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许馨香手中故
2011-7-11 14:42:42 来源:廖伟棠的博客 我要评论()
(评宇文所安的“晚唐”)
我是校对狂,一翻《晚唐》的封底,就发现一个有趣的字误:封底的推介词里,都用“晚唐诗”来指称本书,而不是“晚唐”……而我正好上一秒正在思考为什么《晚唐》不接着《初唐诗》、《盛唐诗》下来也归诗系列。是否因为“晚唐”在此处不是一个历史或诗歌史的时间段,甚至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文学观念转变的态向。宇文所安的野心,就是在解读作品与人之际,竭力超越一诗一人来说出纷纭但微至草末的演变之态?——晚唐史上亦充满了这种演变之态,以此为界,中国分们一起收进屋裂为两个阶段,一个是西北的莽苍大块的中国,一个是延续至今的东方中国,精致但充满计量。诗歌未尝不是其时代的缩影,但更有意义的是:诗歌不只是其时代的缩影。宇文所安深诣此意,他也知道“晚唐”二字在中国读书人心中那份暧昧感觉:一方面是汉唐剑气未销,一方面是颓败正式成为新的美学。
与之相配,宇文所安的解读野心一如既往地带着宇文式诗歌史的神秘主义叙事魅力,在他的悉心点拨下,每一诗句都带有命运(于晚唐,就是灭亡之命运)敲门的味道,每一意象都仿佛饶有深意,指涉更多不存在之境。诗歌的自觉性被强调,自发性也被解释为诗人性格与时代性所注定。尤其在晚唐的凄凄惶惶中,无人可以例外逍遥,但有的诗人已然接受这帝国末路的命运,反而率性在诗歌之道上放诞蹊跷而行。即使保守如贾岛与姚合亦如是,白居易所为未尝不是另一种挑衅——对正统“诗教”和载道甚至干政的诗的挑衅。唯独李商隐与时政、历史纠缠得最深,反而获得奇异的独立之姿。
宇文所安指出,于其时诗人开始成为一种专业,甚至职业,而不是官,其中一件淡员入世之心的旁技。手艺与艺术亦因此难分,苦吟能代替天才,诗情也可以学习积缵——这招至今仍大有信徒。在“结论”中宇文所安指出:“他们很少谈论‘才能’,那种能够不费力气地超越规则的天生才能。相反,他们的诗歌是一种需要激情奉献的诗歌,而激情奉献和单纯努力之间的差别是很微小的。”这里看得出对宇文在《他山的石头记》就关注的“苦吟诗学”的进一步阐发,也看得出稍稍的讽刺,所谓的对诗歌奉献的激情往往是诗人对自己缺乏才能的掩饰或补偿,与真正的诗的激情无关。
如果说孟郊象征了诗人诗歌的确立,贾岛则是光大者,基于经验作诗与为诗而诗的分野也由此而生,这的确意义重大,前者的极致是杜甫,宇文所安曾著文定义为“自传诗”(见《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中宇文所安<自我的完整映像——自传诗>);后者由“郊寒岛瘦”开张,似乎更合西方“纯诗”之义——宇文点出贯休对孟郊的肯定:“诗歌不是生活的附属品,而是生活目的本身,诗人可以牺牲其他一切为它受苦”。幸有一人别扭地综合了两者,那亦是李商隐。
且慢,李商隐出场前,还有繁花纷呈。读诗也是炼金术,宇文所安当是炼金能手,他先挖掘出一批围绕贾岛四周的“诗歌巧匠”,他们都有神奇绝活,一起促成了矫饰诗学的诞生,制造出另一个语辞的世界:“这一世界无法通过一个指明的景象来稳定”,比如说我们忽略的马戴、雍陶等小诗人,正是他们完善了晚唐风格尚未为他人强调的一面:“这种艺术反映了一种注意力的自律,既表现在使其完美的精心修饰过程中,也表现在阅读它的过程中。这是一种与盛唐诗不同的艺术”。接着他花短短一章谈及李贺的遗产,这个真正的天才之妙明显不可多说,但宇文把李贺前接萧纲,后起李商隐这一关键地位点出了,遗产继承人之所以不是为李贺作序的杜牧而是李商隐,皆因杜牧不懂李贺无“理”之大能——虽然他“承认自己受到这些‘诗歌’景象的诱惑,而这些‘诗歌’景象缺乏对政治之‘理’的惯有的严肃反映”,李商隐却把那股少年奇气化为己有,且曲折出更多无“理”之秘境。
