2010-12-25 11:02:06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与吕刚德老师的相识是在2006年,我只身从东莞漂泊到了昆山。很快进入一家台资厂打工。
由于刚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只有一些厂里刚认识的新朋友,同他们在一起除了谈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外,就很少有共同语言,特别是我钟爱的书法更是无人问津。
下班后或者节假日同事们都结伴去昆山市里玩,而我由于囊中差涩也就只能待在宿舍。陪伴我的仍是同我走过了半个中国的《唐诗》《宋词》还有一本王羲之的《怀仁圣教序》,是他们在我心烦意乱的夜晚平静了我的心。
同事知道我喜欢看书,有一天他去昆山市图书馆还书,邀我一起前往。我欣然作陪。可到了图书馆由于我没有办卡,不便入内。我便在一楼大厅里努力搜寻着……
这时,一则培训信息吸引了我:“由著名书法家吕刚德等三位老师任教的书法培训班常年在五楼开班……”兴奋之情油然而生,我竟忘记乘电梯,而是顺着楼梯直冲五楼书法班。真是有缘,当天正是吕老师上课。
吕老师瘦瘦的身躯却精神饱满。上课已经结束了,学生和家长把他围在教室的中间问过不停,他正耐心的逐一解答学生与家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终于有了一点空隙,我冒昧说:吕老师您好!我之前是学硬笔书法的,我想向你学习毛笔书法。热情的吕老师随即递给我一张名片说:上面有我的电话,以后有空去我家,我们相互探讨交流。
从此,只要一有空我就往吕老师的五福居跑,那里便成了我漂泊路上的精神家园,一杯茶,一句话,一个字,一笔一画……都留给我深刻的记忆。人生难得一知已。
吕刚德又名阿德,昆山市人,1960年12月生,以写榜书而著名。早年学习隶书《石门颂》、《礼器碑》、《张迁碑》,后浸淫于《怀仁圣教序》,再学欧阳询《九成宫》。其中用笔最勤时间最长当属《石门颂》。
1980年后在上海著名书法家任政、书法篆刻家王德之门下学习书法篆刻,后请益于范曾、沙曼翁、马士达、陆家衡、瓦翁等诸书法大家,继而在恩师沈鹏的指导下进一步研习书法。在六县一市的书法联展开幕式上,著名书法家沙曼翁在吕老师创作的的隶书作品“兰竹清新”前驻足良久,并连连赞叹说:“不俗!不俗!”
吕老师书法给人以气势磅礴奋勇向前锐不可挡的力量,高雅而又不失豪放。用笔平淡中更显老辣。
他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首届大字艺术展和全国性的书法比赛中,都因淋漓尽致的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从而打动每一位评委。书法作品分别流入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日本、美国等。
吕老师为人热情,言语坦率真诚。他的真知灼见让我获益匪浅,使我知道了文字起源于绘画。书画不是无声的语言,而是每位书画家个人情感的渲泻、内心世界的流露、生命本体的解释等等。他们都是通过和借助笔墨语言来表达的。这就需要书画家对知识的日积月累和长期对生活的积淀。也使我懂得了笔墨语言的表达其实又是个人文化理念的指示与审美情趣的张扬,是生活感悟的一种美学意义的升华。
吕老师常常带我去看一些书法展览,又在每幅作品前给我仔细的讲解:作者是如何用笔、如何用墨、如何布局……
平时,在与他单独相处时,他与我谈得最多的是如何去修练心境和提高书法以的外功夫,只有做到心随其形,笔随其意,形意结合才能有所进步。为此近几年来,我很少写书法作品,也没有去参加任何的比赛。虽然每天工作很累,但我总是挤出时间静下心来多读读书,有时也钻研钻研书法。
有时我也学他的书风写,他总是告诫我:“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任何东西你可以去吸收别人,但一定要去消化,要有自己的思想内涵与风度。
有老师的朋友说:“你应当写一些作品放在画廊里出售。”吕老师总是笑而不答。与他愈深的交往中我更觉得吕老师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凡他不满意的作品,他是决不肯给人的。他谢绝一切来路不明的书画社团给予他的头衔和书籍出版的诱惑。
相比之下,吕老师却很热情于慈善活动,他不仅参与昆山书法名家作品义拍活动,还积极组织他班里的小朋友进行书法创作,同时组织成年班的学生进行捐款,筹得的善款和书法作品一起全部捐赠给了云南屏边县宋庆龄希望小学。
我是一位漂泊的打工者,每逢传统佳节时免不了会思念亲人。而每每此时吕老师总会邀请我去他家过节或者带我去他亲戚家过节。让我感受家的温暖。而见了他的亲戚或者朋友们从来不说我是他学生而是他的朋友。对此我非常的感动。
多年来吕老师热情于书法教育工作,曾任昆山国际学校小学部、初中部等学校的书法教师。他还带领成年班的学生,进行书写方面的技能训练,养成写字的好习惯。尽管大病过后,寄情于浩瀚书法之道的吕老师又拿起笔,自然而然地书法又成为他的康复时的一剂良药。瞧他那专注而又欢悦的神情,令人浑然不觉他大病初愈,体能如斯。无疑,此等自得其乐,是为书法之乐也。
在老师大病初愈时,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恩师--吕刚德,祝他健康快乐!
李伟于2009年5月19日于古城苏州
李伟,字梦悟,号山也人,重庆城口县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