此间宇文所安一再“逞才使气”——其实是谈笑间指点诗歌史之山河。他对中国诗歌之熟捻令人叹服,比如谈到七言律诗之“怀古”题材,他纵论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及其家族,这种横空点将的诗歌家族史叙述,实际上暗承中国古代那些诗坛师友血缘图,但在一个说话充满现代派隱喻的西方人口中道出,却如博尔赫斯的小说般神秘而美妙,表面上看斯蒂芬.欧文是个结构主义大师,内里那个宇文所安却是个神秘主义诗人。另外,在《晚唐》中,宇文所安的语言魅力也更老到,他把握自己的叙述节奏非常张弛有度,让人想起那些美国的讲故事高手,在冷静中别有隐情,就像写短篇时的塞林格。可惜不能看到他著作中对汉诗的英译和汉语再度译回,否则将多一重辗转多益——译文直接考验解读者是否“通古”,而误译则给我等热爱意外的读者许多“脑筋急转弯”的启迪。
“晚唐”的核心是杜牧与李商隐。宇文所安极为精确地描绘出杜牧作为一个“严肃”的“个性诗人”所具备的矛盾统合力:“诗人可以将自己描绘成既深入地参与政治生活,又同样深入地抵,现在应该把制政治生活”;又别出心裁地钩沉出杜牧作为唐朝“比起其他任何重要诗人,更是一位田园诗人”的一面,他的田园是一个奇幻的空间,可以视为对李贺的承继,唯杜牧“只能观看,无法进入”。
但到了李商隐部分,义山复杂隐晦到极处时,宇文所安都颇为束手,他太庞杂任性了,如只使出结构主义是难奈他何,正如宇文点出的李商隐对道教的借鉴使“他的诗歌想象与道教的知识形式很相似,大致地将入道者与未入道者分隔开来”,我们都尝试成为入道者,但规矩却掌握在李商隐手中,对他的迷恋使我们只能接受他的游戏规则。
宇文所安在导言里就说:“李商隐可以采用众多的角色和声音,在不同场合他的诗可以如同处置杜甫、韩愈或李贺之手。在他的众多声音中,有一种完全是他自己的创造,对后来的读者来说这代表他的风格,但没有人在阅读他的诗集时会把他局限于此种声音。”结尾又总结道:“他的隐蔽寓意继续逗引着传统,模糊了公共参与和私人激情之间的界限……李商隐代表了一种新的诗歌,一种可以阐释但永远无法充分理解的诗歌。”这样的诗歌,恰恰就是最能引起宇文所安解读欲望的,结果他用了近半篇幅、五个章节来讨论李商隐。
其中劈头就选择<河阳>作深度细读,宇文所安该是艺高人胆大。宇文所安说:“李商隐用既定的诗歌符号指向矛盾的情况,这迫使聪明的注疏家们构造出越来越复杂的叙事场景”——这有点像在说他自己的拿手好戏,只不过宇文所安是最有创造性的注疏家,读宇文所安解诗,有时快乐不亚于随福尔摩斯探案。<河阳>之晦涩且幻变多姿,远胜“无题”若干首,看宇文所安怎么拆弹真是刺激又折磨——有时击节赞叹,有时又暗惊宇文也有大意处。对李商隐的解读简直成为了一次宇文式批评的全面演习,从各方面进行见微知著的探索。最终也仅能还李商隐一个不坏身,但义山神秘处依旧神秘,宇文所安只不过指点我们看神秘是怎样成为诗自证其能的神力而已,也许宇文的用意,也是保存其神秘罢。正如严羽《沧浪诗话》所云:“夫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义山精彩处、宇文所安精彩处亦皆如此。
评论一本评论是困难的,尤其这是本关于最难的诗的评论——这评论本身也极想成为诗。晚唐之氤氲最终淅沥,甚至崩裂(温庭筠许是最后一个接住这淅沥金雨的),该也是帝国命运所之。读到宇文所安“从隐喻的角度”指认为李商隐最终作品的<梓州罢吟寄同舍>:“长吟远下燕台去,唯有衣香染未消”,我们又再回想起他哀感顽艳的早年<燕台.秋>:“歌唇一世衔雨看,可惜馨香手中故”时代之悲欢流离,诗并不能释其怀,又何须释怀?罢吟亦是一吟,千年后遇此解人,晚唐之馥郁衣香传矣,更何况,他以他的新奇文字重演了晚唐之美的宛曲幽远。